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路由 RIP IGP EGP

2021-12-30 07:22:44 字數 3336 閱讀 5222

靜態路由_rip_igp_egp_bgp幾大路由協議總結(靜態與動態)

1路由選擇策略(靜態和動態)

最典型的路由選擇策略有兩種: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所謂的靜態是說明路由器不是通過彼此之間動態交換路由資訊建立和更新路由表,而是指由網路管理員根據網路拓撲結構圖來手動配置。

動態路由是通過網路中路由器之間的相互通訊來傳遞路由資訊,利用接收到的路由資訊自動更新路由表。

2靜態路由

靜態路由是最簡單的路由形式。它由管理員負責完成發現路由和通過網路傳播路由的任務。在已經配置了靜態路由的路由器上把報文直接**至預定的埠。

靜態路由可以使網路更安全,因為在路由器中,它只定義了一條流進和流出網路的路由。此外,靜態路由可以節省網路傳輸頻寬。無需路由器的cpu來計算路由,並且需要更少的記憶體。當然靜態路由選擇也有些缺點,如網路發生問題或拓撲結構發生變化時,網路管理員就必須手工調整這些改變。因此,靜態路由比較適用於小型網路。cisco2500路由器舉例說明:先配置路由器名稱,各個介面ip及其掩碼,然後再手工配置靜態路由:

配置靜態路由的格式為:

router(config)#ip route [destination_network] [mask] [next_hop_hop_address or exitinte***ce] [administrative_distance] [permanent], 在命令格式中,

1)   destination_network 是指所要到達的目的網路

2)   mask 為目的網路的子網掩碼。

3)   next_hop_address是指下一跳的ip位址,所謂下一跳是指資料報向目的位址前進的下乙個路由器的埠,當然必須保證這個埠的ip位址可以ping通。有時候在next_hop_address 這個位置上用 exitinte***ce,就是資料報離開路由器的介面,但是這種配置方式只可以用於端到端的連線,比如說廣域網,在乙太網中就不可以使用這種配置方式。

4)   administative_distance 管理距離(可選),靜態路由預設的管理距離是1,可以通過這個引數修改這個權值。

5)   permanent, 指定此路由即使埠關掉也不被一移掉。在上面拓撲圖中,計算機a如果打算向計算機 b傳送資料報,必須通過router1**,router1**計算機a的資料報到計算機b,必須通過router2和router3,必須配置一條關於192.168.0.0的路由條目

3動態路由

動態路由選擇策略:

動態路由是指按照一定的演算法,發現、選擇和更新路由的過程。動態路由協議是網路裝置學習網路中路由資訊的方法之一,動態路由協議可以動態地隨著網路拓撲結構的變化,並在較短時間內自動更新路由表,使網路達到收斂狀態。

動態路由協議按照區域劃分,可分為內部閘道器協議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和外部閘道器協議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按照執行的演算法分類,又可分為距離向量路由協議(distance vector)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link state)

3.1按照路由演算法分:距離-向量路由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3.1.1距離-向量路由:rip

基於距離-向量演算法將周期性地將路由表傳送給與其直連的網路鄰居。每個接收者加上乙個距離向量,或它自己的距離「值」到表中,並將其**給直接鄰居。這個過程發生在直接相連的路由器之間,並使得每個路由器得到了其他路由器的資訊,最終形成乙個網路「距離」的匯集檢視。

幾十年來大量的路由選擇協議都採用了距離向量這一演算法來計算路由。下面介紹一下距離向量演算法。距離向量演算法是基於下面的計算公式:

d(i,j)=0

d(i,j)=min[d(i,k)+d(k,j)]

其中:d(i,j)表示從節點(節點為網路或路由器)i到節點j的最短路徑,

d(i,k)表示從節點i到k的直接路徑,也就是說節點i和k之間沒有中介節點。

具體運算步驟如下:

1)   所有的路由器建有乙個路由表,使系統中的所有目的位址都出現在表中。每一表項內容包括目的位址和下一站位址,記為元組(n,g)。

2)   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鄰居傳送更新分組,更新分組的內容為路由表中的所有資訊。

