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訊系統需求調研分析指南

2021-04-01 04:25:25 字數 3323 閱讀 1328

摘要:

本文是在管理資訊系統需求調研實踐和學習中的一些經驗總結,有些是自己的體會,有些來自專家的書本或文章,希望與大家分享,並起到乙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關鍵字:需求、調研

正文:一、軟體需求的定義

ieee軟體工程標準詞彙表(2023年)中定義的需求為:

(1) 使用者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所需的條件或能力;

(2) 系統或系統部件要滿足合同、標準、規範或其他正式規定文件所需具有的條件或能力;

(3) 一種反映上述條件和能力的文件說明。

二、需求分析的幾個方面

需求分析可分為問題識別、分析與綜合、編制需求分析文件、需求評審等四個階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確定軟體所期望的使用者類;獲取每個使用者的需求;了解實際使用者任務和目標以及這些任務所支援的業務需求;分析員與使用者的資訊以區別使用者任務需求、功能需求、業務規則、質量屬性、建議解決方法和附加資訊;將系統級的需求分為幾個子系統,並將需求中的一部分分配給軟體元件;了解相關質量屬性的重要性;討論得出實施優先順序;將所收集的使用者需求編寫成需求規格說明和模型;評審需求規格說明,確保與使用者達成共識。

軟體需求的各組成部分如下圖所示:

三、需求文件規範

a、三種編寫方法

1、 用好的結構化和自然語言編寫文字型文件;

2、 建立圖形化模型,這些模型可以描繪轉換過程、系統狀態、和它們之間的變化、資料關係、邏輯流或物件類和他們的關係;

3、 編寫形式化規格說明,這可以通過使用數學上精確的形式化邏輯語言來定義需求。

多種編寫方法可在同乙個文件使用,根據需要選擇,或互為補充,以能夠把需求說明白為目的。

b、應有成果

1、 各業務手工辦理流程文字說明;

2、 各業務手工辦理流程圖;

3、 各業務手工辦理各環節輸入輸出表單、資料**;

4、 目標軟體系統功能劃分(示意圖及文字說明);

5、 目標軟體系統中各業務辦理流程文字說明;

6、 目標軟體系統中各業務辦理流程圖(模型);

7、 目標軟體系統中各業務辦理各環節資料、資料採集方式、資料間的內在聯絡分析。

8、 目標軟體系統使用者介面圖、各式系統邏輯模型圖及說明

c、文件工具推薦

1、 調研結果《需求分析說明書》格式參照開發文件模板;

2、 單位組織結構圖、功能模組分解圖用visio繪製,或直接用word中的畫圖工具;

3、 業務流程圖用visio中的flowchart模板繪製;

4、 系統邏輯模型使用rose繪製活用visio中的uml模板繪製;

5、 軟體使用者介面用visio中的win95 user inte***ce模板繪製;

6、 資料物理模型用powerdesiner繪製;

d、需求文件編寫原則

1、 句子簡短完整,具有正確的語法、拼寫和標點;

2、 使用的術語與詞彙表中所定義的一致;

3、 需求陳述應該有一致的樣式,例如「系統必須..」或者「使用者必須..」,並緊跟乙個行為動作和可觀察的結果。;

4、 避免使用模糊、主觀的術語,減少不確定性,如「介面友好、操作方便」;

5、 避免使用比較性詞語,如「提高」,應定量說明提高程度。

四、需求分析的任務與過程

需求分析的任務是借助於當前系統的物理模型(待開發系統的系統元素)匯出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只描述系統要完成的功能和要處理的資料),解決目標系統「做什麼」的問題,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軟體的功能和效能,確定軟體設計的限制和軟體同其他系統元素的介面細節,定義軟體的其他有效性需求,通過逐步細化對軟體的要求描述軟體要處理的資料,並給軟體開發提供一種可以轉化為資料設計、結構設計和過程設計的資料與功能表示。必須全面理解使用者的各項要求,但不能全盤接受,只能接受合理的要求;對其中模糊的要求要進一步澄清,然後決定是否採納;對於無法實現的要求要向使用者作充分的解釋。最後將軟體的需求準確地表達出來,形成軟體需求說明書srs。其實現步驟如圖:

