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2021-10-08 15:23:49 字數 943 閱讀 3140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描述了一台計算機是如何構成的.(99%的計算機都是馮諾依曼結構),硬體的特點會對軟體開發造成直接的影響。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包含五個部分

cpu**處理器(計算機的大腦):算術運算 邏輯判斷

儲存器記憶體外存(硬碟,光碟,u盤,軟盤…)

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式,如windows作業系統,打字軟體,遊戲軟體等,一般都是安裝在硬碟等外存上的,但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須把它們調入記憶體中執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們平時輸入一段文字,或玩乙個遊戲,其實都是在記憶體中進行的。

通常,我們把要永久儲存的,大量的資料儲存在外存上,而把一些臨時的或少量的資料和程式放在記憶體上,記憶體的好壞會直接影響電腦的執行速度。比如我們使用wps處理文稿時,當你在鍵盤上敲入字元時,它就被存入記憶體中,當你選擇存檔時,記憶體中的資料才會被存入硬碟。

記憶體和外存的對比:

1.記憶體的儲存空間較小,外存的儲存空間較大

2.記憶體的訪問速度較快(ns級別),外存的訪問速度較慢(us)。

3.記憶體的成本較高,外存的成本較低。

4.記憶體如果斷電了,資料就丟失了,外存如果斷電了,資料不丟失(持久化儲存)。

輸入裝置:鍵盤,滑鼠,攝像頭,麥克風…

把資料輸入到記憶體中,cpu再和記憶體打交道

輸出裝置:顯示器,印表機,音箱

把記憶體上的東西寫到輸出裝置上

有些裝置既是輸入裝置也是輸出裝置:觸控螢幕,網絡卡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cui 馮諾依曼體系機構 說到計算機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到德國科學家馮諾依曼。從20世紀初,物理學和電子學科學家們就在爭論製造可以進行數值計算的機器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結構。人們被十進位制這個人類習慣的計數方法所困擾。所以,那時以研製模擬計算機的呼聲更為響亮和有力。20世紀30年代中期,德國科學家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馮 諾依曼結構也稱普林斯頓結構,是一種將程式指令儲存器和資料儲存器合併在一起的儲存器結構。程式指令儲存位址和資料儲存位址指向同乙個儲存器的不同物理位置,因此程式指令和資料的寬度相同,如英特爾公司的8086 處理器的程式指令和資料都是16位寬。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 諾依曼於1946年提出儲存程式原理,把...

馮 諾依曼體系結構

一.馮 諾依曼結構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馮 諾依曼結構也稱作普林斯頓結構,是一種將程式 指令序列的集合 和資料存放在同一儲存器的不同位址的電腦設計概念結構。這是建立在馮 諾依曼原理,即程式可看做一種特殊的 資料 同樣地可以被處理和儲存,故兩者可存放在同一儲存器中,採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