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到火星,天問一號究竟有多努力?

2021-10-19 10:17:07 字數 3671 閱讀 5303

時隔202天,跨越近5億千公尺,2023年2月10日晚間,天問一號制動工作約15分鐘後,探測器成功進入近火點高度約400千公尺、週期約10個地球日、傾角約10º的環繞火星的大橢圓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取得了初步成功,也開啟了星辰征途的下一步。

這次入軌可謂是一次奔火「大考」,整體入軌、超大橢圓軌道……為到火星,天問一號究竟有多努力?

人類探索火星60年,主要包括四大任務型別,天問一號的任務是複雜度最高的一次。

人類目前有四種火星探測任務示意圖

四大火星探索任務型別主要包括飛掠、環繞、著陸和巡視。

飛掠:就如「驚鴻一瞥」,飛行器只能在火星遠處飛掠而過,近距離接觸火星時間極其有限。這是人類航天技術尚不成熟時的無奈之舉,僅在早期沒有能力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時使用,如今已經沒有專門針對火星進行的飛掠任務了。

環繞:環繞器通過制動減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能長期環繞火星進行觀測,幫助人類了解火星的磁場、大氣、重力場、地形地貌、淺層地表等綜合情況。此外,它們還能為降落到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和巡視器提供訊號中繼服務,成為連線地球和火星的「宇宙燈塔」

著陸:直達火星表面,去詳細研究火星表面情況,尤其是底層大氣情況、氣象條件和淺層土壤構成等,這都是「登高望遠」的環繞器做不到的。然而,無法自由移動始終是乙個的硬傷,因為研究小範圍的著陸區域所能獲得的科研成果太有限。

巡視:巡視任務需要依賴火星車來完成。火星車攜帶多種複雜科學儀器,能在火星自由巡視。但它無法自主著陸火星,且受限於能量和天線尺寸問題,除非依賴額外的著陸系統和訊號中繼系統輔助,否則幾乎不可能與地球直接通訊。

考慮到不同任務的執行難度,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分開執行環繞著陸、巡視任務。即使這樣,失敗的嘗試也不在少數。

而天問一號,將一次同時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3項任務,「繞落巡」一步到位!

困難程度不言而喻。且巡視器重達240千克,著陸器不僅服務著陸過程,還要有一定裝載感測器和通訊裝置的空間,可以說天問一號是人類探測火星工程技術複雜度之最。

面對高難度,強載重的挑戰,天問一號如何成功完成了第一大任務——「繞」?

執行第一大任務的環繞器集中了整個探測器的推進系統、能源系統、通訊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等核心系統,是整個任務成敗的關鍵。只有連續進行1次深空機動和4次軌道修正,才能保證天問一號始終飛行在理想的軌跡上,最終和火星如期相遇。

與火星成功相遇,指的是衝進火星的引力影響範圍。太陽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以上,是太陽系內的引力中心,它會把火星等行星的引力影響範圍約束在乙個定義為「希爾球」的空間內。

理論上,火星的希爾球半徑約為100萬千公尺,至少在內部三分之一的位置,探測器才能長期穩定環繞軌道。也就是說,天問一號至少要衝進這個範圍。當然,實際情況下需要達到更近的距離,它需要衝到距離火星表面僅有幾百千公尺的位置開始制動。

進入火星引力影響範圍只是開始。如果以火星為參照,天問一號的相對速度會超過從火星表面永遠逃離的逃逸速度(約5千公尺/秒)。如果不制動減速,天問一號只能完成對火星的 「驚鴻一瞥」,隨即在火星引力作用下改變軌道,飛入更遠的太空,最終被太陽引力重新拉回,成為一顆人造「小行星」,與火星和地球再無交集。由此可見,最佳入軌方案的選擇是遠征火星的重中之重!

從具體工程實踐角度看,著陸器和巡視器的目標並非環繞火星,它們完全可以不跟隨環繞器而直接降落火星。理論上,在近火星上空,天問一號的著陸器攜帶巡視器立即分離,環繞器可以單獨進入環繞火星軌道,這樣對環繞器的要求將大幅降低。這也是蘇聯火星2號/3號,歐洲火星快車/小獵犬2號、微量氣體探測器/斯基亞帕雷利號曾經採取的方案。

但是這種方案有個很大的不足:容錯空間極小。

中國對火星的認知還很少,火星著陸區域尚無實地勘查,且沒有已經穩定執行在火星上空的環繞器做訊號中繼服務。另一方面,火星大氣稀薄,地形地貌複雜,整個著陸過程僅有約7分鐘的時間,但地球、火星間約1.9億千公尺的雙向通訊有長達21分鐘左右的時延,這意味著整個分離著陸過程探測器將完全失去地面測控支援。

