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端BI的設計

2022-04-12 20:27:05 字數 3196 閱讀 9642

在移動化、大資料浪潮的今天,基於資料做決策應該是每一家公司的標配;每家公司都有專門負責資料的人,也都應該有乙個bi部門。

而移動bi,基於手機端隨時隨地進行資料查詢和分析——更是bi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五個層次來說:

一 戰略層

使用者想要從這個產品中得到什麼東西?尤其是對於管理層,他們想從手機看資料,真正想看的是什麼呢?

其實有三點:

看指標是否完成;

如果沒有完成,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1. 觀察指標是否完成

物流公司有很多指標,比如貨量、收入、裝載率、執行合格率等,這些指標有的是可以實時,有的無法實時(業務規則導致),但是他們都可以有每天的完成值以及當月的完成值。

每天的完成值與每天的目標做對比,當月的完成值(完成比)與月目標(完成比)做對比,作用就是一點,看到現狀與目標的差距。

差距有大有小,有正有負,管理層必須一眼就知道現在是好還是壞。

2. 尋找問題原因

發現問題之後,下一步應該做的就是查詢問題原因。一般來說需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分析:

橫向:組成這個指標的其中一部分不好,比如貨量可以根據公斤段進行分析,是不是哪個公斤段的有問題;也可以按照產品型別(此處的產品是指物流產品,不同物流公司會根據使用者、公斤段等推出不同的產品)進行分析,是不是某一種產品有問題?所以需要給出這個指標的結構分析。

縱向:某乙個下級部門不給力,導致整體資料偏低;所以需要給出這個指標的下級部門的完成情況。

通過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的分析,基本就可以定位出問題的大致方向了。

3. 接下來怎麼做

察覺到原因之後,就是如何出具解決方案,如何改善資料。

對於傳統公司而言,很多資料,尤其是戰略指標,都有專人跟蹤。就算領導不說,員工也是知道這點的。移動bi可以站在分析的角度給予使用者建議,可以不是具體的,但是最起碼應該給出乙個解決問題的角度。

二、範圍層

這個產品有哪些功能?都可以幹些什麼?

1首先要有指標概況的功能,讓使用者知道這個指標完成情況;

2其次要有指標的結構分析,知道構成這個指標的其他因素完成情況;

3還需要有指標的下級部門的完成情況,便於監控每一層級的完成情況;

4還需要有相關建議,引導使用者對問題進行解決;

5每個指標都需要有月累計的相關資料和當天(或者昨天)的相關資料;月累計和當天(或者昨天)的資料中需要包含的因素有:完成值、完成比、同環比、目標值;

6除此之外,公司資料必然涉及到資料許可權,即哪些人可以看到指標,以及可以看到指標的哪個層級,比如總部的可以看到全國資料,但是某乙個省區只能看到自己省區的資料;這些都是需要通過資料後台聯合公司組織架構進行許可權控制。

三、結構層

將上面這些分散的片段組成乙個整體,建立產品功能和內容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此產品的功能結構是什麼樣子的。

可以分為以下幾塊:

1. 入口層級

可以迅速看到指標的完成情況,包含的基本資訊有:當日值、完成比、排名、月累計、月目標,環比上月等。

考慮到指標很多可能會查詢不便,可以將指標進行分類,比如貨量類、時效類、品質類等,不同類別下可以有不同的具體的指標。

為了提高使用者的操作便捷程度,還可以在許可權配置的基礎上,讓使用者自由選擇想看的指標以及想看的順序。

2. 分析層級

點選某乙個指標進入該指標的分析層級,這裡面可以分為三部分:時間維度、結構分析、部門分析。

(1)時間維度

日資料:需要有每天的完成情況,還需要檢視歷史天數,一般設定為近31天,也就是最近乙個月每天的完成情況,可以支援使用者自由查詢。

月資料:還需要檢視每月的完成情況,以及歷史月份的資料;因為只有12個月份,所以可以自由選擇。

自定義:如果使用者需要檢視乙個月前的資料,那麼就需要用到自定義功能,自由選擇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考慮到可能會影響到資料庫的查詢效率,所以需要加乙個限制,最多不能超多60天。

