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盛暗助OQO入華

2021-04-14 01:16:18 字數 3294 閱讀 2503

11月27日,oqo來到中國,在京簽訂了開拓中國市場的戰略協議。不過,oqo的進入顯得有點草率,其總裁首席執行官透露:「這僅僅是我第二次來到中國。」

位元網(chinabyte)12月3日綜述(王培垠)移動生活方式在全球方興未艾,超可攜式個人電腦市場成為眾多企業期望的下乙個數千億美元產業,整個產業從上游晶元設計到下游渠道企業都對其充滿期望,在等待這個市場成熟的過程中,為超可攜式個人計算提出的umpc、umd這些時髦的概念產品名稱,已經開始走向不同的結局。

oqo首進中國卻無心插柳

今年年初的ces上,美商oqo的確得到了比爾·蓋茨的推薦,oqo的產品也成為全球能夠執行vista的最小個人電腦。從此,超便攜電腦產品便讓所有人眼紅。這個定位於生產可以放在上衣口袋中的電腦的企業,在美國市場已經擁有相當影響力。

11月27日,oqo來到中國,在北京與世紀奧通科技****簽訂了開拓中國市場的戰略協議。不過,oqo的進入顯得有點草率,其總裁首席執行官dennis moore透露:「這僅僅是我第二次來到中國。」

顯然,oqo還沒有將中國這個許多企業認為是金磚四國的新興市場作為最重要的增長**。相比中國文化和美麗的風景,中國電腦市場對dennis moore的吸引力還稍遜一籌。

作為超便攜電腦的倡導者,oqo的使用者群在歐美等成熟的商務市場才剛剛開始形成。對中國市場的陌生讓oqo並沒有選擇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等許多國際企業慣行的方式,那麼oqo更不可能成立中國區建立自己的直接管理的市場營銷隊伍,僅僅選擇與渠道企業的合作,無疑顯示oqo其實還並不認可中國市場目前對超便攜裝置的實際需求能力。

作為oqo的競爭對手,索尼、三星等國際消費電子的巨頭,都曾在英特爾

的大力支援下,發布過各自的超便攜個人電腦產品,然而市場終究觀望者居多,掏腰包的人少,超便攜電腦尚沒有給這樣的國際巨頭驚喜。對於oqo來說,中國市場最多也只是帶去錦上添花的效果。

從三星的超便攜產品q1來看,三星不僅在中國擁有成熟的渠道和分銷,其國代派普也在鼎立支援,很早就開始針對其產品進行策劃研究和市場鋪墊。但是派普從渠道的資訊反饋看來,由於超便攜電腦高昂的**和缺乏殺手級的應用,超便攜電腦尚難對傳統的筆記本或台式電腦形成威脅,這不僅是三星需要面對的現實,英特爾作為個人電腦產業的推動者也不得不反省自己。而作為英特爾的下游合作夥伴,索尼、三星等目前都在為乙個問題猶豫:整體產業環境對超便攜個人電腦的支撐,能否達到使其大規模普及的程度?

所以現在oqo進入中國市場,既不看重直接在收入上能夠取得進展,也無意設立中國分支提前鋪墊市場,那麼推動oqo進入中國的不排除有其他力量推動,而沒有多少oqo自願的因素在其中。

威盛想在英特爾身後**

在此次oqo來到中國的背後,隱藏了另乙個熟悉企業的身影:威盛。

在oqo與世紀奧通簽約的當天,威盛中國區pc平台業務部高管黃羲家來到現場,並接受**專訪。其高調的出現,甚至超過了oqo本身,然而oqo並不介意。

威盛對於超便攜個人電腦的態度相當曖昧,既想擴寬自己的市場空間,又想避開與英特爾的直接對抗。原因在於x86架構下的個人電腦市場,威盛雖然也有相應的產品,但處於弱勢地位,不得不劍走偏鋒,避開與英特爾正面競爭,走上了高整合化和低功耗的道路。

過去,威盛更多針對的是工業用途的行業市場,但是低功耗處理器和高度整合化的設計理念向移動市場遷移後,威盛想要找到自己的出路不得不面臨與英特爾撞車的局面,威盛也就必須放手一搏。

