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簿書訟獄

2021-10-24 00:22:41 字數 969 閱讀 3987

原文

有一屬官,因久聽講先生之學,曰:「此學甚好,只是簿書訟獄繁難,不得為學。」

先生聞之,曰:「我何嘗教爾離了簿書訟獄懸空去講學?爾既有官司之事,便從官司的事上為學,才是真格物。如問一詞訟,不可因其應對無狀,起個怒心;不可因他言語圓轉,生個喜心;不可惡其囑託,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請求,屈意從之;不可因自己事務煩冗,隨意苟且斷之;不可因旁人譖毀羅織,隨人意思處之。這許多意思皆私,只爾自知,須精細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杜人是非,這便是格物致知。簿書訟獄之間,無非實學。若離了事物為學,卻是著空。」

解讀施云:讀此方知簿書論獄亦是證聖詣賢之所,貪暴非僻之念又何從生?大學釋本末,而舉使民無訟之言,意更可想,做官而直到使民無訟,便是成己成物田地,又安往而非學哉。

孫雲:六個不可,正見格物實學

注釋有一位下屬**長期聽先生講學,說:「這學說非常好,只是平日簿書訟獄事務繁雜困難,沒有辦法學習。」

先生聽說了,說:「我何曾教你離開簿書訟獄憑空去講求學習?你既然有官司事務,就從官司事務上學習,這才是真正的格物。例如審理一案件,不能因人應對無理,起了怒心;不能因人言辭圓滑,起了喜心;不能厭惡他的囑託,加倍懲罰;不能因人請求,就勉強答應他;不能因自己事務繁雜冗多,就隨意斷案;不能因旁人詆毀羅織罪名,就隨著他們的意思斷案。這些情況都是私慾的表現,只有你自己知道,必須精細地省察克治,惟恐心中有一點偏倚,錯判是非,這就是格物致知。簿書訟獄的事務之間,都是實在學問。如果離開具體事物學習,卻是落空了。」

我的解讀

六個不可,正見格物實學。

「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戒慎懼個什麼,戒慎恐懼自己的所做所為所思,違背了良知。

六個不可,即是不可違背了良知,即致良知。工夫深了,細微處就可見了,什麼的細微處,私慾的細微處,用功愈久,工夫愈深,私慾當能看的愈精細。除卻私慾即是良知了。

聯絡到個人來講,不能讓外部的情景影響了你的思路和動作,而應該讓良知主體佔據主宰,按此去思考決斷動作,此即致了良知,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