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社群變革前夜 要麼進化,要麼淘汰

2021-10-10 23:22:19 字數 3316 閱讀 5395

比爾·蓋茨在2023年出版的《未來之路》中這樣寫道:「在不遠的未來,沒有智慧型家居系統的住宅會像不能上網的住宅一樣不合潮流」。

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無數玩家試圖復刻比爾·蓋茨眼中的「科技住宅」,並從數字小區逐漸進化到了智慧型社群。特別是從2023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引入了「智慧型社群」的概念,科技與社群的融合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

但在這兩年卻出現了各種質疑的聲音。

有人吐槽智慧型社群不智慧型,買房子的時候看中了萬物互聯的概念,結果社群的運營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有人詬病所謂的智慧型家居是偽概念,不僅沒有解放使用者的雙手,還要花費不少的時間進行維護;也有人質疑智慧型社群是開發商的「新概念作文」,唯一作用只是為了變相炒高房價……

為何在5g、智慧型城市、新基建等有利於智慧型社群的外部環境下,一些人反而對智慧型社群失去了新鮮感?

01 智慧型社群的「卸妝水」

智慧型社群到底是顛覆性的創新,還是缺少實用價值的偽概念,使用者體驗可以說是最好的「卸妝水」。

科技**36氪近期圍繞智慧型社群的真偽話題進行街訪,有些遺憾的是,大多數「路人」給出的回答是不了解或者是不及預期,並且從使用者的角度提出了諸多槽點,其中的一些吐槽可能讓許多人感同身受:

小區現在開始有人臉識別了,進出也方便了很多、安全了很多,但是進出單元門還是要刷卡,還是得帶著卡……

或者是:

我們家有很多智慧型產品,但我調教他們的時間比我手動操作的時間還長,經常會有bug……

相似的一幕還發生在年初的疫情時期,一些原本主打「智慧型社群」概念的小區,最終還是「靠嘴、靠腿、靠經驗」的純人工管理模式:

社群工作人員為了摸清轄區居民的身體狀況,需要挨家挨戶上門尋訪;居民想要外出辦點事情的話,需要到社群辦公室領取紙質通行證;一些小區施行封閉式管理後,仍然需要工作人員拿著體溫槍對出入人員進行測溫;雖然美團、餓了麼等解決了出門買菜的難題,生鮮訂單卻在小區門外堆成了山,需要使用者親自下樓取件……甚至有一些小區為了「外防輸入」,進出門都要對暗號,最終還上了微博熱搜。

相信對於大多數城市居民來說,上述的一幕幕依然記憶猶新,也讓深處其中的人們認識到了所謂「智慧型社群」的骨感現實:大多數智慧型社群的理解過於片面化,只是在社群內堆砌智慧型化的裝置,並沒有讓智慧型產品轉化為智慧型化的服務。

乙個直接的例子,不少智慧型社群在交付後就不再進行維護和公升級,導致一些還不錯的智慧型體驗在一兩年後卻因為缺少維護而崩潰。即使一些小區的物業主動上門幫助業主進行維護公升級,卻需要和所有業主溝通空閒的時間,一次小小的系統公升級動輒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智慧型社群不智慧型的問題似乎並不難回答,背後隱藏的是資料孤島林立、管理思維陳舊、社群運營缺失等顯而易見的痛點,當這些痛點遲遲不被解決,並隨著時間不斷積壓的時候,最終就是人們對於智慧型社群無休止的吐槽與詬病。

02 這裡有份「補漏」指南

既然當下的不少智慧型社群還存在種種不足,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智慧型社群?這裡有乙份「補漏」指南。

智慧型社群被詬病的核心癥結,在於產業鏈中不同角色的行為邏輯。就像大多數智慧型社群的建設方和管理方是不同的參與者,導致建設方對物業管理、安全服務、智慧型家居、便民服務等綜合性的智慧型社群要素並不「感冒」。除了釐清智慧型社群中不同角色的定位,還需要滿足一些基本原則。

比如打造統一的賬戶體系。

小區門口的人臉識別系統之所以不適用於單元門禁,很大可能是兩套系統來自於不同的建設方,彼此之間的資料互不打通,也是智慧型社群建設中最為常見的一幕。想要規避類似現象的發生,還需要在頂層設計時用統一的賬戶體系打通社群所有的軟體和終端裝置,進而打破服務和體驗孤井。

一旦賬戶體系被打通,可以猜想這樣乙個場景:當業主駕車回到小區時,門禁系統識別到業主回家的資訊,即可聯動業主家中的控制中心進入預設模式,燈光提前開啟、窗簾被緩緩拉起、熱水器開始工作……如果業主有未取的快遞,智慧型配送機械人將自動將快遞送達到業主的家門外。

