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鏈模式

2021-10-10 17:25:51 字數 676 閱讀 5573

責任鏈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為請求建立了乙個接收者物件的鏈。這種模式給予請求的型別,對請求的傳送者和接收者進行解耦。這種型別的設計模式屬於行為型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通常每個接收者都包含對另乙個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乙個物件不能處理該請求,那麼它會把相同的請求傳給下乙個接收者,依此類推。

在職責鏈模式中,多個處理器依次處理同乙個請求。乙個請求先經過 a 處理器處理,然後再把請求傳遞給 b 處理器,b 處理器處理完後再傳遞給 c 處理器,以此類推,形成乙個鏈條。鏈條上的每個處理器各自承擔各自的處理職責,所以叫作職責鏈模式。在 gof 的定義中,一旦某個處理器能處理這個請求,就不會繼續將請求傳遞給後續的處理器了。當然,在實際的開發中,也存在對這個模式的變體,那就是請求不會中途終止傳遞,而是會被所有的處理器都處理一遍。職責鏈模式有兩種常用的實現。一種是使用鍊錶來儲存處理器,另一種是使用陣列來儲存處理器,後面一種實現方式更加簡單。

職責鏈模式常用在框架開發中,用來實現框架的過濾器、***功能,讓框架的使用者在不需要修改框架原始碼的情況下,新增新的過濾攔截功能。這體現了對擴充套件開放、對修改關閉的設計原則。

特點:責任鏈主要重在責任分離處理,讓各個節點各司其職。

責任鏈上的各個節點都有機會處理事務,但是也可能不會受理請求。

責任鏈比較長,除錯時可能會比較麻煩。

責任鏈一般用於處理流程節點之類的實際業務場景中。

責任鏈模式

責任鏈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的目標是使多個物件都有機會處理請求,從而避免請求的傳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耦合關係。將這些物件連成一條鏈,並沿著這條鏈傳遞請求,直到有乙個物件處理它為止。舉個例子。你到銀行去辦理業務,只是簡單的存個錢,也許atm就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是為了交費...

責任鏈模式

有3個request與3個handler,每個request由相應的handler來處理,當乙個handler與request不匹配時則傳遞給下乙個handler來處理 inte ce request class request1 implements request class request2 ...

責任鏈模式

了解了一下責任鏈模式,簡單的說下自己的理解吧 責任鏈就是說待處理的資料在request的時候,先經過filter1的處理,再經過filter2的處理,然後response時,先經過filter2的處理,在經過filter1的處理。實現思路是filterchain包括filter1和filter2,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