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第一次作業

2021-10-21 21:35:48 字數 3324 閱讀 4748

1、計算機網路可以向使用者提供哪些服務

2、試簡述分組交換的要點

採用儲存**技術,把乙個報文劃分為幾個分組後再進行**。

3、網際網路基礎結構的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階段?請指出這幾個階段最主要的特點。

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網際網路發展,第乙個分組交換網,所有要連線在arpanet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

換機相連,支援tcp / ip 協議。

第二階段:建成了**結構的網際網路

第三階段:形成了多層次isp結構的網際網路

4、簡述網際網路標準制定的幾個階段。

(1)網際網路草案

(2)建議標準

(3)網際網路標準

5、網際網路的兩大組成部分(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的特點是什麼?他們的工作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邊緣部分:由所有連線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訊和資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網路和連線網路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

工作方式:

邊緣部分:客戶-伺服器模式、對等方式

核心部分:路由器**分組,路由器之間不斷地交換路由資訊

6、客戶-伺服器與p2p對等通訊方式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c/s方式所描述的是程序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p2p方式是指兩個主機在通訊時並不區分哪乙個服務請求方哪乙個是服務提供方。

相同:p2p方式從本質上看仍是使用c/s方式,只是對等連線中的每乙個主機即是客服也同時是伺服器。

7、計算機網路有哪些常用的效能指標?

速率、頻寬、吞吐量、時延、時延頻寬積、往返時間、利用率

8、假定網路的利用率達到了90%。試估算一下現在的網路時延是他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d / d0 = 1 / (1 - u) 代入u= 90% 解得:d / d0 = 10

9、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為1000km,訊號在**上傳播的速率為2 x 10^8 m/s.試估算以下兩種情況的傳送時延和傳播時延:

(1)資料長度為10^7bit,資料傳送速率為 100 kbit/s。

(2)資料長度為10^3bit,資料傳送速率為 1 gbit/s。

以上計算結果可得出什麼結論?

(1)傳送時延為10^7bit / 100kbit/s = 100s 傳播時延:1000km / 2 x 10^8 m/s = 5 ms

(2)傳送時延為10^3bit / 1gbit/s = 1us 傳播時延:1000km / 2 x 10^8 m/s = 5 ms

結論:若資料長度大而發射速率低,則在總的時延中,傳送時延往往大於傳播時延。若資料長度短而傳送速率高,則傳播時延又可能是總時延的主要部分。

10、假設訊號在**上傳播的速率為2.3*10^8 m/s.**長度n分別為:

(1)10cm (網路介面卡)

(2)100m (區域網)

(3)100km(都會網路)

(4)5000km (廣域網)

試計算資料率為1mb/s和10gb/s時在以上**中正在傳播的位元數。

10cm:

傳播延遲:10 cm /2.3*10^8 m/s = 4.35 * 10 ^ -10 s

1 mbit/s位元數:1 mbit/s * 4.35 * 10 ^ -10 s = 4.35 * 10 ^ -4 bits

10 gbit/s位元數:10 gbit/s * 4.35 * 10 ^ -4 s = 4.35 bits

100 m:

傳播延遲:100 cm /2.3*10^8 m/s = 4.35 * 10 ^ -7 s

1 mbit/s位元數:1 mbit/s * 4.35 * 10 ^ -7 s = 4.35 * 10 ^ -1 bits

10 gbit/s位元數:10 gbit/s * 4.35 * 10 ^ -7 s = 4.35 * 10 ^3 bits

100 km:

傳播延遲:100 km /2.3*10^8 m/s = 4.35 * 10 ^ -4 s

1 mbit/s位元數:1 mbit/s * 4.35 * 10 ^ -4 s = 4.35 * 10 ^ 2 bits

10 gbit/s位元數:10 gbit/s *4.35 * 10 ^ -4 s = 4.35 * 10 ^6 bits

5000 km:

傳播延遲:5000 km /2.3*10^8 m/s =2.17 * 10 ^ -2 s

1 mbit/s位元數:1 mbit/s * 2.17 * 10 ^ -2 s = 2.17 * 10 ^ 4 bits

10 gbit/s位元數:10 gbit/s * 2.17 * 10 ^ -2 s = 2.17 * 10 ^8 bits

11、長度為100位元組的應用層資料交給運輸層傳送,需加上20位元組的tcp首部。再交給網路層傳送,需加上20位元組的ip首部。最後交給資料鏈路層的乙太網傳送,加上首部和尾部18位元組。試求資料的傳輸效率。 若應用層資料長度為1000位元組,資料的傳輸效率是多少?

100位元組傳輸速率:100b / (100 + 20 + 20 + 18 ) b = 63.3%

1000位元組傳輸速率:1000b / (1000 + 20 + 20 + 18 ) b = 94.5%

12、網路體系結構為什麼要採用分層次的結構?試舉例出一些與分層次結構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的例子。

劃分層次可以把複雜的問題分為多個比較簡單的較小問題,實現起來比較方便,比較容易分工協作。

13、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是什麼?各有什麼含義?

語法:資料與控制資訊的結構或格式

語義:對需要發出何種控制資訊。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同步:即時間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14、試述具有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的要點,包括各層的主要功能。

物理層:傳送位元流

資料鏈路層:將網路層傳下來的ip資料報組裝成幀,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鏈路上傳送幀中的資料。

網路層:為分組交換上網的不同主機提供通訊服務,把傳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使用者資料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選擇和適的路由,使源主機運輸層傳下來的分組能通過網路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機。

運輸層:向兩個主機中程序的通訊提供服務

應用層:直接為使用者的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15、試解釋 everything over ip 和 ip over everything 的含義。

everything over ip:在ip 層上面有很多應用程式。

ip over everything:ip協議允許在各種各樣的網路構成的網際網路上執行,在ip層以上看不見下層是什麼物理網路。

16、我們在網際網路上傳送資料經常是從某個源點傳送到某個終點,而並非傳送過去又再傳送回來。那麼為什麼往返時間rtt是個很重要的效能指標呢?

往返時間包括各中間結點的處理時延、排隊時延以及**資料時的傳送時延。

計算機網路第一次課上作業

題目1 解答 題目2 解答 題目3 解答 請說明分組交換與電路交換的概念,並說明為什麼現在的網路大多使用分組交換?分組交換 電路交換 原因 請說明tcp持續連線與非持續連線的定義,同時說明現代web網路服務更傾向於採用哪一種tcp,為什麼?持續連線 所有的請求及響應經相同的tcp連線傳送 非持續連線...

第一次作業 計算機網路初體驗

摘要 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http資料報 熟練使用packet tracer工具。分析抓到的http資料報,深入理解 http協議,包括語法 語義 時序。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請求報文,伺服器向客戶端傳送響應報文。具體包含 1 網路拓撲結構 如圖 左側的一台為pc機即客戶端,右側的一台為伺...

第一次正式自考總結(計算機網路)

在自考準備階段自己的個人管理這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當然在準備階段也是準備了很多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的使用尤為重要,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乙個全域性觀在這裡面體現的很多,對於看書和做題都是這樣,尤其是看書的時候,看計算機網路這本書的時候裡面的很多概念都是一點點聯絡起來的,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該怎麼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