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累了,思維開始發散

2022-02-17 18:56:08 字數 1819 閱讀 8055

在高歌猛進了近乙個月之後,這幾天似乎找不到感覺了。之前發現的幾個技術難點也一直沒有解決的思路。而且我發現自己的想法總是停留在表面和高層,如果深入進技術細節,就力不從心。我願意,也可以跟蹤追趕上業界的技術前沿,也能夠認識到哪些技術是精彩的,是需要重視和認真研究的,但如果跟我較真它們的細節,我往往就說不清楚,每每這種時候,那種感覺都很不爽。前兩天寫文件的時候,漸漸的就有了這種感覺,所以就寫不下去了,堆了一些文字和圖表,質量差的都不好意思check in。這個時候陳老師讓我緩一下,嘗試他建議的一條新路。

陳老師是個非常善解人意的老師,也可能是太了解我了,他都能看出我的工作狀態曲線。什麼時候該猛攻技術難題,什麼時候該停一停總結一下,寫些東西,什麼時候又該寫寫**……安排的總是那麼得當。從剛進實驗室什麼都不懂的時候開始,到現在三年多,從本科到現在博士,一直能跟著這麼好的老師學習工作,覺得自己跟其他同學比起來,真是幸運——這是常常會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感覺,以致於在"十五"後期青黃不接,我奉命去支援其他專案組的時候,更加感覺到和陳老師一起工作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我現在關注的就是自己的課題和oo設計模式/軟體應用架構模式兩個方面,其中後者又以ms .net平台為主要關注點。

課題不用多說,我喜歡自己現在所從事的研究工作,這是從12年前通過pascal接觸計算機開始,到上完博士課以後終於能夠得以實現的夢想——全日制、全身心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以coding為手段實現有實用價值的系統,無上課之亂耳,無考試之勞形。這也是我對這次學校勞務輸出式的 "第二次公派留學高潮"並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出去能有這麼好的課題做嗎?放棄好不容易爭取到的自己喜歡的研究課題,跑到外面去給那些外國包工頭們幹活,實在是難以接受。關於這次出國留學的話題,這裡也沒必要多說,如果要一言以蔽之,那麼我就送兩個字:浮躁。

雖然博士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原創性的研究工作,但其實我更希望做一些有實際意義的事情。比起把乙個本來很簡單的問題用複雜的公式和晦澀的語言堆砌出來然後發表在xx學報上,我更願意去做一些提高效率、減少浪費、消除瓶頸的實際工作。然而無奈,我們生活在乙個迂腐落後的教育框架之下,除了做一些對人類進步有意義的事情之外,還要做一些額外的事情——否則就難以畢業拿到學位。沒辦法,有很多事情就是這麼詭異。

後來去廣州的時候(那又是乙個"倒退"的mis專案),我又抽空看了ms practice&patterns的enterprise library daab**,才發覺其實我們今天很多大系統寫成這種噁心的樣子微軟應該負主要責任,在微軟的開發資料中,無論是msdn還是技術圖書,對分離業務邏輯層與資料訪問層一直沒有明確的技術指導,只有daab這種探索性的半官方嘗試稍微體現了一些這種思想。至於orm,似乎到目前位置微軟就沒有往這個方向考慮(也許未來的ado.net entity framework是個類似的東西,但至少現在還沒有出現)。

去年,我又被抽調去支援《倒退的歷史》那個專案,情況依舊,我又抽空看了孫亞民的《構建物件導向的應用軟體系統框架》,並嘗試把這種分層和oo的思想向那裡的老師們推薦,然而正如我所預料的,阻力很大。一方面因為他們已經脫離技術前沿太久了,對新技術已經沒有太大的興趣,另一方面是我自己無論在理論深度還是實踐經驗方面都還差的遠。不過前兩天聽陳老師說那個專案已經開始用nhibernate了,心中不由得一陣激動,以為是終於認同了我的觀點,但仔細一問原來是那裡有位教授極力推薦的緣故,不禁又黯然神傷了一會……

我關注這個領域一是興趣使然,二是我覺得mis是我們實驗室的傳統領域,我們做過不少專案,也創造過輝煌,但是那些時候的開發方法和技術已經嚴重落後了,而且我們做了那麼多類似的專案,完全能夠將其中一些共有的部分總結出來,形成自己的框架,作為實驗室知識的積累,也便於以後重用。這才是我們做軟體的人的有形的資產,一筆寶貴的財富。隨著專案越做越多,軟體開發技術不斷發展,這個框架也需要不斷更新,不斷重構。

這樣,我們的實驗室才能不斷與時俱進,更加高效的完成更多的科研任務。

新的夢想能夠實現嗎?

這是抱怨嗎?或許是吧!

我 很 不 爽 我們的h5 頁面功能很類似,但是每次產品都會提出一些不同的需求,所以我們都是複製出乙份來做。然後有時候新加乙個功能,產品會說,這個專案裡的新功能要同步到以前的專案中去。然後我們就會很混亂,很多的專案 同步是很麻煩的。而且有的資料在不同專案中是不一樣的,怎麼同步出來 我們的頁面除錯 有...

這或許是目前最詳細的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分析了

考過山東事業單位的同學都知道,要參加我們2020年山東事業單位,要參加綜合 教育和衛生三大類。一 綜合類 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法律法規 政治經濟理論 時政方針 科技知識 省情省況等基礎性知識和綜合寫作。二 教育類 公共基礎知識和教學基礎知識 包括教育學 心理學知識和專業知識 分別佔整個試題分數的30 ...

手機款式的新概念?未來手機或許是跟口紅一樣大小

手機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從最早的摩托羅拉dynatac的大型號,發展到過渡期iphone4s最符合人手舒適感的小款,再到如今的5.5英吋上下的大屏款,除了一邊完善技術外,人們對手機大小的需求會隨著技術的變化一同發生變化,那麼到了未來手機該會是什麼樣的呢?目前,不同手機廠商的手機產品雖然都有不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