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經濟學及其改進

2021-03-31 08:56:57 字數 940 閱讀 4154

實話,我是乙個剛剛畢業1年多得軟體工程師(希望真的有資格稱呼自己這個),談軟體經濟學這個話題,純粹是個人興趣,也是看書的乙個心得報告。

談經濟,首先要明確輸入是什麼,即引數、思考問題的核心點在那裡。軟體經濟學一般來說有五個引數,分別是規模、過程、人員、環境和質量。這五個點每個都是一門學科,但是這五個點絕對不可以孤立起來談,這個就是工程的魅力所在,他永遠是乙個整體,如果切開其中的一段去改進,哪怕投資再大都未必可見其經濟效應。最簡單的例子,軟體專案是典型的規模不經濟,那麼就是說乙個專案不是投資的人越多產出就越高,進度就越快。其帶來的經濟效應絕對是反作用。

就著規模不經濟說,人在軟體工程、軟體經濟學中的地位我個人覺得是最高的,當然前提是流程等等還可以拉。通常,軟體公司在專案級別很少評估成本的,問題就在於辦公室、場地、電腦等費用都是公司成本平坦的很少降到專案中去核算,當然要是封閉開發就不算了。那麼專案中的最主要最大頭的一塊成本就是人員的工資,自然人越多這塊成本就越高了。說實話,一般公司也不是這麼考慮的,人才難得嗎?錢算個jin阿。

我覺得最不經濟的地方在於溝通成本的提高,乙個軟體公司在成熟,cmm哪怕到了10級溝通成本也不會低的,更何況一般的公司,本來開發就不規範,都說分析設計,其實一編碼就開始天馬行空了。尤其是到了專案後期,什麼問題都來了,專案要延期,人員要跳槽,效能不過關。。。焦頭爛額,這時候拼命加人是第一反應,不過這樣一來就完了。新來的人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需求看不懂,分析找不到方向,設計不知到如何統一,編碼不知道規範,找人問?其他人自己都顧不過來,結果瞎寫一氣,結果polymophi**,都是runtime得。所以人力的核算是專案中的最大問題最大風險。保持人員的穩定性、人員之間的高度磨合是讓每個管理者頭疼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思路去處理這個,我個人經過觀察,感覺到大部分還是通過私人感情來彌補工作上的事情。誰都想把專案量化,的確很多組織都朝這個方向努力,不過大多數都是從專案本身去做的,因為說都知道人這個資源太複雜了,根本就無法評判,哪怕是心情不好都會讓他效率降低,所以緊緊地管理好人太重要了。

軟體的經濟學

如何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創造最大的價值,這就涉及到了軟體的生命週期的問題,是在乙個較長的時間裡推出一套比較完整的功能獲得利潤,還是在在適當的時間裡推出不同的版本來分期獲得價值那?貼現值,現值等概念在經濟學和金融學裡已是最通俗的概念,但真正的將這些咚咚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卻是微乎其微的,作為商務 科班 的我...

軟體工程改進的經濟學 環境偏

人員 過程之後,我想說說乙個不可忽視的引數 環境。因為看的多是翻譯過來的文章,所以起初搞不清楚這個詞多應得英文到底應該是什麼。因為以前接觸過的可以作此翻譯有 envirnoment,context 等等。應該說在這個地方似乎都還合適。不過我想了想還是選擇了 enviroment 這個詞可以脫離技術遠...

魔鬼經濟學 《魔鬼經濟學3》

1 本書是史蒂芬 列維特暢銷書 魔鬼經濟學 的第三本。2 想要真正認知一件事情,就必須花費時間精力去蒐集事實 分析資料,這是一件苦差事,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做。3 為什麼人們往往無法正確地認知世界?主要有兩個原因,人們要麼是不假思索地接受流俗觀點和所謂常識。要麼是僅憑直覺和感性來理解事物,而不是通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