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大道至簡 軟體工程實踐者的思想》收錄

2021-04-14 13:52:32 字數 3559 閱讀 6557

初次讀完這本書,思想裡還是作者的思想,不過這本書還是給了我點教訓,一直覺得自己做開發不合適,就現在

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我錯了,不是自己做開發不合適,而是自己的思想一直這樣去想問題,從未放開去拼搏

一次,真正的去做個實在的東西出來,才是最真的。

有些文字我並沒有理解,不單單是我收錄的這部分,還有很多。其實作者給我的思想我也都領會了,也懂,只是

就一種感覺啊,覺得自己一直以來很可笑,比如說第三章第5節「那我們就開始開發吧」,這個話是我們經常講

的,畢業設計開始了,課題選好了,準備開發了,我們同學都說過這樣的話,「那我們就開始開發吧,我們只有三

個月的時間。。。」看到這個標題,我開始思考這一章節作者要給我們分析的是什麼,要教會我們什麼,我想的是

應該是直接說開發之前的準備工作,需求分析,概要設計等等,但是。。。看完才知道,作者乙個需求未提,乙個

方法未講,我卻領會的更深刻,我想作者的本意就在與此吧!

不想多說了,總之一句話,這本書值得同我經驗不足的程式設計師讀,更值得開發經驗豐富的人去讀。

收錄的章節會在不斷的充實自己之中慢慢的理解,我不求急功近利,只求可以有些許進步。

待續 我的第一次思考:程式 = 演算法 + 結構 + 方法

我對程式的本質的第一次思考其實發生在不久前。那是我在oicq上與soul(王昊)的一次談話。

soul是delphibbs現任的總版主,是我很敬重的一位程式設計師。那時我們正在做delphibbs的乙個「b計畫ii」,也就是出第二本書。他當時在寫一篇有關「物件導向(oop)」的文章,而我正在寫《delphi源**分析》。在這本書的初期版本裡,有「物件導向」這一部分的內容。

這段對話的確很長。如果你不是非常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那麼不能完整地閱讀和理解這段文字是很正常的。部分讀者甚至可以跳過這段引文,直接閱讀後面的結論。

我們的對話摘要如下。

soul:我在寫書討論「物件導向的侷限性」。

我:嗯。這個倒與我的意見一致。哈哈哈。

「絕對可以用面向過程的方法來實現任意複雜的系統。要知道,太空梭也是在面向過程的時代上的天。但是,為了使一切變得不是那麼複雜,還是出現了『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方法。」

——我那本書裡,在「物件導向」一部分之前的引文中,就是這樣寫的。

soul:現在的程式是按照馮·諾伊曼的第一種方案做的,本來就是順序的,而不是同步的。cpu怎麼說都是一條指令一條指令執行的。

我: 面向過程是對「流程」、「結構」和「程式設計方法」的高度概括。而物件導向本身只解決了「結構」和「程式設計方法」的問題,而並沒有對「流程」加以改造。

soul:確實如此。確實如此。

我:對流程進一步概括的,是「事件驅動」程式模型。但這個模型不是oo(物件導向)提出的,而是windows的訊息系統內建的。所以,現在很多人迷惑於「物件」和「事件」,試圖通過oo來解決一切的想法原本就是很可笑的。

soul:我先停下來,和你討論這個問題,順便補充到書裡去。

我:      如果要了解事件驅動的本質,就應該追溯到windows核心。這樣就涉及到執行緒、程序和窗體訊息系統這些與oo無關的內容。所以,整個的rad(快速應用程式開發)程式設計模型是oo與os(作業系統)一起構建的。現在很多的開發人員只知其oo的外表,而看不到os的核心,所以也就總是難以提高。

soul:oo裡面,我覺得事件的概念是很牽強的,因為真正的物件之間是相互作用,就好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會有個「順序」的延時。

我:應該留意到,整個的「事件」模型都是以「記錄」和「訊息」的方式來傳遞的。也就是說,事件模型停留在「面向過程」程式設計時代使用的資料結構的層面上。因此,也就不難明白,使用或不使用oo都能寫windows程式。

因為流程還是在「面向過程」時代。

soul:所以所謂的物件導向的事件還是「順序」的。所以我們經常要考慮乙個事件發生後對其他過程的影響,所以物件導向在現在而言還是牽強的。

我:      如果你深入os來看she(結構化異常處理),來看messages(窗體訊息),就知道這些東西原本就不是為了oo而準備的。物件導向封裝了它們,卻無法改造它們的流程和核心。因為oo的抽象層面並不是這個。

