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隔理論

2022-08-11 00:15:17 字數 1488 閱讀 9216

小世界現象(又稱小世界效應)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絡。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後來2023年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公尺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2023年—2023年)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六個人就可以聯絡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

可是,超過三十年來這個理論所謂的人際連繫網(例如上述的「世界上所有人」)仍然有所爭議。從**發表至今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很少。不過,在應用層面方面卻很多,特別是保險及傳銷業的從業員。現時在香港,一般保險經紀在完成交易之後,都會要求客戶提供乙個至少五人的新名單。另外,早在2023年代初期,《讀者文摘》就已利用這理論,鼓勵訂戶向公司推薦其他潛在訂戶。

公尺爾格倫的研究本來在無特定的市民大眾進行,而不是在專業的、需要高度合作的數學界及演藝界進行(參見下)。然而仍遭受不少抨擊。於首次連鎖信實驗(紀錄於未註明日期**"results of communication project"),公尺爾格倫寄出六十封信給堪薩斯州

威奇塔市自願參加者,請他們轉交到麻薩諸塞州

劍橋市某指定地點的**經紀人。

參加者只能把信交給他認為有可能把信送到目的地的熟人,可以親自送或者通過他的朋友。雖然有50個人參與了實驗,但組中只有三封信送到了目的地。 當信傳到第五個人手上時,只有三封信抵達了目的地。公尺爾格倫在他2023年的那篇著名**[1]中提到在最初的實驗中,其中的一封信在不到四天的時間內,就被傳達到了目的地,但是他卻忽略了乙個重要事實,那就是實際上只有不到5%的信件最終被送達了。在隨後兩次連鎖信實驗,因完成連鎖的比例太低,實驗結果未被發表。但是幸運的是,研究者發現很多微妙的因素會對連鎖信實驗的結果產生極大的影響。研究者嘗試在不同種族和不同收入人群中來重複實驗,他們發現巨大的差異。事實上,在公尺爾格倫合著的一篇**中揭示如果信件的最終接受者為黑人,實驗的送達率為13%,而如果是白人,則送達率上公升為33%,儘管實驗者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接受者的種族。

雖然飽受議論,公尺爾格倫帶來不少新奇的發現。經過多次改良實驗,公尺爾格倫發現信件或包裹在人們心目中的價值是影響人們決定繼續傳遞它的重要因素。他成功將送達率提公升至35%, 以至於後來更上公升為97%。拋開對「地球是很小的」這樣論斷的懷疑不說,人們對「某個特定世界是很小」的論斷是沒有絲毫懷疑的(例如:從某個學院到密西根大學到蒙特婁猶太人社群。 平均來看,為實現一次送達,需要六個中間人從而得出了六度分隔理論的說法(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他可能源於六個自由度的說法

(six degrees of freedom)。不僅如此,公尺爾格倫還發現了漏斗效應, 他發現大部分的傳遞都是由那些極少數的明星人物完成的。在乙個5%的飛行員實驗中,他發現2/3成功的傳遞是由同一些「明星」來完成的。

儘管如此,這個實驗仍然存在著乙個具有挑戰性的假設:它假設傳遞鏈條中所有的實驗者都完全有能力發掘鏈條終端的兩個人傳遞的有效性。

六度分隔理論

mnoz 2005 11 17 12 53 21 六度分隔理論 六度分隔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理論。1967年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 1933 1984 想要描繪乙個鏈結人與社群的人際連繫網。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結果發現了 六度分隔 現象...

老李分享 六度分隔理論

小世界現象 又稱小世界效應 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絡。六度分隔理論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後來1967年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 公尺爾格拉姆 stanley milgram,1933年 1984年 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嘗試...

資料結構 六度空間(模擬六度分隔理論)

六度空間 理論又稱作 六度分隔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理論。這個理論可以通俗地闡述為 你和任何乙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乙個陌生人。如圖1所示。圖1 六度空間示意圖 假如給你乙個社交網路圖,請你對每個節點計算符合 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