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網際網路下乙個40年

2021-05-17 15:55:05 字數 3019 閱讀 6758

——**都市客 · 良品雜誌 

網際網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第40個年頭。催生網際網路的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畫局最初只是想讓不同地點的國防科研機構共享對方機器上的資料或軟體,**想到今天它至少已進入了全球10億多人的生活。對這個每天都在變化的奇蹟,展望下個40年,也許比回憶上個40年要有趣得多。

上世紀的2023年夏天,距離人類首次登月剛剛過去幾周,乙個電冰箱大小的灰色金屬盒子送到了加州大學。站在這個盒子旁,倫納德·克萊羅克教授開心得像剛做了父親,但旁人誰也不懂這個叫作"介面資訊處理器"(imp)的盒子到底有什麼用,一位參議員還以為它能促成不同宗教信仰間的溝通,其實它引爆的革命比這個大多了。9月2日,克萊羅克教授用一根長4.6公尺的灰線將兩台計算機連線起來並傳輸了資料,10月29日又與643公里外斯坦福研究所的一台計算機成功連線,儘管輸入的第乙個詞"login"(登入)只傳了頭兩個字母網路便崩潰了。從此各地的計算機被迅速連線起來,直到遍布全球的網際網路時代到來。

網際網路之後:消滅pc

儘管web2.0引爆了人際交流的革命,計算機(準確地說應該是"個人計算機",pc)現有的軟硬體格局卻早已被人們當作基本常識。其實這其中的種種不便,諸如windows永無止境的補丁、裝了又裝的防毒軟體和防火牆、複製來複製去的郵件位址簿和收藏夾、沒有某個軟體就打不開的檔案、與硬碟同歸於盡的寶貴資料以及不斷花錢公升級硬體帶來的高昂成本......這一切我們只有無奈地接受,乃至習以為常而已。

其實更美好的解決方法早在2023年就有了,提出者正是曾一度不相信會出現網際網路的比爾·蓋茨,當時他在談論"電腦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時說:"把你的計算機當作接入口,一切都交給網際網路吧。使用者只需要640k的記憶體就足夠了。"的確,既然我們在計算機和網際網路上所做的一切,歸根結底無非是運算,它為什麼不能和水、電**一樣,成為一種公共服務呢?

這樣做的好處實在太大了。首先你不用因為軟硬體知識太少而扛著機箱去求人,不用一出問題就經常要格式化整個硬碟。更重要的是,作為個人,你上萬元一台的膝上型電腦如果只是在打字,或者"挖地雷",從經濟上來說無異於買輛汽車來推石磨,只是你沒有意識到,也別無選擇而已。對大公司的it技術總監,這筆賬當然就不可能忽略掉。

"雲計算":網際網路的中樞神經

只要大家的計算需求都能集中進行,每個人手中的裝置只提出運算要求,接受運算結果,消滅pc並不是天方夜譚,這樣的技術早就被取了乙個很詩意化的名字--"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它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你只管使用和享受,別的都不用操心,而且費用居然比現在低得嚇人。

"雲計算"能帶來什麼?本質上,"雲計算"就是網際網路的中樞神經系統。你只需要一台廉價的終端裝置,它可以是筆記本,也可以是手機,甚至是***、汽車上的電腦甚至手錶。開機,輸入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就能完成現在計算機上能做的一切事情。打打遊戲算什麼,你可以在手機上使用photoshop編輯**,即使研究複雜的天體物理現象也可以,因為只要你發出請求並付費,就能呼叫相當於超級計算機的能力。進入"雲計算"時代後,**這個詞都過時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個"站"在**。同時,你再也不需要操心電腦硬體的更新、作業系統的崩潰、軟體的衝突、記憶體和硬碟空間不夠、病毒和黑客的入侵......這種服務**的低廉並不是因為比爾·蓋茨捐了款,而是因為開發"雲計算"的公司們以超大規模集中起來的上百萬臺計算機,簡直就是一團千變萬化的"雲",**有需要就被**使用。這樣就可以將成本平攤到全社會每件需要計算的事情上,不便宜才怪。

實際上,以較早提供此類服務的亞馬遜公司為例,1g的儲存服務收費15美分,租用伺服器一小時10美分,而以每台計算機投資和電力消耗各300美元計,一年不間斷地執行下來,還能收益876美元,利潤率約45%。兩年左右,亞馬遜的雲計算相關業務收入已達1億美元。而google目前已經成為最大的雲計算使用者,google搜尋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個地點、超過100萬台伺服器的支撐之上。

