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秋教授當選為慕尼黑工業大學第一副校長

2021-04-15 22:02:43 字數 1484 閱讀 4023

21.02.2008慕尼黑工業大學訊

從留學生到副校長

孟立秋,女,2023年5月出生於江蘇常熟,本科就讀於解放軍測繪學院(現解放軍測繪資訊工程大學),1988年至1994年就讀和工作於德國漢諾瓦大學,獲博士學位;1994年到1998年在瑞典從事科研教學工作;1998年至今在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任航空攝影測量和地圖學研究所所長,2006年起兼任土木工程及測量學院副院長。34歲就獲得了該校的終身教授資格,44歲就任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第一副校長,負責

協調交叉學科研究和國際學術合作。

在擔任慕尼黑工大航空攝影測量和地圖研究所所長期間,她的研究方向覆蓋了地圖學的所有方面,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孟麗秋教授認為是

「計畫外經歷」決定了她的人生,孟麗秋教授是拿了國家教委的獎學金在漢諾瓦完成博士學位的,原本她是想直接回中國的。而就在這個時候,她的導師表示希望孟麗秋能協助他申請乙個自然科學**的專案。專案順利的批下來之後,孟教授也面臨著新的抉擇:是接著留在漢諾瓦再做7年的研究工作還是到第三國工作。孟麗秋選擇了後者,她去了瑞典。先是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任教,後來又進入了企業。雖然都是在歐洲工作,不過瑞典人和德國人的思維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這使得原本「一心唯讀聖賢書」的孟麗秋做出了很大轉變,這成為了其人生經歷中寶貴的一部分,也為她今後在慕尼黑的成功埋下了伏筆。正如「計畫外」去瑞典工作一樣,之所以能重返德國並成為慕尼黑工大的副校長,同樣是在計畫之外的。在德國,想成為c4級教授(德國最高端別教授)是非常苛刻的,必須滿足一些硬性條件:除了讀過博士學位,讀過教授資格,有工業界工作過的經驗外,理想條件下最好還有第三國工作的經驗。孟教授說:「我恰好滿足了這些條件,再加上我是一名女性,可能是我多了一些積分。本來我沒有這些想法的,但是我的導師親自到瑞典鼓勵我回德國來參加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我才回到了慕尼黑,如果不是我的導師去找我的話,也許我就留在瑞典了,所以說我的很多經歷都是計畫之外的。」

我的面孔代表中國

「中國」兩個字在孟麗秋教授心目中有著特殊的意義:「那是無法通過語言來表達的。她是在我的血液中,或者已經硬體化到腦子中。不管是手持什麼樣護照,對我而言都是次要的,我的面孔就代表著中國。因為我的所在國是德國,所以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為中國和德國同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在互惠互利的條件下,我肯定會盡我所能為兩國的友好往來,尤其是科研方面做一些微薄的貢獻。這對我而言也是尋找平衡點的過程,我相信我能找到這樣的平衡點。」

孟教授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她是中國科學院首批海外評審專家之一,先後與國內的科研院所、大學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科研交流。其中,中國科學院海外學者**專案空間資訊的可適應性視聽化

的研究就是其中乙個典型代表。先後與解放軍資訊工程大學、中科院地理所、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武漢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台灣景文科大教授 全球CDO職責各有千秋

今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行的首席資料官cdo論壇上,來自世界不同地區 處於大資料兩個不同過渡階段的兩個人,聚在一起談論他們各自的角色。顯然,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企業使用資料的方式是有很大差別的。caserta concepts,llc公司總裁joe caserta,台灣景文科技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教授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