(1) 獲得當前系統的物理模型:首先分析、理解當前系統是如何執行的,了解當前系統的組織機構、輸入輸出、資源利用情況和日常資料處理過程,並用乙個具體的模型來反映自己對當前系統的理解。此步驟也可以稱為「業務建模」,其主要任務是對使用者的組織機構或企業進行評估理解他們的需要及未來系統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建立乙個業務usecase模型和業務物件模型。當然如果系統相對簡單,也沒必要大動干戈區進行業務建模,只要做一些簡單的業務分析即可。

(2) 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理解當前系統「怎樣做」的基礎上,取出非本質因素,抽取出「做什麼」的本質。

(3) 建立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明確目標系統要「做什麼」

(4) 對邏輯模型的補充,如使用者介面、啟動和結束、出錯處理、系統輸入輸出、系統效能、其他限制等等。

需求分析各過程如下:

(1) 問題識別:解決目標系統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需求包括:功能、效能、環境、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使用者介面、資源使用、成本、進度。同時建立需求調查分析所需的通訊途徑。

(2) 分析與綜合:從資料流和資料結構出發,逐步細化所有的軟體功能,找出各元素之間的聯絡、介面特性和設計上的限制,分析它們是否滿足功能要求並剔除不合理部分,綜合成系統解決方案,給出目標系統的詳細邏輯模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面向資料流的結構化分析方法sa(資料流圖dfd、資料詞典dd、加工邏輯說明)、描繪系統資料關係的實體關係圖erd、面向資料結構的jackson方法jsd、物件導向分析方法ooa(主要用uml)、對於有動態時序問題的軟體可以用形式化技術,包括有窮狀態機f**的狀態遷移**換)圖std、時序圖、petri網或z。每一種分析建模方法都有其優勢和侷限性,可以兼而有之以不同角度分析,應該避免陷入在軟體需求方法和模型中發生教條的思維模式和派系鬥爭,一般來說結構化方法用於中小規模軟體、物件導向方法用於大型軟體。

(3) 編制需求分析文件

(4) 需求評審

五、需求分析的要求

1、 必須能夠表達和理解問題的資料域和功能域:系統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資料處理問題,就是將一種形式的資料轉換(輸入、處理、輸出)為另一種形式的資料。資料域應包括資料流、資料內容和資料結構。資料流式資料通過系統時的變化方式。對資料進行轉換就是程式的功能或子功能,兩個轉換之間的資料傳遞確定了功能間的介面。資料內容就是資料項,如人的資料項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等。資料結構即各種資料項的邏輯組織,如是**結構還是樹形結構、資料項間的相互關係

2、 必須按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解和不斷細化:軟體的功能域和資訊與都能做進一步的分解,可以是同一層次上的橫向分解,也可以是多層次上的縱向分解。

3、 給出系統的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邏輯模型給出軟體要達到的功能和要處理的資料之間的關係;物理模型給出處理功能和資料結構的實際表示形式

六、需求調研方法

管理資訊系統

人 計算機組成的管理資訊的收集,傳遞,儲存,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他是乙個以資訊科技為工具,具有資料處理,控制和輔助功能的資訊系統。他是乙個人機系統同時也是乙個一體化整合系統 資料一體化和系統開發一體化 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軟體開發技術三大技術為基礎。1.按核心業務分類 電子業務,電子政務,電...

理解管理資訊系統

1.資訊與資料的區別是什麼?資料是客觀存在的可鑑別的符號,資訊以某種目的處理資料後產生的有組織的 結構化的資料。2.資訊與知識的區別是什麼?資訊是客觀層次的,是對客觀事物的整理。知識是人的主觀層次的,是對資訊進行加工和應用後得出的對事物的認識。3.舉乙個同一主題不同級別的資料 資訊 知識 智慧型的例...

理解管理資訊系統

1.資訊與資料的區別是什麼?答 資訊是具有關聯性和目的性的結構化 組織化的資料,而資料是記錄客觀事物的 可鑑別的符號。2.資訊與知識的區別是什麼?3.舉乙個同一主題不同級別的資料 資訊 知識 智慧型的例項。答 漢字的筆畫類似於資料,而漢字的個體如同資訊,把不同的筆畫進行整理則傳遞不一樣的資訊,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