幀率與位元速率的概念

2022-01-19 05:42:25 字數 1192 閱讀 4994

讀者經常會聽到「重新整理的幀率是多少」或「位元速率比較高所以要求網速要比較好」等表達。

幀率,表示的是頻率,也就是在一段時間,操作的頻度。

幀率的具體含義,需要分兩個場景來介紹,乙個是採集時的場景,另乙個是顯示時的場景。

(a)採集時

對於自然界的聲音或影象來說,要轉換成為計算機裡面的物件,採集是必須的。

這個獲取的規則中,有一項指標,可以稱為「取圖速度」。明顯,取圖越快,就越能把變化的細節捕捉到,但的總數量也越多,如果這些存放在磁碟或在網路上傳輸,那儲存空間與占用的頻寬就是要考慮的因素,而這個跟「取圖速度」有關。

「取圖速度」,一般用單位時間(比如一秒鐘)內取幾張圖來界定,也就是一秒鐘有多少幀,單位為fps,比如「我的這個電影是25fps」,就是1秒內我取了25張圖。

(b)顯示時

採集到,經過編碼壓縮、儲存或傳輸、解碼,最終被展示出來。

展示時,也有一些展示的規則,這些規則中有一項指標,可以稱為「畫圖速度」。

「畫圖速度」,就是一秒畫出幾張圖,單位同樣為fps。

同樣,在源連續的情況下,如果畫得越快,理論就越平滑。但是,畫得越快,就越費勁,甚至根本就沒有能力畫得那麼快。

到底「畫圖速度」要多快,要看你的目的與實際能力。一般理想的效果是,既讓展示得平滑,又讓顯示元件不太忙。

小白:那麼,多少fps,才算是平滑?

小程:得看內容變化的情況,如果不經常運動的,那15fps都可能夠用了;如果運動劇烈的,那就要畫得更快一些,比如30fps、60fps或更高。當然,前提是,採集到的是平滑的。

總的來說,採集時的「取圖速度」以及顯示時的「畫圖速度」,就叫幀率。

小白:我可以這一秒15fps,一下秒就變成30fps嗎?

小程:這個叫動態幀率(vfr),不在這裡展開了。

(2)位元速率

1秒鐘的位元量越多,能表達的細節就越多(比如聲音的高頻段資訊等),占用的磁碟空間越大,如果傳輸則占用的頻寬也越大。

可以看到,左邊的非常模糊,甚至出現了馬賽克,因為位元速率太小,壓縮得太嚴重了。

最後,說一下檔案大小與位元速率的關係。

同樣,可以用ffmpeg命令來修改檔案大小(從頭擷取一段):

ffmpeg -i moments.mp4 -y -fs 100k moments_fs_100k.mp4

位元速率和幀率

位元速率就是資料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資料位數,一般我們用的單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取樣率,單位時間內取樣率越大,精度就越高,處理出來的檔案就越接近原始檔案,但是檔案體積與取樣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幾乎所有的編碼格式重視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位元速率達到最少的失真,圍繞這個核心衍生出來的c...

位元速率 幀率和I B P幀

位元速率 幀率和i b p幀 位元速率就是資料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資料位數,一般我們用的單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取樣率,單位時間內取樣率越大,精度就越高,處理出來的檔案就越接近原始檔案,但是檔案體積與取樣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幾乎所有的編碼格式重視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位元速率達到最少的...

位元速率 幀率和I B P幀

位元速率 幀率和i b p幀 位元速率就是資料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資料位數,一般我們用的單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取樣率,單位時間內取樣率越大,精度就越高,處理出來的檔案就越接近原始檔案,但是檔案體積與取樣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幾乎所有的編碼格式重視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位元速率達到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