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發展心理學的分享

2021-10-10 21:44:29 字數 2302 閱讀 5943

前一段時間被人種草了陳海賢老師的《自我發展心理學》這門課,看了幾篇體驗課後果斷出手,感覺這是我改變世界的一把鑰匙[中二病又犯了],結果我只對了一半,確實是一把鑰匙,但這把鑰匙更多的事通向真實自己和思維盲區大門的。一共57講內容不少但很快就看完了,又重新重點看了一遍,感覺又有不少收穫,準備再把紙質書買了慢慢的看。所以在這裡簡單總結一下,可以借勢水一篇部落格。

心智模式就是我們組織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心智模式對我們很重要,是因為它決定了我們會如何面對必然會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我們如何去追求一心想追求的成功和幸福,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如何評價我們自己。自我的發展過程,就是心智模式不斷發展和進化的過程。

作用防禦的是你內心完整自我的形象

關注自我證明,還是關注能力成長,是成長型思維和僵固型思維的重要區別

**他們對批評的看法也不一樣。僵固型思維的人更容易把批評當做對他本人的負面評價;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容易把批評當做是一種幫助人們改進的反饋。**看到別人成功時,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失敗,因為別人做到了而自己沒做到,那就是證明自己不行;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會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去吸取別人的經驗,把它們變成自己經驗的一部分。 **與真實世界的互動促進自我發展****說到這裡,也許你已經明白了,僵固型思維的本質,是一種防禦的心態。**有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把注意力從關注怎麼做事轉移到關注怎麼維護「我很強」的自我形象上去。**這背後也有人際關係上的不安全感。**正如我們在第一節課講兩種心智模式的時候提到,探索世界和能力發展常常需要一種安全感作為基礎。僵固型思維的背後其實隱藏著這樣的人生假設:我自己的價值是由別人來評價的。我只有表現得好,別人才會覺得我有價值。這種焦慮自然就會把我們的目光放到自我證明上。

應該思維又分為兩種1.對世界的應該思維,2.對自己的應該思維。

對世界的應該思維

對自己的的應該思維

防禦的是可能的傷害

大象與騎象人這個比喻確實十分精妙,跟進一步,只有大象與騎象人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發揮乙個人的能力

看完"對世界的應該思維"那部分內容時,我突然意識到這不就是再說我麼,我跟別人聊天時經常說的乙個詞就是應該,領導應該這樣幹,公司應該這樣搞,車不應該這麼開,但我看完全文後發現,我應該不屬於典型的世界應該思維,典型的世界應該思維表現是你盯著現實與「應該」的裂痕,沉浸在對這個世界的失望當中,就沒有辦法多看一眼這個世界中美好的東西。,而我的表現是確認了這個裂痕,然後努力的去改變這個世界。本質上是一種應該思維+控制狂+自大狂的綜合中度成癮患者[狗頭]。

心智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心智往往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當然絕不是那個盡人皆知的半杯水的故事裡表現的那般直接。關於心智這個問題,其實近幾十年ai的發展已經從另乙個角度解釋了心智的形成過程,結論與心理學家的結論是完全吻合的,正常情況下乙個人的心智是與這個人的童年時期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幼年期與母親的關係高度相關的。在這裡我簡單論述一下核心思路,剛出生的人的大腦組織即神經網路基本是空白狀態即未連線狀態,通過眼,耳,鼻子等感測器採集資訊,通過與母親的互動來輸出結果,這樣不斷的輸入-輸出的訓練來不斷組織大腦神經網路。訓練內容從基本手腳的使用,到後面複雜技能乃至社會交往的應對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塑造,因此童年時代如何與母親和家庭的互動基本決定了乙個人的心智模式。當然大腦的神經網路是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因此成年了也是可能改變心智模式,但難度卻比童年時大很多。

別人眼中的自己,還是自己心中的自己,哪乙個是真正的自己?處理好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人生中大部分的迷茫與彷徨。

09 第二序列改變:如何區分有效與無效的改變?

11 僵固型思維: 為什麼你會活在別人的評判中?

13 對世界的應該思維:為什麼我總是看不清現實?

14 對自己的應該思維:為什麼我無法接納自己的情況需?

15 絕對化思維: 人為什麼會陷入悲觀主義?

自我心理學

1如何克服膽怯心理 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結果可能會由於心理緊張 拘謹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我們中的有的人可能有過考試怯場的經歷。本來平時成績不錯,但是一遇到比較重大的考試就緊張得不得了,腦子裡一片空白,結果以前會做的題,也做錯了,這就是缺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