3)   鄰居路由器接收處理更新分組。設更新分組來自g『,根據更新分組計算到目的位址n的路由開銷為d』,如果d『<d,採用新的路由(n,g』)。如果當前路由表中所存放的相應下一站位址為g』,也就是g『=g,採用新的路由,不管d』是大或小。

在距離向量法中,相鄰路由器之間周期性地相互交換各自的路由表備份。當網路拓撲結構發生變化時,路由器之間也將及時地相互通知有關變更資訊。

3.2.2鏈路-狀態路由選擇協議

鏈路狀態路由選擇協議也稱為最短路徑優先協議spf(shortest path first),是另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動態路由協議。採用這種協議的路由器都要維護乙個複雜的網路拓撲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可以反映整個網路的拓撲結構。乙個路由器的鏈路狀態(link state)是指它與哪些網路或路由器相鄰,以及到這些網路或路由器的度量。路由器通過與網路中其他路由器交換鏈路狀態的通告(lsa,link-state advertisment)來建立和更新網路拓撲資料庫,隨後使用spf演算法計算出連線網路目標的資訊,並用這個資訊更新路由表。

事實上,lsa的變化是由網路中的事件觸發的,而不是週期進行的,在路由器開始匯聚前,也不需要等待一系列定時器的工作。因此lsa的事件觸發可以大大加快匯聚過程

3.2按照區域劃分分:內部和外部閘道器協議

路由器上的路由表是用來告訴資料報文該如何**,由於internet是乙個全球範圍的網路,如果路由器上所存在的路由表太多,處理起來將使得開銷太大,需要太多的時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internet被劃分為許多較小的單元,這些較小的單元被稱為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簡稱as)。乙個自治系統內的所有網路都屬於乙個單位來管轄,所以按照自治系統的範圍,路由選擇協議可以分為兩類:

igp:內部閘道器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egp:外部閘道器協議(extenal gateway protocol)

3.2.1內部閘道器協議:rip和ospf

是指在乙個自治系統內部所使用的路由選擇協議,與網際網路的其他自治系統選用何種路由協議無關。目前這類路由協議使用的最多,主要有路由資訊協議(rip)和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兩種

3.2.2外部閘道器協議:bgp

若源網路和目的網路處在不同的自治系統中,當資料報文傳到乙個自治系統的邊界時,就需要一種協議將路由資訊傳遞到另乙個自治系統中。這樣的協議就是外部閘道器協議egp。在外部閘道器協議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

3.3常用的三種動態路由協議:rip,ospf和bgp

路由選擇協議是用來實現路由選擇的具體實現過程。在路由器之間,利用路由選擇協議使它們之間主動地交換路由資訊,建立完整的路由表,然後,根據路由表來**資料報。通過路由選擇協議,路由器可以動態地適應網路拓撲結構的變化,並找到目的網路的最佳路徑。

路由 靜態路由

從源主機到目標主機的 過程 源ip保持不變,源mac跟隨傳輸裝置不同而不同 作用是能夠將資料報 到正確的目的地,並在 過程中選擇最佳路由裝置 通過路由表 決定端到端的網路範圍,工作在網路層。子網掩碼長度最長的最優先匹配 選取路由協議中優先順序最小的最優先匹配 dierect 0 ospf 10 is...

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解析

1 網路層的功能 給傳輸層協議提供簡單靈活的 無連線的 盡最大努力交付的資料報服務。2 路由器為每乙個資料報單獨地選擇 路徑,網路層並不提供服務質量的承諾。也就是說路由器直接丟棄傳輸過程 錯的資料報,如果網路中待發的資料報太多,路由器處理不了也直接丟棄,既不判斷資料報重複,也不確保資料報按傳送順序到...

靜態路由 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 靜態路由是指由網路管理員手工配置的路由資訊。當網路的拓撲結構或鏈路的狀態發生變化時,網路管理員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關的靜態路由資訊。靜態路由資訊在預設情況下是私有的,不會傳遞給其他的路由器。當然,網管員也可以通過對路由器進行設定使之成為共享的。靜態路由一般適用於比較簡單的網路環境,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