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智慧型是噱頭還是利器?

2022-09-24 19:45:08 字數 3058 閱讀 4359

編輯導讀:原文發表於zdnet台灣,作者顧武雄,現任高傑信公司首席技術顧問、microsoft mvp、technet、teched特約資深講師,專精於企業資訊保安部署規劃以及windows server system、office server system整合應用技術。

就我的輔導經驗來看,商業智慧型(bi)系統極可能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e化系統,當然,前提是企業選的是對的產品、且以對的方式匯入。之所以有此結論,與企業在應用系統與檔案伺服器等裝置中存放了成千上萬筆資料資料有關。

由於企業資料多分散在各個地方、沒有乙個單一入口網管理這些資料,因此,使用者多半只能透過手動方式,在各個資料訪問區找尋、比對與分析所需資料,該做法除浪費使用者的工作時間外,也不能保證使用者自行整理、統計的資料確實無誤,而且也沒辦法做太複雜的資料分析。

就我的經驗來看,企業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模式解決資料資料過於分散的問題:商業智慧型工具與企業入口網(eip)。前者是以萃取可協助使用者下達各項決策的分析資料為主,如各類統計圖表、顧客行為分析等,至於後者則是以協助使用者整合、搜尋與追蹤檔案等資料資料為核心。

圖說:商業智慧型系統的叄大核心

商業智慧型貴在可提供客製化分析資料

商業智慧型工具之所以會受到市場歡迎,與其可依照每個使用者需求匯整出相對應的分析資料有關。

商業智慧型工具之所以可以做到客製化的資料分析,在於其用來彙整、分析各式資料資料的後端工具可以不同構面解析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資訊,如資料倉儲(dw)系統與報表工具/線上即時分析/資料採礦等多維度分析工具等;此外,前端報表工具多半可無礙鏈結、分析散落在企業資源規劃(erp)、顧客關係管理(crm)與**鏈管理(scm)等系統的資料資料。

在上述工作中,是以匯整數據資料等工作最為艱辛以及耗費成本,但因該工作是左右商業智慧型應用成敗的關鍵,因此,再困難也得好好執行;關於這點,我的建議是,內部先自行開會討論清楚所要的分析資料為何,再找廠商進來一起規劃執行細節。

商業智慧型系統的常見應用情境

雖然商業智慧型工具的強項是依www.cppcns.com照企業(使用者)需求提供相對應資料資料,但這可不代表企業會天馬行空的隨意使用商業智慧型工具,以下八種應用,是較程式設計客棧常見的企業應用情境:

第一,掌握消費行為:以商業智慧型萃取與分析顧客關係管理系統資料庫,追蹤顧客的購買行為、**顧客需求,甚至是增加顧客的貢獻度等。

第二,掌握市場趨勢:透過整合、分析散落在各地且與市場相關的資料資料,協助經理人掌握變動快速的市場情勢,進而做出適當的反應與決策。

第叄,減少庫存投資:透過整合商業智慧型工具與**鏈管理系統,分析、比對何為最佳物料,以及物料**商名次;有了這個名單,企業除可降低總庫存量、還可以更具經濟效益的方式產製產品,以及提供具市場競爭力的商品**。

第四,提公升產品品質:藉由分析相關產品專案資料,讓研發人員了解產品有哪些可改良之處,讓每一次上市的產品都能夠更接近消費者需求。

第五,控管服務品質:行銷人員可以透過分析員工服務(作業)行為、消費行為與市場趨勢,針對不同型別的客戶,提供客製化行銷服務與優惠活動。

第六,簡化商業流程:企業可透過商業智慧型工具監測與分析行政流程進行,簡化不必要的業務流程,以及縮減問題改善的時間。

第七,優化人力調配:透過商業智慧型系統分析員工離職塬因、專長、年資與職等資料,將有助企業有效分配人力資源、舉辦各類培訓課程,以及規劃公升遷機制。

第八,分析營運績效:許多企業經營者誤以為營運績效管理的核心是在檢閱靜態、歷史的財務報表,但那其實只是商業智慧型應用的冰山一角,我認為,上述靜態資料分析根本無助於企業衡量真實的營運績效,唯有將產品的品質、研發與創新、服程式設計客棧務的品質、顧客滿意度,以及合作關係等資訊全部整合起來,才能掌握到可能影響企業營運績效的事件、進而迅速的做出反應。而這,當然也得透過商業智慧型工具執行。

