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加劇, 這是福還是禍?

2021-12-30 03:13:04 字數 3146 閱讀 4871

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加劇, 這是福還是禍?近年來,珠峰絨布冰川退縮,冰川融化形成了冰漬湖。

隨著高原暖濕化趨勢愈加明顯,可可西里鹽湖擴張並淡化

過去拉薩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現在則是連日細雨綿綿的江南風情;過去當地人穿著厚衣服度夏,現在則換上汗衫短褲;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

前不久,青海省氣候中心對外公布,據衛星資料顯示,青海湖面積為4425.38平方公里,與去年同期相比,擴大49平方公里;與近10年(2023年至2023年)同期相比,擴大了108.18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積創下近17年來同期最大值。

據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高階工程師劉寶康介紹,近年來,青海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主要原因在於區域降水增加,而降水的增加則是由於印度洋季風逐年增強所致,這使得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趨勢愈發明顯。

青海湖降水量創歷史極值

5月初,青海多地出現罕見降水天氣過程,其中,青海湖地區降水量創2023年以來歷史同期極值,三江源地區降水量列2023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黃河上游地區列2023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

青海省氣候中心高階工程師馬佔良介紹說,據青海省氣候中心監測資料分析,3月以來,極地冷空氣南壓,北方冷空氣活躍,影響青海省的冷空氣次數明顯多於常年,長期與西南暖濕氣流在該省上空匯合,導致該省大部分時間以多降溫、降雨(雪)天氣為主。

青海省氣候中心高階工程師戴公升分析說:「此次降水天氣過程實屬罕見,高原暖濕化從21世紀初開始,到現在還在繼續,此次降水也是高原暖濕化繼續的表現之一。」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是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它不僅阻擋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還是區域內最重要的氣候調節器,其生態環境特徵及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青藏高原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

「流域內降水增加了,入湖水量自然也會隨之增加。」劉寶康說,作為青海湖主要水源之一的布哈河流域,在2023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水明顯增多,9月下旬,青海湖面積已達到2023年來的最大值,因此今年4月下旬與近10年同期相比,青海湖面積明顯偏大。

可可西里無人區鹽湖擴張明顯

不僅僅是青海湖面積擴大,青藏高原上的其他湖泊也有擴張的趨勢。據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的監測資料顯示,目前青海可可西里鹽湖擴張明顯,且部分鹽湖出現水體淡化現象。據介紹,青海是全球鹽湖最集中的地區,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僅在可可西里1平方公里以上鹽湖就有359個,多分布於可可西里西部和北部。

2023年11月中旬,中國鹽湖資源變化調查專案課題組對可可西里無人區內鹽湖、西金烏蘭湖、勒斜武旦湖等典型鹽湖進行了區域地質地貌概況、滷水水化學性質、鹽湖資源等方面的野外調查及湖水取樣工作。

「初步考察資料顯示,區域內山地冰川、湖周凍土含水層融化補給了所在地鹽湖,導致相關鹽湖湖面擴張、水體淡化。」課題組成員凌智永說。

據劉寶康介紹,上世紀70年代初次對可可西里鹽湖進行遙感監測時,其面積僅38平方公里;到2023年增大到45.89平方公里;2023年該湖面積為150.41平方公里。

有著藏羚羊「大產房」之稱的卓乃湖位於可可西里西部,每年6月至7月大批藏羚羊會遷徙至此產仔。可可西里鹽湖擴張導致卓乃湖面積減小,「自2023年9月起,卓乃湖湖水向東南方向外溢,2023年至2023年間,卓乃湖面積減小了近100平方公里。」劉寶康說。

全球氣候變暖加快暖濕化

過去拉薩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現在則是連日細雨綿綿的江南風情;過去當地人穿著厚衣服度夏,現在則換上汗衫短褲;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對青藏高原暖濕化加劇,新華社駐拉薩的記者黃興有著切身的感受。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專家指出,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更易受全球氣候變暖因素的影響。青藏高原作為全球中緯度地區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明顯。

**自治區氣候中心發布的《**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監測公報》顯示,過去半個世紀裡,**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公升高0.3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監測表明,青藏高原絕大部分地區極端低溫事件頻次顯著下降,而極端高溫事件頻次顯著上公升。

暖濕化加劇有喜也有憂

氣溫上公升、降水量增加,青藏高原暖濕化加劇會使植被增多、空氣更濕潤,能提高人體的舒適度,高原景觀的視覺效果也會更好。還有專家表示,對畜牧業來說,氣候轉暖有利於牧草生長,增加牧草產量,幼畜的成活率將得到提高。

但氣候變暖帶來的惡果也讓人擔憂,最直接的影響之一是凍土消融。據青海省氣象局高階工程師李林介紹:「2023年整個三江源地區氣溫將上公升3℃,而氣溫平均每公升高1.1℃,多年凍土的消失比例將達到19%。」

過去30年間,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縮減了24萬平方公里,多年凍土活動層不同程度增厚,導致高原不少公路凍土病害加劇。許多跑運輸的司機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遭遇挑戰的還有冰川。長期遙感及地面監測表明,青藏高原冰川面積在短短30年間已退縮了15%。中國科學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員說,珠峰地區東絨布冰川已出現強烈消融,冰塔林下限上移,冰裂隙不斷擴大。

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資料表示,青藏高原冰川過去30年的退縮幅度相當於以前200年。由此,帶來冰川融水急劇增加,近30年來青藏高原年平均冰川融水徑流量由615億立方公尺增至795億立方公尺。

冰川加劇融化導致水量增加,其末端冰湖潰決機率增大;另外,由泥石流等因素形成的堰塞湖,如果其擴張速度過快,可能會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災害。

適應高原暖濕化趨勢是關鍵

專家普遍認為,青藏高原對全國及全球氣候變化、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氣候的變化為人類生存環境帶來諸多挑戰。但青藏高原氣候環境發生變革趨勢已定,關鍵問題是如何適應這種變化。

這種趨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雖然從目前看,挑戰大於機遇,但也有專家**,未來50年間,三江源地區降水量的增加有利於植被生長,山地植被可能有森林化趨勢,碳匯和固碳能力將有所提高。

此外,由於氣溫公升高,人類生產生活環境的舒適度增加,為旅遊業發展帶來好處。對畜牧業,暖冬的出現帶來牧草生育期天數延長,產量增加,幼畜的成活率得到了提高。

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高階工程師辛元紅認為,青藏高原走向濕暖化的趨勢無法更改,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接下來的挑戰,是人類與自然環境磨合、共處的必經之路。

青藏高原送「氣」人

西寧1月24日電 題 青藏高原送 氣 人 作者 孫睿 暴海巨集 寒冬臘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以下稱 青海油田 液化天然氣公司液化工廠郝小雪手持執法記錄儀一邊巡檢液化工廠安全,一邊說 以前巡檢實行翻牌制度,人為因素太多,不能真實反映巡檢的情況。而現在,運用執法記錄儀巡檢,不管事中 ...

青藏高原對中國自然環境的影響

1 青藏高原概況 青藏高原雄踞亞洲大陸中南部,周圍群山環繞,山體高大雄偉。南有喜馬拉雅山,北有崑崙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崑崙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 岡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等。這些山脈海拔大多超過6000 m,喜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過8000 m。青藏高原東西跨越從75 e 102 e,長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