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外賣,又是一次網際網路思維的降維打擊

2022-10-07 04:16:56 字數 3092 閱讀 1790

餓了麼最近發布的資料顯示,大年初一以來,餓了麼上的火鍋外賣訂單同比去年增長2倍,濟南、天津等地同比增長3倍以上。

看起來是「就地過年」帶動了火鍋外賣消費,其實預見火鍋外賣「起風」的巨頭早就開始布局:2020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3.7%,嚐到甜頭後海底撈又在下半年開出了第一家「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門店。前後腳功夫,盒馬也對外宣布對火鍋外賣「投入無上限」,並把「火鍋到家」標籤公升權至盒馬app的一級類目。

火鍋外賣,到底撩撥了巨頭哪根神經?這會演變成下乙個創業視窗嗎?

平心而論火鍋外賣算不上什麼新物種。

早在10年前,就有創業者瞄準了這個商機。但大浪淘沙後,僅存的幾個品牌也是不溫不火,甚至在眼下這波巨頭「火鍋殺」中集體失聲,放棄了刷存在感的基本操作。

相比之下倒是有小微企業、個體商戶躍躍欲試,試圖搭上火鍋外賣的順風車。表面上看,這種創業邏輯很順暢:火鍋標準化程度高,從蘸料、底料到食材,全都可以通過外部採購來實現,不依賴廚師個人水平。

雖然要面對來自海底撈、呷哺呷哺、小龍坎等頭部品牌的競爭壓力,但行業top5的市場份額目前還不到10%。且市場規模還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年均復合增速達11.34%。做好了,可以槓桿複製。做不好,也能穩健經營守住底線,完全有機會做到「小富即安」級別。種種優勢加上火鍋外賣門店占地面積小、人員、房租成本低的特點,似乎是值得一試的商業模式。

不過現實很殘酷,火鍋外賣和火鍋,壓根就不是同一門生意。

一方面,火鍋外賣的定價處於微妙的平衡當中。

與實體店不同,消費者完全可以在外賣app上進行比價,這對於單打獨鬥的創業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向上,有火鍋實體店的**作為制約。向下,社群買菜app可以起到廉程式設計客棧價替代作用,像叮咚買菜等應用已經開始發力火鍋外賣,提供洗、切、拼一站式食材處理。

至此海底撈、呷哺、盒馬與社群買菜app直接將火鍋外賣市場劃出了界線,創業者即使躲得過火鍋巨頭,也躲不過無孔不入的社群買菜應用,完全沒有溢價空間。知乎使用者@外賣玩家 的一組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上海餓了麼平台有341家店做火鍋外賣,但半年後就有超半數店面倒閉撤店,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火鍋外賣變相犧牲了火鍋很重要的兩塊利潤**:複購和酒水。

為什麼說一頓火鍋胖三斤?

「服務員,再加兩盤肥羊,乙份蝦滑!」

火鍋附帶的社交屬性附帶「吃著吃著就吃嗨了」的成癮性,邊吃邊聊的同時鍋裡總得涮點東西。加著加著,客單價就上去了。像海底撈就深諳此道,乾脆連「**」這個選項都取消掉,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觸發複購的可能性。

而火鍋外賣完全沒有可比性。試想,如果叫來火鍋外賣發現不夠吃會怎樣?大概率是樓下超市解決。這一點在海底撈外賣業務和到店業務的客單價差距裡有所體現:財報顯示,2020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業務人均消費為112.8元,這個資料在2程式設計客棧019同期僅為104.4元。至於到店業務,開啟大眾點評在任意城市搜尋「海底撈」,就會發現人均消費多半在150元左右。

酒水方面也是同樣道理,一般叫火鍋外賣的使用者都會自備酒水,除非火鍋店將酒水做到商超價,或者提供的酒水有一定差異化。比如海底撈的精釀啤酒,呷哺的茶公尺茶。否則這一部分銷售利潤必將被分流,「營收降級」非常明顯。

綜上,火鍋外賣破壞了傳統火鍋場景的盈利模型,把一門好生意變成了為上游打工的苦生意。

對於無資本續航、無經營壁壘、無規模優勢的「三無」創業團隊來說,火鍋外賣的熱鬧看看就好,程式設計客棧千萬別蹚渾水。

既然火鍋外賣費力不討好,那麼巨頭的大舉入侵又該作何解釋?其實大可以把這種行為視為「曲線救國」。

巨頭是把火鍋外賣當成「生鮮+便利店」場景的錨,藉此進一步輸出**鏈能力。像海底40平方的「火鍋食材超市」sku已經過百,盒馬火鍋有上千種食材可供選擇。眾所周知,生鮮和便利店幾乎是「誰做誰死」的生意。能自負盈虧生存下來的企業屈指可數,比如永輝超市和便利蜂,都是依靠自建**鏈和精細化運營殺出血路。