再比如從單點智慧型到跨場景智慧型。

同樣做乙個猜想的話,倘若原本孤立的單品體驗可以互相協同,所帶來的體驗公升級將是革命性的,物與物之間可以實現對話,不需要人的參與就能完成一些服務,繼而為使用者帶來無感的智慧型體驗。同時也將進一步優化社群的管理模式,例如物業可以將精力從一些被動的需求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基於對使用者的洞察提供主動關懷和情感連線,從管理者的身份切換到社群的運營者。

科技終歸只是手段,居住的舒適度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對於現階段的智慧型社群玩家來說,使用者的詬病和吐槽或許不是什麼壞訊息,及時對使用者的槽點進行反思並查漏補缺,重新思考智慧型社群的題中之意,可以說是智慧型社群建設的必然過程。

03 等待「引路人」進場

留給智慧型社群的終極挑戰,或許不是智慧型化水平的提公升,而是讓社群能夠不斷公升級進化,擺脫「交付即落後」的宿命。

或許可以從汽車行業來找取靈感。在汽車行業長達百年的發展史中,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是按照機械思維製造車輛,然後將汽車定位成大宗商品銷往世界的每個角落。如果汽車在使用過程**現了故障,哪怕是乙個小小的軟體錯誤,都需要廠商通過召回、授權 4s 店維修、換代等方式進行改進。

直到特斯拉的出現,原本應用於pc、手機上的ota公升級被移植到了汽車上,使用者可以通過遠端聯網的方式公升級車輛的底盤、資訊娛樂、adas、自動駕駛等功能,讓汽車從傳統的代步工具變成了不斷進化的智慧型終端。正是在特斯拉的示範下,豐田、福特、大眾、吉利等也陸續推出了可以實現部分功能或整車 ota 的車型。

沿循這樣的邏輯,智慧型社群是否存在ota公升級的可能?理論上並非行不通,前提是解決下面幾個棘手問題:

一是軟硬體的標準化,目前智慧型社群還是乙個廣義的概念,標準化程度極低。

儘管先後出台了《智慧型社群建設指南(試行)》《智慧型城市建築及居住區第1部分:智慧型社群建設規範(徵求意見稿)》,但基本都是推薦標準,並未定義相應的資料介面,也就意味著智慧型社群各個系統間的聯通並不容易,需要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制定相應的接入標準,並將標準開放給上下游的所有企業。

二是打造「社群大腦」,當前的智慧型社群在某種程度上是分散的,需要中心化的控制。

相比於智慧型手機和汽車,智慧型社群是個低整合度的繁複體系,通常包括安防、物業、家居、醫療、政務、教育、養老、商圈、交通、消防等子系統,細分場景多且標準不統一。將這些軟硬體體系歸納到乙個「社群大腦」內,不僅要進行實時的更新公升級,以滿足使用者體驗上的連貫性和一致性,系統開發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也並非沒有可能,以實地集團為代表的智慧型人居領航者,已經構建了智慧型人居生態系統,並在2023年打造了國內首個全場景智慧型社群,物流機械人已經可以送貨上門、社群智慧型醫療服務打通了業主的健康資料、家裡的智慧型家居實現了智慧型化控制……

目前,實地集團已經向外界披露了ota智慧型社群發布會的訊息,不禁讓人期待,其會像特斯拉那樣成為智慧型社群走進ota模式的引路人。

04 寫在最後

按照行業發展的規律,當一家企業給出正確的示範後,其他企業將會相繼跟進布局,最終行業被重構。

智慧型社群注定也不會例外。

正如蘋果開闢了智慧型手機的品類,特斯拉引領了汽車智慧型化的潮流,一旦智慧型社群的ota模式被走通,意味著智慧型社群有了充分進化的能力,所有的槽點和短板都將被慢慢補足,徹底進入到高速增長的快車道。

彼時,智慧型社群將被重新定義。

向科技要智慧型,人臉識別智慧型門禁解鎖智慧型社群新未來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成為人們居住的首選,門禁系統在安全的居住環境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傳統的門禁卡易丟失,易複製,成本高,難管理的特點顯然不能適應當下物聯網時代的需要,如何使小區的門禁系統真正實現安全性 智慧型性 便捷性成為所有居民最期待的事情,而此時科技帶來了改變人們...

中鋁「智慧型鑄造」 管理變革比技術變革更重要

本文是中鋁連城分公司資訊部經理班劍峰,關於智慧型鑄造系統開發與實踐的技術分享,從思路 工藝流程背景和系統模組實現,講解了智慧型製造的建設過程。近年來,中國製造2025 的提出,驅動著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其核心內容是用機器代替人力勞動,發展智慧型製造技術。在 智慧型製造2025 的前提下,中...

路由大戰前夜,盤點智慧型路由的前世今生

為何突然之間網際網路大佬們都盯上了之前一直默默無聞作為乙個普通工具存在的路由器,在路由器上又能夠做出什麼樣的改變,這場戰爭讓我們多了幾分期待。和智慧型手機和功能機的區別類似,路由的智慧型就在於除了作為普通上網裝置之外多了些擴充套件功能。在看看智慧型路由之前先看看傳統的路由,傳統的路由一般功能主要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