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到美團 讓你的簡歷發光

2022-04-06 12:33:20 字數 1964 閱讀 7570

不知不覺就要畢業了。

不知不覺的就在阿里實習了半年,就到了美團了。

不知不覺,就想寫點東西留給後來人參考參考,所以寫了。

先發出乙個貫穿2023年的問句,「時間都去哪了?」。

整個簡歷最重要的莫過於專案和成果展示,這是自我能力的體現,也是面試主要會詢問的內容。專案經驗應當遵循star(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法則。通過它我們可以有序全面的展示出自己的經驗及成果。同時,專案經驗,注意取捨不要多於三項。而且應當以簡明但是詳細的方式展示出該項目的難點、亮點。

簡歷中,應當盡可能的使用專業術語,避免俗語、口語。如下圖中紅色部分及後面的一句話都是多餘的,而且內容過多了。

【簡歷部分截圖】

上面是很常規的簡歷寫法,我們其實一直在尋找一種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舉我自己的例子吧。我是搞前端的,怎麼能從自己專業的角度來完成乙份簡歷呢?我希望別人一看到我的簡歷就能看到我的能力,知道我是做前端的。思來想去,決定做個網頁,這可是前端的拿手好戲,它的好處是什麼?

1、體現我作為前端的能力與水平。

3、便於維護,現在的招聘**幾乎都要求註冊,然後填一堆資訊。修改資訊後很難同步,而且表現各異,有好有壞。

5、與眾不同,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最大的個性化,而不是跟很多人的簡歷都乙個樣子。

當然,這個並非每個人都可以的,可以請別人把你做,也可以使用一些模板,最好的方式就是,能用專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簡歷。

通常情況下,在大街網、58同城、智聯等常規招聘**上投放簡歷反響並不會太好,當然還是要投的,埋下種子。基本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投幾十份簡歷也未必有乙個反饋,這跟簡歷好壞並不存在很大關係。

寫好簡歷只是必要的一步,為了不讓簡歷石沉大海,必須找到一種合適的投放方式。

經過經驗總結,以下幾種方式比較合適:

1、線上(主要方式)

--師兄、師姐內部推薦。如果擁有這樣的資源,應當用起來。通過內部推薦的簡歷,受理概率幾乎是

100%,而且流程要簡單很多。

--關注業界大n的部落格,**,個人空間,他們同樣會不定期的提供一些推薦機會。

--名企校招官網(流程比較繁瑣)

--與本專業相關的權威論壇、社群、部落格的招聘版塊

--與本專業相關的qq群,這些群上會有很多的業界相關人士,能夠提供很多任務作機會

--從與自己能力相當或者優於自己的同學獲取資訊,保持溝通,他們同樣會帶給你機會。

2、線下

--招聘會

--人才市場

--直接到附近公司的辦公地點投簡歷

基本沒參加過這種形式的招聘,它們有很強的地域、專業限制。如重慶的it發展的不很好,我在這裡投就缺乏實際意義。

掌握投放時間同樣重要,第一波實習招聘,第二波校招,第三波就是現在的春季招聘。

只有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資源,才能掌握主動權。

面試,通常是當面的面試或者**面試。如果公司所在地太遠了,他又要求必須當面面試,怎麼辦?可以,要求先電面,基本通過、確定之後再去。這樣成功概率大,且減少不必要的成本,車票是要錢的。面試中,盡量的保持主動,如果讓你做介紹專案你就應當,拿出最有亮點的乙個專案,著重介紹,最好當著作品介紹。能把自己的作品,以感覺還不錯的方式展示出來,你基本成功了一半了。如果,你的作品讓他產生了興趣,他問你一些關於作品的問題,只要這個作品是你自己做的,你基本就掌握了主動,他會按你既定的思路,步入終局。再如果,你看到他的眼裡放著光,基本就沒問題了。

面試還有很多技巧,這裡不便寫出來,自己多面幾次,就能總結出來了。

如果你是面試官,看到以上的內容,就當扯淡,一笑而過就好,呵呵。

如果你覺得對你有用,別忘了」贊乙個「哦。

Meet Surprise讓你展現自己的美

愛美自古就是女人的天性!我想身為女孩子,應該沒有誰會不喜歡bling bling的首飾吧?信命,信因果迴圈,信這世間一切發生之事都有它的理由,這就是我的信仰。遇見 meetsurprise 也只是乙個意外,然而第一眼看到它的設計風格,便中意了。終究還是個小女人,尋到乙個稱心的小物件,就會莫名的滿足。...

從國企到阿里的面試經歷(一)

讀完本文需要 3 分鐘。從今天開始,我盡量堅持月更,分享最乾的乾貨給大家,老斯基又要開始飆車了,請坐穩!其實我的內心是想周更的,但阿里工作實在太忙,連月更都擠不出時間,好在加班使我快樂,555 首先,介紹背景。劼哥 stone 乃大齡國企 c 碼農一枚,雖然內心一直嚮往著 bat,但總是覺得自己的技...

從Facebook跑來阿里的趙海平大叔,你要幹啥?

他分享的主題是 我眼中的facebook的技術演進 從 2006 年到 2014 年,facebook 在技術上遇到的各種瓶頸和解決方案,演說過程灌輸了不少自己的思考和經驗,還是很有體會的,尤其是 技術實踐中的三件套 功能 測試 監控。很多大公司的工程師,深諳功能開發之道,測試方面也能達到 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