這一方案就像「刀尖上起舞」,存在很大風險。事實上,上述提到的幾個任務中,除了火星3號的著陸器成功著陸,工作了十幾秒之外,其餘著陸器均以失敗告終。

為將後續風險降至最小,天問一號採取了環繞器攜帶整體進入環繞火星軌道的方案。這樣雖然會給環繞器帶來更大的工作壓力,但留給著陸器和巡視器自由選擇著陸視窗的空間更大,後續任務將從容很多。

20世紀最著名的維京一號和維京二號探測器就採取的這種方案,它們抵達火星後整體進入環繞火星軌道,在乙個多月後著陸器才擇機分離、著陸火星,造就了乙個時代的火星探測傳奇。

天問一號成功進入的是乙個超大的環火橢圓軌道,拋棄了最理想的環繞火星方式,這又是為何呢?

先說最理想的環繞火星方式,其實就是保持近圓極地軌道,這樣能夠相對火星保持穩定的距離,最大限度覆蓋對火星的觀測範圍,獲得理想的科研結果。然而,火星雖小,但依然不容忽視,火星引力約為地球引力的38%,探測器在它附近進行機動操作受仍會受到較大影響。直接制動切入環繞火星的圓軌道對於制動系統要求極高,往往需要消耗掉巨量的推進劑,甚至遠遠超過探測器和運載火箭的能力。

要知道,火星探測器的推進劑都是無比寶貴的。對於天問一號而言,每一滴推進劑,都是重達870噸的長征五號火箭深空飛行近7個月才送抵火星的成果。環繞器還需要攜帶沉重的著陸器和巡視器整體制動減速,推進劑的消耗量進一步上公升。而且按照後續的任務規劃,環繞器需要長期在火星上空工作,並定期進行軌道維持。最大限度節省推進劑,延長環繞器的總工作時間,對於天問一號的工程和科學產出有著重大意義。

因此,天問一號會整體在近火點附近減速,首先進入近火點約400千公尺、週期約10個地球日、傾角約10º的環繞火星大橢圓軌道。在隨後的2個月內,它還會多次在遠火點啟動,推進系統調整軌道傾角和軌道形狀,將遠火點降低到數萬千公尺高。

近火點制動減速,遠火點調整軌道傾角,這樣的軌道設計是基於探測任務工程複雜度和推進系統能力的綜合考量,能最大限度節約推進劑、確保環繞器的長久工作狀態,維京系列任務曾經的軌道設計方案也是這個思路。

對於單獨的環繞器任務而言,也可以利用火星稀薄大氣進行空氣剎車以節約推進劑,不過這一方面需要豐富的經驗積累,歷史上也出現過不小心焚毀在火星大氣的案例(2023年發射的火星氣候探測器),另一方面空氣剎車往往持續數月到數年,並不適合本次任務就不再贅述。

在未來的2-3個月內,環繞器會開啟7個科研有效載荷,認真勘察待選火星著陸地點,與地面時刻溝通相關資訊,逐漸調整軌道到最佳著陸視窗。等到視窗來臨之時,著陸器和巡視器的結合體將立刻分離,衝進火星大氣,正式開啟天問一號任務週期內最大挑戰、也最為高光的「恐怖七分鐘」時刻。

火星探索的征途,無疑是披荊斬棘之路,入軌只是一次「大考」。火星探測的路上,天問一號還要經歷多次考驗,讓我們共同期待它後續的高光時刻!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飛行1 55億公里 一切良好

在今天的2020中國航天大會上,我國火星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透露,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 火星探程式設計客棧測器飛行里程已達1gcueoqs.55億公里,距離地球1800萬gcueoqs公里。此前的飛行期間,天問一號已經成功完成了地月合影獲取 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載荷自檢等工作。目前,天...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馬斯克發文祝賀

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今天,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推程式設計客棧特發文表示祝賀。公開資料顯示,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長征五號運程式設計客棧載火箭成功發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實施火...

天問一號飛出近1億公里 嫦娥四號幹滿600天

今天是七夕佳節,除了讓人遙望千年的 牛郎織女 火星 月球也正在被我們一點點征服。最新資料顯示,8月25日22時45分,天問一號 火星探測器與地球的距離突破了1000萬公里,www.cppcns.com飛行里程則達到約9300萬公里,目前一切正常。而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 著陸器和 玉兔二號 月球車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