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識儲存在大腦裡還是儲存在 Google 上

2021-05-26 18:00:42 字數 1314 閱讀 8164

哈佛大學 60 名學生做了乙個實驗,發現乙個有趣的現象:google = 遺忘。

他們的實驗是這樣的:

把 40 條諸如「鴕鳥眼睛比腦袋大」之類的碎片資訊輸入到電腦,然後問人們能否記住這些資訊。那些堅信自己能記住的人,結果往往很少記得。

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由於資訊獲取的便捷,尤其是 google 搜尋引擎和 imdb 資料庫提供的這種便捷,人們把從這些途徑獲取的資訊儲存在了「外層記憶空間(external memory)」,而無法真正進入人類大腦。一旦離開這些工具,人們的知識也隨之而去,正如前面那個實驗一樣。

哥倫比亞大學 34 名大學生的研究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人們往往更容易記住資訊儲存在**了,而不記得到底儲存了什麼資訊。

現在停下來想一想,你今天第一次用 google 搜尋的內容是什麼?

是不是像《盜夢空間》那樣感到了驚慌——「你怎麼來到這裡(夢境)的?」

如果想不起來了,恭喜你,你站在愛因斯坦這一邊。這個笑話是:

愛迪生要招一名助理,面試了很多年輕人,沒有看上的,就跟愛因斯坦抱怨。

愛因斯坦看了問題。

第乙個問題,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愛因斯坦說這個要查鐵路指南

第二個問題,不鏽鋼是用什麼做成的?愛因斯坦說這得翻金相學手冊

第三個問題,沒有第三個問題,愛迪生打斷了愛因斯坦。

顯然,在愛迪生的標準裡,愛因斯坦也不合格。

這個故事想說的是,死記硬背不重要,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時間上,比如發揮更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知識,只要能通過某種方法找到它就行了。

**:  尊重原創

另外一篇來自谷奧:

google搜尋正在悄悄地改變世界,也改變了我們大腦記憶的方式。這是科學雜誌最近的乙個研究發現,他們將學生分成兩組做了乙個記憶力實驗。

兩組的大學生都被告知一些小知識,比如「鴕鳥的眼鏡比大腦還大」一類有的沒的資訊,然後告訴其中一組這些資訊被儲存在了幾個資料夾裡可以隨時獲取,告訴另外一組這些資訊所儲存的資料夾會被刪除。

研究發現那組被告知可隨時獲取資訊的學生大多都記得每個資訊被放在哪個資料夾裡了,比資訊本身的記憶還要牢固。而那組被告知資料夾會被刪除的學生大多精確的記住了資訊本身。

實驗折射出網際網路也許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記憶資訊的方式,我們更願意記住「這個資訊可以從**以如何的方式獲取到」,而不會記住「這個資訊本身」。就是說你不會想要記住:

而更願意記住:

研究者稱這一現象為「google效應」。

沒錯,我的大腦已經被「google效應」所改變了,我再也回不去了……

**:

陣列儲存在棧中還是堆中

今天看 定義了乙個結構體 typedef struct ss t 定義乙個指標 ss t stmp null stmp malloc sizeof ss t 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可以定義這麼大資料,容易把棧搞死 理由 陣列儲存在棧空間 哎.忘了是由malloc產生的,根本就是生成在堆上。但是這樣結構...

儲存在AD中的物件

active directory 資料庫 active directory 是乙個事務處理資料庫系統,它使用日誌檔案來支援回滾語法,從而確保將事務提交到資料庫中。與 active directory 關聯的檔案包括 ntds.dit 資料庫。edb xx.log 事務日誌。edb.chk 檢查點檔案...

查詢儲存在outlook裡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

在127.0.0.1 本地機器 上建立乙個tcp伺服器,監聽 110埠的請求 110是pop3伺服器的預設埠 ipendpoint ipendpoint new ipendpoint ipaddress.parse 127.0.0.1 110 tcplistener tcpserver new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