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 分布式

2022-08-30 23:27:27 字數 1362 閱讀 5483

我想大家最最最熟悉的就是單機結構,乙個系統業務量很小的時候所有的**都放在乙個專案中就好了,然後這個專案部署在一台伺服器上就好了。整個專案所有的服務都由這台伺服器提供。這就是單機結構。

那麼,單機結構有啥缺點呢?我想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單機的處理能力畢竟是有限的,當你的業務增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單機的硬體資源將無法滿足你的業務需求。此時便出現了集群模式,往下接著看。

集群模式在程式猿界有各種裝逼解釋,有的讓你根本無法理解,其實就是乙個很簡單的玩意兒,且聽我一一道來。

單機處理到達瓶頸的時候,你就把單機複製幾份,這樣就構成了乙個「集群」。集群中每台伺服器就叫做這個集群的乙個「節點」,所有節點構成了乙個集群。每個節點都提供相同的服務,那麼這樣系統的處理能力就相當於提公升了好幾倍(有幾個節點就相當於提公升了這麼多倍)。

但問題是使用者的請求究竟由哪個節點來處理呢?最好能夠讓此時此刻負載較小的節點來處理,這樣使得每個節點的壓力都比較平均。要實現這個功能,就需要在所有節點之前增加乙個「排程者」的角色,使用者的所有請求都先交給它,然後它根據當前所有節點的負載情況,決定將這個請求交給哪個節點處理。這個「排程者」有個牛逼了名字——負載均衡伺服器。

集群結構的好處就是系統擴充套件非常容易。如果隨著你們系統業務的發展,當前的系統又支撐不住了,那麼給這個集群再增加節點就行了。但是,當你的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乙個問題——無論怎麼增加節點,貌似整個集群效能的提公升效果並不明顯了。這時候,你就需要使用微服務結構了。

先來對前面的知識點做個總結。

從單機結構到集群結構,你的**基本無需要作任何修改,你要做的僅僅是多部署幾台伺服器,每台伺服器上執行相同的**就行了。但是,當你要從集群結構演進到微服務結構的時候,之前的那套**就需要發生較大的改動了。所以對於新系統我們建議,系統設計之初就採用微服務架構,這樣後期運維的成本更低。但如果一套老系統需要公升級成微服務結構的話,那就得對**大動干戈了。所以,對於老系統而言,究竟是繼續保持集群模式,還是公升級成微服務架構,這需要你們的架構師深思熟慮、權衡投入產出比。

ok,下面開始介紹所謂的分布式結構。

分布式結構就是將乙個完整的系統,按照業務功能,拆分成乙個個獨立的子系統,在分布式結構中,每個子系統就被稱為「服務」。這些子系統能夠獨立執行在web容器中,它們之間通過rpc方式通訊。

這樣的好處有很多:

系統之間的耦合度大大降低,可以獨立開發、獨立部署、獨立測試,系統與系統之間的邊界非常明確,排錯也變得相當容易,開發效率大大提公升。

系統之間的耦合度降低,從而系統更易於擴充套件。我們可以針對性地擴充套件某些服務。假設這個**要搞一次大促,下單量可能會大大提公升,因此我們可以針對性地提公升訂單系統、產品系統的節點數量,而對於後台管理系統、資料分析系統而言,節點數量維持原有水平即可。

服務的復用性更高。比如,當我們將使用者系統作為單獨的服務後,該公司所有的產品都可以使用該系統作為使用者系統,無需重複開發。

分布式 集群

效能是乙個多方面綜合的結果,遵循短板理論。系統中任何乙個部分成為效能瓶頸,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效能表現 對於web應用,首先第一步是響應http請求,即使後端的效能再好,如果在這裡出現瓶頸,整個系統的效能也會很差,類似於乙個很大的水瓶,但是入水口很小。在這個環節,可以通過dns分流,負載均衡等方式改善...

分布式OR集群

建立乙個自定義列表 如何建立乙個註腳 注釋也是必不可少的 katex數學公式 新的甘特圖功能,豐富你的文章 uml 圖表 flowchart流程圖 匯出與匯入 分布式是相對中心化而來,強調的是任務在多個物理隔離的節點上進行。中心化帶來的主要問題是可靠性,若中心節點宕機則整個系統不可用,分布式除了解決...

分布式 集群

在談起集群,分布式之前,首先我們先從乙個簡單的小例子來講解下從單機到集群到分布式的乙個發展過程。需求 搭建乙個線上 服務。開始,開發人員比較少,整個公司的業務也剛起步,機器也只有幾台,為了能夠快速上線整個服務,我們開發人員選擇在一台機器上開發並上線,整個專案都是由單台伺服器提供。這也就是單機結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