同理,海底撈**鏈上每個環節都堪稱細分領域的獨角獸。比如做火鍋底料和調味品的頤海國際,提供食材加工和倉儲服務的蜀海集團,羊肉**商扎魯特旗海底撈等,就連海底撈外賣送的鍋都能通過統一定製降低成本。盒馬火鍋則背靠阿里巴巴,擁有國內外生鮮直採基地和**鏈能力。

看似很「輕」的火鍋外賣,背後都有一整套**鏈在發揮作用。與其說火鍋外賣是新的餐飲風口,不如說這是生鮮電商領域的戰火延續。誰能把**鏈優勢放大到極致,誰才能在火鍋外賣的規模經濟中笑到最後。

從樂觀的方面看,火鍋外賣為生鮮零售提供了一種新的定價思路思路。傳統模式下,生鮮銷售都是「按斤稱」,盈利空間有限。但火鍋外賣提供的「拼盤式」服務,增加了乙個提供解決方案的溢價可能性。乙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水果店和水果撈,後者通過簡單的資源整合就能取得比前者高出很多的收益。基於此,很多社群買菜app也在轉向,用類似思維推出快手菜譜、一人食等分類標籤。

另乙個趨勢在於,火鍋涉及的食材種類繁多,現在年輕人工作節奏快下廚房頻次低,自己去超市採購多餘的食材只能在冰箱裡壞掉。比起浪費,他們寧可用這部分預算換取「吃多少買多少」的心安理得。火鍋外賣解決了食材多樣性與「適量」問題,迎合使用者消費心理的同時改善了企業生存空間,算是一次雙贏的商業微創新。有趣的是,傳統生鮮、零售渠道完全沒有針對這個年輕使用者痛點做出行動,卻讓海底撈、盒馬、社群買菜應用等「後浪」找到了捷徑。

放在幾年前程式設計客棧,人們幾乎不敢想象火鍋外賣的興起。因為在不少人看來,這幾乎等同於收智商稅。底料、蘸料、主要食材在社群超市都可以買到,所謂的火鍋外賣,無非是把這些必備品做做資源整合外加跑腿業務。

火鍋是家庭料理的「勞動力」下限,插上電磁爐對食材進行簡單的清洗即可開吃。步驟如此簡單,完全沒有必要支付額外的費用叫火鍋外賣。但恰恰是簡單的清洗、餐具清潔這樣的小痛點,成就了懶人經濟時代的火鍋外賣。

不過,「發現痛點」到「做成生意」之間還有一段路要走,而這段路走起來並不容易。正因為如此,很多有能力去解決痛點的商超和火鍋店,卻沒有意願為「懶癌」使用者提供火鍋外賣。但**鏈型企業卻有成本低廉、「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三大優勢,隨著規模優勢讓邊際成本不斷降低,這類企業能夠在火鍋外賣平價化的基礎上實現盈利。

話說到這裡,巨頭爭做火鍋外賣的終極答案也該揭曉了,那就是逐漸顛覆現有渠道、快消品的銷售格局。事實上,海底撈、盒馬們能在火鍋外賣這件事上創造出從線上到線下的全新消費決策鏈,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在新的鏈條上「夾帶私貨」。所以最應該警惕火鍋外賣趨勢的,是原本依託於線下渠道優勢建起護城河的快消品牌。

每一次基於使用者痛點的創新都會產生新的市場空間。說兩個有代表性的資料:盒馬的上海零售會員店,自有品牌商品佔比超40%。海底撈2019全年依託於700家門店,賣出了價值4.32億元的精釀啤酒,這個資料放在精釀啤酒賽道已經相當可觀。

網際網路思維

使用者思維 誰是你的使用者,他們是什麼樣的,是怎樣的乙個群體,他們有什麼樣的特質,喜歡什麼樣的產品。簡約思維 大道至簡,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傳播,也就越難做。在今天這個時代,越複雜的東西越讓人記不住,所以少就是多,專注就是力量,簡約就是注意力。極致思維 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做讓使用者尖叫的產品,網際...

網際網路的思維

中國網民數量已經突破1.25億了,光從數量的角度來看,大眾已經認同了網際網路的美好前景。任何乙個已經和即將投入網際網路產業中的人,甚至包括傳統領域中開始網際網路嘗試的人,他們都在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來思考問題,但這種思維卻不一定是我即將說到的網際網路思維。昨天經過乙個由傳統行業轉到嘗試網際網路的乙個公司...

一 網際網路思維基礎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網際網路的行業中,那麼網際網路的核心是什麼呢?那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網際網路的核心體現在以下幾點。1 資訊的電子化,資訊的儲存和傳輸。2 改變了資訊傳輸的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c 資訊的安全,比如網盤,雲盤,免費的防毒軟體。d 資訊的計算,比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