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物件?
世間萬物皆物件,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
二:物件的組成是什麼?
元素:是物件的資料模型,用於描述物件。如一個人(物件)的年齡,身高等等。
行為:是物件的行為模型,用於描述物件做什麼。如一個人(物件)可以吃飯、學習等等。
三:什麼是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在程式設計的時候資料結構都通過物件的方式進行儲存。
四:為什麼使用物件導向?
物件的描述方式更加貼合真實世界,有利於大型業務的理解,使我們思路開闊。
能夠對**進行更好地複用,精簡**。
五:物件導向的實質?
把要解決的問題都用物件的方式解決。
六:物件導向的基本思路?
識別物件--->識別物件的屬性--->識別物件的方法
七:物件導向的基本原則?
高內聚、低耦合。可以增加程式的可複用性、可移植性、可讀性、健壯性等。
高內聚:類內的各個元素只完成職責內的事情,即類內部的屬性,方法不參與其他事情,只負責類內。
低耦合:各個類只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不干涉其他類,也不受其他類干涉。
但是,類與類之間的互動是不可避免的,儘可能使用單獨的介面(比如***)與外界進行互動。
舉例:各個國家是不同的物件,比如中國是一個物件,美國是一個物件,這兩個物件之間不相互干涉內政,各自完成各自國家的事情。(高內聚、低耦合
)
但是,各個國家之間也會有一些溝通、交流,這時候就有專門的***。(單獨的介面)
舉例:物件只負責一項特定的職能,職能可大可小。如nba球員沒有明星的“藝名”屬性。
物件之間可以看到彼此之間的一些屬性,一些方法。如各部門之間各司其職,溝通找中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