(2)結構分析

每個指標的結構分析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從產品角度,有的是從指標構成的角度,但是都需要提供足夠多的資訊,比如完成值、目標值、佔比等資訊,以方便使用者進行問題排查和定位。

(3)部門分析

每個指標,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下,都需要能檢視到下級部門的完成情況。

比如全國資料,可以檢視不同省區的完成情況,並進行排名(可以按照完成比排名,也可按照完成值排名,看具體需要,一般都是按照完成比),這樣哪個省區是好是壞一目了然。

3. 建議層級

根據不同指標的不同情況,在結構分析和部門分析的基礎上,給出建議。

剛開始建議可能會很粗淺,但是隨著考慮的維度的增多以及分析層級的加深,這個建議會越來越具備可信度。

四、框架層

框架層包含介面設計、導航設計和資訊設計三個方面:

介面設計為使用者提供做某些事的能力。做介面設計時,要選擇合適的元素,讓使用者一眼就能看到最重要的東西。

導航設計給使用者提供去某個地方的能力。做導航設計時,要提供網頁之間的跳轉方法,傳達元素與內容之間的關係,傳達內容與頁面之間的關係。

資訊設計是將想法傳達給使用者。資訊設計是將各種設計元素聚合到一起,反映使用者的思路,支援他們的任務和目標,包括視覺、分組等各個方面。

四、框架層

框架層包含介面設計、導航設計和資訊設計三個方面:

介面設計為使用者提供做某些事的能力。做介面設計時,要選擇合適的元素,讓使用者一眼就能看到最重要的東西。

導航設計給使用者提供去某個地方的能力。做導航設計時,要提供網頁之間的跳轉方法,傳達元素與內容之間的關係,傳達內容與頁面之間的關係。

資訊設計是將想法傳達給使用者。資訊設計是將各種設計元素聚合到一起,反映使用者的思路,支援他們的任務和目標,包括視覺、分組等各個方面。

五、表現層

表現層是使用者所能看見的一切,字型的大小,導航的顏色,整體給人的感覺。

在這一層,內容、功能和美學匯集到一起來產生乙個最終設計,從而滿足其他層面的所有目標。

這部分一般需要ui設計師配合進行設計,此處不做論述。

以上的分析都是乙個產品所具備的基本資訊,那麼提高使用者粘性的手段,除了完成指標的壓力外,還有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挖掘呢?

這些點不同的企業可能都不一樣,需要通過使用者調研來針對不同企業差異進行規劃設計,筆者提供幾個參考角度:

bi對於使用者最大的作用其實在於分析和**,我們前面講的大部分內容都屬於分析的內容,那麼**的功能是否可以放上去呢?比如在問題尚未發生之際,就及早提醒使用者對某乙個問題進行防範,防禍於未然;

當領導發現資料不好的時候,會跟下屬講這個問題,怎麼講?常規的做法是手機截圖、標註、**,那麼有沒有更好的做法呢,既提高了溝通效率,又沒有把產品做的很重?

移動端路由層設計

原生頁面 模組 元件等定義,統稱為資源 resource 在跨應用呼叫和路由層在不同端實現的業務表現需要一致的前提下,需要對資源進行定義,在路由提供內部請求分發的時候則可以提供不依賴對外進行資源定義的功能 外部呼叫如何使用統一標示 uniform 進行表示資源 如何在移動端統一定義訪問請求的過程,從...

移動端響應適設計

最近在學習移動端的響應適布局,收集些系統的乾貨在部落格備用。響應式布局就是響應式設計方案呈現的效果。具體就是頁面的布局會根據不同裝置的顯示面積 主要是寬度 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布局,這個效果是比彈性的布局更好的地方是樣式會主動地根據使用者的裝置的顯示面積呈現的布局更靈活,可讀性更強。當然對研發的要求也...

移動端網頁設計基礎

在pe端就不行,首先它沒有1200px那麼大的寬度,其次不能留白,很醜 就需要在手機螢幕上鋪滿內容 viewport 在移動裝置上進行網頁的重構或者開發,首先我們就要搞明白viewport,只有弄明白viewport概念以及與其相關的meta標籤的使用,才能更好的讓我們的網頁適配或者響應不同解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