之前,瘦客戶機、低端的一體機和筆記本都還能看到威盛的影子,但是威盛的許多合作夥伴都非常小心的與其展開合作。在桌面計算市場,與oem企業合作的決定權始終在英特爾手中,過去許多下游企業在市場上能夠以較大的競爭優勢出現,必然得到了英特爾的默許和支援。

英特爾同樣看重超便攜市場,威盛很難從英特爾的眼皮底下開啟缺口。當英特爾推出umpc這個概念的時候,威盛從自身的產品市場中發展出umd的概念。

威盛認為,英特爾可能更多的立足於個人電腦的市場,而威盛面向的更多是包括超便攜個人電腦市場在內的整個可攜式終端市場,還包括手機終端、gps或者pmp等裝置,這似乎令威盛找到了說服合作夥伴的理由。

的確,威盛看到自己的處理器在多普達、oqo這些企業可攜式產品上的應用,也小心的避免與英特爾撞車。然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威盛處理器所處的這些領域都在不斷的被英特爾所侵蝕。雖然三星等個人電腦企業在其超便攜個人電腦初期仍在使用威盛的處理器,但目前威盛的戰友似乎又要像過去在台式電腦筆記本領域一樣被英特爾搶走。

面對這種情況,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同樣通過聯合合作夥伴,推動市場成熟而搶先賺取利益,試想除此之外,威盛是否還有第二條路可行。目前,英特爾的處理器已經進化到45nm,在計算效能和功耗控制上都上了新台階,更適合在移動可攜式市場使用。威盛除了動用自己僅有的能力,拉動oqo這樣的合作夥伴去搶奪自己的市場,別無選擇。

作為源自台灣的企業威盛更看好中國的市場潛力,即便現在可攜式移動計算市場還非常不成熟。oqo作為威盛的鐵桿,讓其走進中國市場,這是威盛希望看到的結果。

umd面臨困境

比爾·蓋茨的個人推薦讓oqo大放異彩,但是一家oqo在電腦產業中顯然無法支援威盛的夢想。缺乏個人電腦企業的支援,使得威盛又面臨乙個尷尬的境地。當英特爾推陳出新,放出mid概念時,威盛提倡的umd產品陷入比較尷尬的境地。

作為個人電腦領袖企業的英特爾,對於umpc的淡忘,讓威盛有些不知所措。英特爾已經基本放棄宣揚其umpc的提法,轉而到處推銷mid的概念。

原因一方面在於,umpc**昂貴,並始終缺乏殺手級的應用和定位,以個人電腦的應用市場無法體現umpc這種超便攜產品的差異化,所以消費者難以接受。同時,英特爾提煉了可攜式移動市場中的關鍵應用,即通過無線網路鏈結網際網路,從而豐富mid裝置的應用,也與傳統筆記本或者台式電腦的定位有所區別。

英特爾認為,mid主要實現的是在足夠便攜的產品中,無縫、無差異的實現目前網際網路的所有應用。而mid上的應用實現需要讓使用者獲得相同的體驗,和平台無關。這些更為精準的定位,使得英特爾的mid產品不會與現有的產品線產生衝突,又能夠給消費者更為準確的應用遠景。

反觀威盛依然在推動其粗糙的umd概念,既然都是一種可攜式電腦,那麼消費者用什麼樣的理由說服自己購買一台威盛的umd呢?雖然威盛的umd抓住了未來的方向,但是缺乏與英特爾相當的細分市場能力和產業協同合作的能力,威盛和oqo都顯得有些孤單。umd主導超便攜移動計算市場還是乙個夢想。

另外,威盛的umd不僅受限於個人終端裝置的小型化、低功耗的發展,而且在移動的條件下更受到無線網路的約束。而英特爾在wimax等無線都會網路標準上,則是主要的推動者。

英特爾看重的是,未來真實需要的是網際網路,而不是一台個人電腦。通過哪種終端裝置接入網際網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獲得和過去在個人電腦上一樣的網際網路體驗。

現在威盛umd陣營中的合作夥伴,在缺乏強大的產業上下游運作能力和內容、網路應用的支援下,oqo們可以很快的轉變為英特爾優秀的下游夥伴。oqo今天來到中國很難幫助威盛敲開超便攜計算市場的大門,在移動網際網路應用mid的強大攻擊下,umd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