建立"星際網際網路"

如果不是有意避免實時更新,消滅資訊的時效性,你從google earth上看到的軍事基地將不比大國情報機構每天早上呈送給最高領導人的衛星**差。儘管人類的腳步還未重返月球,更未觸及火星,google卻早已著手將那裡的虛擬地圖備好。人類再也不用萬里迢迢地在太陽系中尋找某個並不存在的大陸,相反,連上次登月遺留的月球車也可以一一找回。但容易被忽視的是,太空飛船上的太空飛行員與地球的聯絡,其實在方法上並不比計程車司機的專用電台先進。如今的網際網路經過40年的發展,已經能夠將世界任何角落的人們聯絡在一起,但在太空中網際網路卻難有作為。難怪有"網際網路之父"之稱的google公司副總裁vint cerf在2023年被問及網際網路的未來40年時就談道:將網際網路建到太空去。

2023年7月初,國際空間站開始試驗美國宇航局(nasa)剛剛安裝的"容斷網路"(dtn)協議,建立"星際網際網路"的工程終於啟動。不過dtn遠遠不只是為了使太空飛行員能在月球上使用google,或者用twitter向大家隨時描述他們觀察到的太空那麼簡單,要應對人類未來10年的行星探索,沒有自動化的指揮控制根本不可能。現在的多數太空通訊低效而昂貴,需要人工計畫每個連線,對遠距離的太空飛行器,有時需要提前幾周甚至幾個月決定好什麼時候傳送哪些資訊。負責dtn專案的阿德里安·胡克是"阿波羅11號"任務組的老手,他介紹說:"一般太空飛行器是在預定時間與地面聯絡,將自己的狀態和蒐集的資料發回,並接收下一步的指示。"有了dtn,這種煩瑣的情況就可以改變了,因為dtn可以使人類從類似步話機的點對點的通訊方式進入類似網際網路的真正網路。

之所以現在還不能把使用tcp/ip協議的現有網際網路簡單地搬到太空,是因為tcp/ip要求計算機之間一直保持連線,而太空中星際之間距離遙遠,再加上天體的自轉、公轉、太陽風暴和衛星飄移等因素,計算機的連線只能斷斷續續,非常不穩定。而在"星際網際網路"中,從國際空間站到太空機械人,每個節點都會將資料報貯存起來,當計算機連線的最佳時機出現時便迅速傳送資料,如果沒找到明確傳輸途徑,資料絕不會被丟棄,這就像在籃球場上傳球一樣。

在2023年11月的試執行中,nasa已經通過dtn從距地球3200萬公里之外的epoxi衛星收發了太空影象。2023年dtn將正式被採用,它甚至可以用來向太陽系邊緣傳送資訊,當然,由於距離太遠會產生嚴重的訊號延遲,除非找到比無線電更快的通訊手段,要想通過火星移民網路聊天,恐怕還需要習慣半個小時後看到對方上傳的一句話。目前nasa已經將許多小型機械人投放到火星上,並且已經能夠在地球上收到相關的無線訊號。但是由於火星表面太熱,造成了這種機械人部分零件損壞,所以收到的訊號還比較弱。但在未來通過科學家們的努力,有望在2023年正式建立起"星際網際網路"的雛形。網際網路的下乙個40年注定會從地球走向更廣闊的太空。

下乙個網際網路熱點

一年時間又過去了,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嘗試著做asp業務,試圖向企業提供廉價的租用式的進銷存 倉儲 oa的系統。但業務的發展不如人意。所以我在最近的幾個月中一直在考慮下乙個網際網路熱點在 阿里巴巴的b2b電子商務平台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它的確把握住了社會的脈搏,深刻理解到了社會的需要並有效結合了網際網...

網際網路下乙個階梯是什麼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在未來趨勢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搜尋仍將是主要應用 與傳統網際網路模式相比,移動網際網路同樣對搜尋的需求量非常大,在移動的狀態下,非常適宜去搜尋相關資訊。移動搜尋和資訊的手機仍然將是移動網際網路的主要應用。2 lbs將是未來的趨勢 未 4 移動電商成發展趨勢 當前,我國移動電...

下乙個網際網路平台還有多遠?

生於1984 年的馬克 扎克伯格並不曾意料到,乙個他失戀之後的小決策,在經過短短數年時間之後會成為網際網路的震撼,當今日 facebook 的使用者數僅次於中國和印度人口數量排名之時,這個還不到 30 歲的未婚男人,也因為網際網路的開放和趨勢而一度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歲月的魔力充滿讓人嘆為觀止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