另外,就我觀察,隨著產業別的不同,每個企業的商業智慧型應用角度也有極大的差異,舉例來說,**單位比較重視資源管制、教育單位則重視平衡計分卡應用、金融業較需要風險管理應用、製造業則較常將商業智慧型用作產品品質控管,而零售業則是以存貨周轉分析等應用為主軸。

商業智慧型系統的建置與管理撇步

為確保商業智慧型系統呈現出的資料資料確實符合每位知識工作者的需求,建議在規劃、匯入系統時,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使用者需求分析:就跟匯入任何一種應用系統一樣,匯入商業智慧型系統前一定得先做好使用者需求分析;根據我的匯入經驗,該點幾程式設計客棧乎也是左右商業智慧型專案成敗的關鍵。

理由在於,研發、業務、銷售等知識工作者需求的資訊都不同,再加上其所需的資料資料往往散落在各處、不易整合,因此,需要透過需求分析判別該彙整、分析哪類資料資料。

確認需求後,才會進一步找尋適切系統工具;在找尋合作夥伴這件事情上,我的建議是,為確保系統工具符合企業需求,一定要請系統整合(服務)商來現場展示工具與實機模擬;另外,再確認系統規格與匯入預算後,也可以開始擬定系統匯入時程、管理端與使用者端的教育訓練課程等。

第二,備份、備援計畫:前者係指針對後端資料庫系統進行資料備份,後者則涵括了前端的商業智慧型入口**與後端的資料庫。

建議在備援後端關鍵資料庫的資料資料時,同時考量、結合多部主機的集群服務,以及各類資料庫的排程備份與維護計畫,至於前端的系統資料備份,我想透由網路負載平衡技術即可。

透過上述機制,商業智慧型系統除可因應組織規模擴增、隨時增加伺服器數量外,亦可分散平日**流量、提公升整體運作效能;而且,無論是前端的商業智慧型系統突然停機,或者是後端的資料庫系統損毀,都還不至於造成使用者無法連線、或是資料的遺失。

第叄,落實安全管理:商業智慧型系統的安全防護機制多半是以使程式設計客棧用者許可權控管,以及個人化資訊呈現等兩種方式進行;前者可避免使用者誤觸、訪問其未被授權使用的資訊,而後者則是依照使用者的職等、部門、區域位置、群組等屬性,呈現相對應的資料資料,例如,財務部與業務部員工能夠抓取的資料**與分析的資訊內容便不相同。

接著是系統本身的防毒、防駭設計,建議企業在規劃時,必須同時顧及前端網路應用程式,以及後端的資料庫與資料倉儲的安全。

第四,系統效能管理:若能將商業智慧型系統工具與相關的網管系統整合在一起,那麼,資訊人員除可透過網管系統即時監測,還可透過商業智慧型系統,快速了解網路流量為何會暴增(減),硬碟、cpu、記憶體等硬體出現什麼問題,因為,商業智慧型工具會針對歷史資料進行事件、報表分析。

結論由於影響企業整體營運績效的因素極多,若是全是以人工模式進行判別,成效有限(也極易出錯),建議企業改以商業智慧型工具執行,至於應用深淺(要匯入哪些系統工具),則視企業需求而定。

本文標題: 商業智慧型是噱頭還是利器?

本文位址:

綠色資料中心是噱頭還是機會

如今,又到了人們對綠色資料中心的應用重新思考的時候了。在過去的幾個月,微軟公司水下資料中心的概念又有一些新訊息 而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資料中心採用伺服器餘熱讓當地住宅溫暖舒適 邊緣 計算將取代資料中心的言論讓人似曾相識。而人們需要忽略這些噱頭,來看看ibm公司正在致力於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的研究。微軟公司...

BI商業智慧型初探(一 什麼是商業智慧型?)

近段時間幫公司做乙個關於銷售資料的決策分析系統,基於sql server 2005 的bi模組。一直想將專案開發過程中的想法給記下來,但是專案忙個不停,一直找不到時間。現在終於有點閒暇,就見縫插針先寫一點,也算自己工作的總結吧!什麼是bi?bi的目的是什麼?關於bi的具體概念,各大bi廠商和一些組織...

開源是貢獻還是商業策略

我們理解的開源,是獲得源 後,就可以編譯整個軟體產品的專案。這樣,乙個成功的軟體產品,如果將源 開源後,相當於將自己的成功之本公布於眾,這簡直就是在複製競爭對手,為自己掘墓。這樣想來,開源是一件極其不利於那些有自己產品或服務的軟體公司,尤其是非常成功的軟體公司,他們的軟體產品或服務就是他們的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