事件的連續性並不是某種程式設計方法或者程式邏輯結構所決定的。正如你前面所說的,那是cpu決定的事。

soul:比如條件選擇,其實也可以用一種物件來實現,而事實卻沒有。這個是因為cpu的特性和物件導向太麻煩。

我:      可能,將cpu做成物件導向的可能還是比較難以想象和理解。所以ms才啟動.net framework。我不認為.net在物件導向方法上有什麼超越,也不認為它的fcl庫會有什麼奇特的地方——除非它們足夠龐大。但是我認為,如果有一天os也是用.net framework來編寫的,os一級的訊息系統、異常機制、執行緒機制等都是.net的,都是物件導向的。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將「事件驅動」併入oo層面的模型,才有可能。

soul:所以我發覺物件導向的思維第一不可能徹底,第二只能用在總體分析層上。在很多時候,實質上我們只是把乙個順序的流程摺疊成物件。

我:倒也不是不可能徹底。有絕對oo的模型,這樣的模型我見過。哈哈,但說實在的,我覺得小應用用「絕對oo」的方式來編寫,有失「應用」的本意。我們做東西只是要「用」,而不是研究它用的是什麼模型。所以,「hello world」也用oo方式實現,原本就只是出現在教科書中的sample罷了。哈哈。

soul:還有不可能用徹底的物件導向方法來表達世界。 因為這個世界不是物件導向的。是關係網路圖,物件導向只是樹,只能片面地表達世界。所以很多時候物件導向去解決問題會非常痛苦。所以程式設計退到資料結構更合理,哈哈。

我:如果記憶體是「層狀訪問」的,那麼我們的「資料結構」就可以基於多層來形成「多層資料結構」體系。如果記憶體是「樹狀訪問」的,那麼我們當然可以用「樹」的方式來訪問——可惜我們只有順序訪問的記憶體。

程式=資料+演算法

——這個是面向過程時代的事。

程式=資料+演算法+方法

——在oo時代,我們看到了事件驅動和模型驅動,所以出現了「方法」問題。

soul:我的經驗是:總體結構→物件導向,關係→資料結構,實現→演算法。

看來我們對物件導向的認識還是比較一致的。

我第一次提到我對程式的理解是「程式=資料+演算法+方法」,就是在這一次與soul的交談之中。在這次的交談中的思考仍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例如我完全忽略了在面向過程時代的「方法」問題。實際上面向過程開發也是有相關的「方法」的。

所謂「面向過程開發」,其實是對「結構化程式設計」在**階段的乙個習慣性的說法。而我忽略了這個階段的「方法」的根本原因,是即使沒有任何「方法」的存在,只需要「單元(unit)」和「模組(module)」的概念,在面向過程時代,一樣可以做出任意大型的程式。在那個時代,「方法」問題並不會像鼻子一樣凸顯在每乙個程式設計師的面前。

在面向過程開發中,「過程(procedure)」是由cpu提供的,「單元(unit)」則是編譯器提供的(機制)。程式設計師無須(至少不是必須)再造就什麼「方法」,就可以進行愚公式的開發工作了。

如果不出現物件導向的話,這樣偉大的工程可能還要再幹一百年……

而與「物件導向」是否出現完全無關的乙個東西,卻因為「過程」和「單元」的出現而出現了。這就是「工程(engineering)」。

【愚公移山記:智叟商晉】

京城初將所學的技法投入到工程中去,提高了工效,公輸一家很開心。端木啟則把粗鐵變成了好馬,進而居奇得利,也很開心。

收錄的章節會在不斷的充實自己之中慢慢的理解,我不求急功近利,只求可以有些許進步。

待續 

讀《大道至簡 軟體工程實踐者的思想》有感

第一次讀完這本書時,感覺深深地松了一口氣,因為從頭讀到尾讀懂的地方很少,糊里糊塗,沒能進行好好地思考。前幾天,在電腦上找到這本書又讀了一次,再加上課堂上老師的一些講解,才稍微有點懂了。這本書的作者匠心獨運,語言平實易懂,形象生動。向初學者介紹了什麼是程式設計,向愚公式碼農介紹了什麼是方法,向頭重手亂...

讀《大道至簡》 軟體工程實踐者的思想有感

初聞其名,大道至簡 大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本滿腹人生哲理的書籍,作者洋洋灑灑的談論大道理,其實不然,作者以古典文化為引,以作者的所思所想為線,啟蒙了我作為乙個軟體工程初學者的實踐思想。愚公雖愚,卻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完成乙個看似龐大的工程,那就是一步一步的分而治之,回想自己大一的學習生活,確實遇到過比較繁...

讀《大道至簡 軟體工程實踐者的思想》有感

大道至簡 這本書篇幅較短,一百多頁,不像那種程式設計大書一樣讀起來很費事。總體來說比較通俗易懂,在說明自己觀點的同時引用了許多古代的例子,並且書中詳細的闡明了作者對軟體工程的看法以及一些獨到的見解,書中也有很多的專業術語我看不懂,但其中的思想值得我學習,尤其是像我這樣學軟體工程的學生更是值得借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