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細作Or產品矩陣 成熟期篇

2021-10-09 15:52:21 字數 1865 閱讀 6541

本篇是該系列的第三篇(或尾篇)——成熟期,這也是我本人最喜愛的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是產品經理們得以大展身手體現專業度的時期,資料有了,流量也有了,要做的便是精細化運營,產品在此也逐步開始展現自己的變現能力,逐步商業化。並且能撐到此的產品也不會太多,對於來自同行的壓力也會逐漸減少。

我同樣通過一張圖來了解下這個階段的產品特徵:

pmf:產品保持增長,但逐步放緩,趨於穩定態勢,優質流量指數增大;

畫像:趨於平穩,品類較多,競爭對手一定程度減少,重要目標為提公升產品商業價值,追求利潤最大化;

策略:延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方案,但貫以更加嚴謹、科學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公升產品商業價值為主要策略方向;

驗證:產品變現,精細化運營,優質流量提公升,商業模式的釐清;

產品到了成熟期,也積累了一批較為忠實的種子使用者,產品在市場上也覆蓋著較為有利的位置,這個時候便可以通過嚴謹且科學的方式,提煉出產品的商業價值。

這裡分享乙個我個人心得:

我們在這個階段對功能的增刪改查,側重點是統一產品業務線風格,產品模組之間的一致性體驗,環環相扣,再者在設計方面如無必要且並不建議做出創新性突破,因為你既要滿足產品的普適性人群,又得協調前後的連貫性,我們不再一昧的突出精細、精緻,反之每一步都求穩,追求有效果的優化,因為這個階段的使用者量較多,並且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操作習慣,介面上的任何乙個小小改動,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資料變化。因此在如此慎重的對產品做優化,而這個場景本身,便就是我們的au——活躍使用者,大家聯想上一階段我們對產品的做法前後對比就知道了。

核心價值人群存在與留存與活躍之間,存活(產品的存留)時間久,貢獻時間長,且是我們的深度使用者,我們需要找尋這部分群體,繼而再通過使用者分層、定性定量分析、探測行為軌跡、指標貢獻度等等方式去改善我們的產品細節,服務好他們,通過這批核心價值使用者給我們帶來的收益是非常具有想象空間的。聽到這可能有人會問,我怎麼樣才能找到這些人呢?可能有人想到了kano模型,象限圖等等,我這裡推薦一種方法,前不久剛了解到的市場營銷學裡面的一種分析模式,用來處理客群分析模式較為經典的一種——rfm模型。

r(recency)= 新/近度最近一次的消費

f(frequency)= 消費頻率

m(monetary)=貨幣消費金額

依據該模型本身模式,我們將有利益關係的使用者(記住是有利益關係的,而非上面所指那些「白嫖」使用者),用編號標記,a代表**值,b則代表低價值,按此劃分;

如果說引入期我們的側重點是「產品方向」,成長期關注的是「差異化產品方向」,那麼成熟期就是「商業化的產品方向」。服務好我們的核心使用者,制訂相應的變現手法,提公升產品的商業價值,這是對現有的產品盡可能的利益最大化,這是成熟期階段勢必需要做的一件事情,但凡是商業產品這是必然手段。除此以外,在這個階段還有一件事需要開始布局,就是建立起我們的「產品矩陣」。

產品矩陣示例圖(僅限舉例說明)

產品矩陣的在開始布局之前就會存在乙個問題,我怎麼知道下一款產品該開發哪種型別的呢?

最後總結一下成熟期的側重要點,成熟期不再像前幾個階段那般追求大膽創新,個性突破,成熟期需要的是科學嚴謹的方式優化產品,科學嚴謹的方式提公升產品商業價值。成熟期的優化產品流程是:洞察核心價值人群→優化產品核心關鍵指標→服務核心價值人群,長此以往,將產品的商業價值最大化提公升。成熟期的產品會非常在意現有的高質量使用者,也會非常在意逐漸流失掉的使用者,對於流失或靜默的使用者,當我們的產品本身處於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時候,請不要吝嗇產品矩陣的模式!

此篇完結、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