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漫談讀後感

2022-03-29 09:37:27 字數 1399 閱讀 1056

花了一周的時間利用課餘的閒散時間,總算看完了王概凱的架構漫談,這九篇部落格從相對全面的角度對架構進行了概述。自己也對架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感覺作者在部落格裡提到的對架構的理解對我們初學者來講幫助其實很大。架構其實就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對目標系統的邊界進行界定,然後對目標系統按某個原則進行切分,接著對這些切分出來的部分設立溝通機制。最後,使得這些部分之間能夠進行有機的聯絡,合併組裝成為乙個整體,完成目標系統的所有工作。

第二篇部落格作者並沒有談及架構而是討論了基礎概念的一些問題,其實對這部分的內容感觸挺深的。正如作者博文中所提及的例子,在生活中簡單的事物真正讓我們去描述其概念時卻難以用大家都贊同的一句話來表述出來。架構是解決人的問題,而概念則代表著乙個問題。做好架構所首先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能夠正確的認識概念,能夠發現概念背後所代表的問題,進而才能夠認識目標領域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夠為做好架構打好基礎。事實上,這一能力在我們學習新技術的時候也是適用的。最近開始接觸ssh三大框架,感覺自己像無頭蒼蠅一樣撞進去,回過頭來才發現方向根本不對。導致時間白白從指間浪費。現在想想其實自己從最初的就根本沒有搞懂structs、spring、hibernate三者具體是幹什麼的。其實只要花費少量的時間來了解它們分別解決了什麼問題,學習起來就會非常的快速有效。因此,我們不能忽視概念背後的含義。要明白如何利用概念的理解,快速的進行學習。掌握了這些原則,會有利於幫助我們在架構階段,開酥的識別和定位問題。

做架構其實就是在找問題,一般來說,如果把真正的問題找到,那麼問題就已經解決80%了。要正確的認識問題需要明白兩個問題:1.這是誰的問題?使用者的?設計師的?再就是2.有什麼問題?當然第二個問題就要比第乙個問題好解決多了。所以架構師其實就是在幫別人找問題。當乙個問題成為問題時它就不在是乙個問題了。

把社會生活中的所有問題拆解開來都可以歸結為乙個字--------「利」,架構也是如此。架構的切分其實就是利益的調整。所有的切分調整,都是對相關人的利益的調整。因為維護自己的利益,是每個人的本性,是在骨子裡面的。在這裡作者將切分的原因分為四點:

而切分的原則應遵循:

切分其實就是建模的過程,架構切分的最終結果都會體現在組織架構上,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架構落地並推進。

軟體架構要解決的其實是業務問題和計算機的問題,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當然會讓部分人有利益的損失。因此,架構師是要去平衡別人的利益,甚至會調整別人的利益的。一旦架構師是全心全意為別人的利益服務自然而然就有了強有力的影響力。

在最後的博文中,作者向我們詮釋了技術、業務和架構的關係。在實際的專案開發中,技術人員普遍看不起業務,認為技術更高階,而業務太低端。業務則覺得技術眼光高,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其實在我們之中這一點體現的尤為明顯,大家整天都在高呼技術的重要性。學會了幾種技術,就認為自己水平恒高了。其實記得在初學計算機這個專業的時候就有老師說過,技術只是我們用來程式設計的手段。很多時候,學習的技術越多,越不知道採用哪種技術好。因此切記不要被技術了雙眼。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架構師,準確的識別採用什麼樣的技術的能力也是要熟悉掌握的。

架構漫談讀後感

應老師的推薦閱讀了由資深架構師王概凱 kevin 執筆的系列專欄 架構漫談 9篇文章遞進地講述了 討論什麼是架構 怎樣做好架構 軟體架構如何落地 如何寫好程式等問題,文章生動形象多次舉通俗的例子讓本來生澀的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感觸頗多。對這系列文章印象的較深的一點是 一直在挖掘一些本質的東西,對一...

架構漫談讀後感

這學期新開設了軟體體系架構這門課,學這門課之前架構漫談的九篇部落格進行了閱讀,對這門課以及架構設計進行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通過對這幾篇部落格的閱讀,首先需要明白什麼是架構,在最早期,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相互獨立,不相往來,隨著慢慢的發展,男女共同生活,也就出現了各自的分工,有的人做這個...

《架構漫談》讀後感

要學好軟體架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什麼是架構。一直以來,在軟體行業,對於架構的定義都有爭議,很多人都在討論架構,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麼是架構。很多大佬都對這個架構有爭議了,像我這種還沒出師的菜菜鳥就更不用說了,更是對軟體架構沒有什麼理解。在讀過王概凱老師的 架構漫談 之後才有所了解,文章中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