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觀感

2021-04-02 15:37:27 字數 1306 閱讀 5015

在去圓明園之前,我表兄勸我等到春天花開的時候再去,他說那時候春花爛漫,河水解冰,正式遊玩的時刻。然而我執意要在冬天去,因為在圓明園看春景不是目的,我希望在冬天的寒流中去感受一百多年流傳的恥辱,這是需要有強健的心臟去感受的。沒有什麼比在冬天接受恥辱更令人震撼的了。

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我的感受中,恥辱已經不再重要了。結了冰的湖面上,人們在自由地滑行,僅有的沒有結冰的湖面上,軋子在等待著春天的降臨,魚兒也在自由地吮吸著遊人們給他們帶來的春節的問候。在這裡,看不到恥辱的痕跡,甚至在人的心目中,那場大火已經漸漸地消失在寒風中,消失在對春天的期待中。只有那孤零零的遺存,彷彿在無力地訴說著自己悲慘的遭遇。

這種感覺在西洋樓遺址裡被放大了。孤獨的國恥牆和熱鬧的瀛台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人們的心目中,那個標誌性的門已經不是恥辱的象徵,而是人們觀光的乙個景點而已,對於它所賦予的涵義,人們已經可以很輕鬆地抽象掉了。甚至,人們在它前面照相時,可以很自豪地擺出乙個v字型的勝利手勢,彷彿它代表的不是乙個民族的失敗,而是勝利。人們已經忘記了國恥的存在,而深刻地記憶住了那扇門,不是因為恥辱,而是因為它經常性地出現在報刊、雜誌、電視和其他**上,它成了人們心中嚮往的旅遊勝地,只要人們站在它面前,便可以很自豪地想全世界宣布:我到這裡了!還有些人很有信心地拿起筆,在門後刻上自己的大名,以此來告訴後來的人,我來了,卻不知道他已經把他的名字刻進了中華民族的恥辱柱上,他不會流放千古,只會遺臭百年!

我一直在人群中尋找西方人的痕跡,可是很少能見到他們的蹤跡,甚至在諾大的圓明園中,也很少碰見那些他們的國家的軍隊曾經踏進過這裡的人。我不知道他們的想法,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不來看看。在僅有碰到的幾個西方人中,我看見他們的臉色是沉重的,他們很少在遺址前留影,他們只是拿著相機在拍照,好像是在記錄著什麼東西。或許在他們的心目中,這個園子代表的不是榮耀,而是一種負擔,對歷史的負擔。

人們常說,圓明園是皇室貴族們奢侈享樂的地方,它凝聚了勞動人民的血汗。他們是對的,因為它是勞動者建造的,它也理應屬於勞動者。儘管它長時間裡被那些****者給霸佔,然而任何權力不會持久地成為這個民族的文化,任何權力下的民族精神的象徵不會跟隨權力而進入墳墓,任何權力都是要進入墳墓的,任何**者也是要進入墳墓的。羅馬的鬥獸場是渴血者的樂園,然而當渴血者們帶著他們**的思維消失在文明社會中的時候,遺留下來的就成了這個民族的驕傲,它被這個時代賦予了新的涵義。

當八國聯軍塔進圓明園時,圓明園已經不是皇家園林了,而是這個民族的瑰寶。他們燒掉的不僅僅是乙個皇室的奢侈品,而是這個民族的心靈。當我們在圓明園擺起勝利的v字型手勢時,我們面對的是自己內心深處最慘痛的傷疤。對於我們而言,沒有任何理由值得我們去表達勝利,因為沒有任何勝利可言,甚至哪怕一點點的勝利。它所代表的是乙個民族在面對恥辱時的態度:沒有堅韌、也沒有去記憶、甚至沒有一種茫然,只有愚昧和健忘。

可怕的健忘症!

又是圓明園

又在冬季去了圓明園,仍然是那樣的景象,枯萎,乾冷,毫無生氣。但是這次拍攝卻發現了和上次的不同,技術提高了,思想更新了。不過最終還是沒出什麼好片 下次去的時候得多了解一下它的歷史。這天天氣不好,陰天,比較暗,一點兒直接的陽光都沒有,整個世界都是灰濛濛的。下午4點進園,挑了這麼個時候外拍也是因為恰好有空...

圓明園湖底防滲工程

最近一些日子,圓明園管理處沒有經過國家環保總局論證的,沒有經過環保專家評定的湖底防滲工程經 披露引起了很大反響,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對環境和生態問題的關注。04年年底,全國各旅遊景點,特別是北京地區,門票漲價聲一片,而反對聲音也異常強烈,大部分們也明確表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聽證會舉行了幾個...

An issue of《追尋失落的圓明園》

本書中譯本第31頁介紹正大光明殿的一段文字 這部分的建築是完全按照紫禁城裡的主殿太和殿複製而成。這是非常有問題的乙個猜想。從直觀上,書中附有清宮廷畫師所繪正大光明殿的畫本一張。從畫中明顯看出該殿是單簷廡殿頂,而且是7開間。而太和殿,是重簷廡殿頂,11開間。兩者的差距是明顯的,怎麼會有 複製 一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