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分 怎樣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

2021-10-14 05:46:54 字數 1629 閱讀 4915

郭念鋒(1986)認為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具體標準一時難於確定,但基本原則是可以說清楚的。 根據心理學對心理活動的定義——「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是腦的機能」。從心理學對人類心理活動的定義出發,結合心理活動的特點,明確提出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

第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因為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動和行為,必須就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誰,也不管是在怎樣的社會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乙個人說他看到或聽到了什麼,而客觀世界中當時並不存在引起他這種感覺的刺激物,那麼,我們必須肯定,這個人的精神活動不正常了,他產生了幻覺(無物件的知覺)。另外,乙個人的思維內容脫離現實,或思維邏輯背離客觀事物的規定性時,便形成妄想(脫離現實的病理性思維)。這些都是我們觀察和評價人的精神與行為的關鍵,我們稱它為統一性(或同一性)標準。人的精神或行為只要與外界環境失去同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第二,心理活動的內在一致性原則。知、情、意、行協調一致是人類精神活動的整體性表現,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的關係,這種協調一致性,保證人在反映客觀世界過程中的高度準確和有效。比如乙個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會產生愉快的情緒,手舞足蹈,歡快地向別人述說自己內心的體驗。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他有正常的精神與行為。如果相反,用低沉的語調向別人述說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對痛苦的事做出快樂的反映,我們就可以說他的心理過程失去了協調一致性,稱為異常狀態。

第三,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明了人格的相對穩定性。每個人在自己長期的生活道路上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心理特徵,這種人格特徵形成之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沒有重大外界變革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易改變的。它總是以自己的相對穩定性,來區別乙個人與其他人的不同。如果在沒有明顯外部原因的情況下,這種修改的相對穩定性出現問題,我們也要懷疑乙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否出現異常。這就是說,我們可以把人格的相對穩定性,作為區分心理活動正常與異常的標準之一。比如,乙個用錢很仔細的人突然揮金如土,或者乙個待人接物很熱情的人,突然變得很冷淡,如果我們在他的生活環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發生如此改變的原因時,我們就可以說他的精神活動已經偏離了正常軌道。

在精神科臨床上,常把自知力作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標,其實這一指標已涵蓋在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之中,所謂無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種患者對自身狀態的反映錯誤或稱為自我認知統一性原則的喪失。完整的自知力是指患者對其自身精神病態的認識和批判能力,是判斷是否有精神障礙及嚴重程度、療效的指徵。它是「自我認知」與「自我現實」的統一,是現實檢驗的一把尺子。

撰稿人:王虎

薦稿:心理教育中心

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 

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分 心理正常情況細分鑑別

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性一致性原則 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已區分開,我們可對正常心理繼續細分 心理健康 符合十標準 心理不健康 不符合十標準,根據程度不同分為一般心理問題 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 郭念鋒在1986年在 臨床心理學概論 中提出心理健...

屬於正常的異常心理

衡量乙個人的健康狀態,心理是否健康是乙個重要指標。所以,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培養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心理學家認為,現實生活中,絕對的 十全十美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些短暫的異常心理也會發生在正常人身上,不能視為病態。焦慮反應 人們為適應某種特定環境而作出的一種反應方式。如登...

怎樣區分好用的特徵?

比如區分金毛和吉娃娃,他們都是狗狗,他們有的特徵為 身高 耳朵大小 毛素 體重大小等等,這些定性的描述就是特徵 機器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資料維度降維,1 提高機器學習速度,較少過擬合 2 使模型泛化能力更強 3 增強對特徵和特徵值之間的理解 1.定性的特徵,需要轉化為定量的特徵才能使用 2.方差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