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業西方經濟學重點歸納總結

2021-10-24 15:07:13 字數 2386 閱讀 3608

經濟學的研究物件

一、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和經濟學的產生

1.經濟資源的稀缺性與選擇行為

(1) 經濟資源的稀缺性的含義

經濟資源的稀缺性是西方經濟學關於經濟學研究物件的基礎性概念。在人類社會中,生產資源以及用它們生產的產品總是既定的,而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由此便產生了稀缺性問題。西方經濟學家把滿足人類慾望的物品分為「自由物品」和「經濟物品」。前者指人類無需通過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陽光、空氣等,其數量是無限的;後者指人類必須付出代價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須借助生產資源通過人類加工出來的物品。相對於人的無窮無盡的慾望而言,「經濟物品」或者說生產這些物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就是稀缺性。這種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資源絕對數量的多少,而是相對於人類的慾望的無限性來說,再多的物品和資源也是不足的。對稀缺資源的認識應從動態的觀點來認識。歷史上,許多資源曾經被視為自由取用的資源,如空氣、水,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口的增加,人類需要的不斷提高,也變得越來越稀缺。

(2)選擇行為的必然性

正因為稀缺性的客觀存在,地球上就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的慾望與需要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為了利用現有資源去生產「經濟物品」來更有效地滿足人類慾望,就必然導致對將有限的經濟資源去生產何種經濟物品以及如何生產進行選擇的行為。

2. 基本的經濟問題

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何時生產,這四個問題被認為是人類社會共有的基本經濟問題,經濟學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產生的。解決這四大基本經濟問題,必須更好地協調人類的對經濟資源的選擇行為,包括:第一,如何利用現有的經濟資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第三,如何選擇滿足慾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時如何犧牲某種慾望來滿足另外一些慾望。

3.經濟學的定義

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和社會如何作出選擇,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經濟資源在現在或將來生產各種物品,並把物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領域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的一門社會科學。

二、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性邊界

1.選擇與機會成本

(1)選擇

從經濟資源稀缺性出發,要解決四大基本經濟問題,人們需要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各種慾望的輕重緩急;二是為了滿足某種慾望所需付出的代價。選擇是指把既定目標與達到這一目標所需的代價聯絡起來權衡的經濟行為。

(2)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當把一定的經濟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放棄的另一些產品生產上最大的收益。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原理中乙個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國家經濟計畫中,在新投資專案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產品開發中,乃至工人選擇工作中,都存在機會成本問題。它為正確合理的選擇提供了邏輯嚴謹、論據有力的答案。在進行選擇時,力求機會成本小一些,是經濟活動行為方式的最重要的準則之一。

2.生產可能性曲線的經濟學含義與機會成本遞增法則

(1)生產可能性曲線的經濟學含義

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指在既定的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各種產品最大產量的組合,又稱為生產可能性邊界。它表示社會生產現有條件下的最佳狀態,是由技術水平和可用資源決定的。

生產可能性曲線在圖形上表現為一條凹向原點的曲線,這表明隨著x的增加,曲線上對應點的絕對值遞增。失業、低效率、資源浪費等使生產處於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內。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內的點,表示社會未能充分利用資源,即存在閒置資源,也就是存在失業。但經濟資源的未能利用並不是造成產量處於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內的惟一原因,當經濟缺乏效率時,也會產生這種後果。因此要使社會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經濟資源和提高經濟效率。當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時,表示社會經濟處於有效率的充分就業狀態。生產可能性邊界圖是供社會選擇的清單。

(2)機會成本遞增法則及其原因

機會成本遞增法則是指:在既定的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下,每增加一單位一種產品的產量所產生的機會成本遞增,即要放棄更多其他產品的產量。

資源有限及要素間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機會成本呈遞增趨勢的原因:一方面,由於資源有限,隨著一種產品產量的增加,用於生產其他的經濟資源逐漸減少,造成該經濟資源相對稀缺,**增加,在所放棄的其他產品產量不變的情況下,所放棄的最大收益即機會成本遞增;另一方面,由於存在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即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換言之,機會成本遞增。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生產可能性曲線凹向原點(有時也稱為「凸性」)的原因。

三、資源的配置、利用與經濟體制

1.資源配置與資源利用

(1)資源配置

為解決經濟社會的四大基本問題,需要研究相對稀缺的經濟資源(勞動、土地、資源、企業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給各種不同用途,以生產出更多的滿足人類慾望的「經濟物品」,這就是資源配置。它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

(2)資源利用

在現實社會中,勞動者失業、生產裝置和自然資源閒置等是經常存在的狀態。這說明,生產可能性邊界所標定的產量只是充分就業的或者說潛在的國民收入,而實際的國民收入往往小於它。研究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尋求改良這種狀態的方法,從而實現充分就業,使實際的國民收入接近或等於潛在的國民收入,這就是資源利用。它屬於巨集觀經濟學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