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複製矽谷,而是與矽谷建立人脈

2021-06-05 20:28:43 字數 1650 閱讀 5439

矽谷大學支援創新創業的制度和氛圍

本文摘自由王德祿、趙慕蘭等人撰寫,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矽谷中關村人脈網路》第二章第四節第五目。

本書作者是

中關村發展的親歷者和長期研究者,為大家揭示了

中關村崛起背後的秘密——

不是copy矽谷,而是建立人脈

;本書亦總結了在矽谷和中關村兩地跨區域創業成功案例的共同點,指出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脈網路。

培養創業型人才僅僅依靠課堂教育是絕對不行的,為了充分解放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矽谷的大學實施寬鬆、靈活的教學制度和學生學籍管理制度,使得在校大學生有充分的空間釋放創造力,甚至允許他們中斷學業去創辦企業,並在自己認為適當的時候重新攻讀學位。筆者採訪的華人創業者楊俊龍和謝青都談到了自己在創業和讀學位之間進行選擇時,矽谷大學所採取的支援、寬容和靈活的學籍管理制度。

20世紀70年代,楊駿龍到加州的伯克利大學攻讀政治學。2023年,隨著矽谷電腦產業的興盛,楊俊龍像戴爾公司創始人邁克·戴爾一樣,果斷中斷學業,從幫人組裝電腦開始轉向創業,並於2023年開辦了自己的電腦零售店—— 中興電腦公司。然而23年之後,楊俊龍又想繼續自己的博士學位,於是重新找到系裡老師,開始了博士**開題等一系列工作。乙個人的學位可以中斷長達20多年,這在很多學校是難以想象的。

矽谷公司多數的工程師並沒有碩士學位,不少人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專業水平需要提公升,史丹福大學就為這些人提供非常方便的進修計畫,他們可以每學期在大學選修一兩門研究生的課程,這樣3~5年就能拿到乙個碩士學位。為了方便校外學生,史丹福大學有很好的遠端教育網路。學生不必到課堂上聽課,可以在家裡的電視機前上課,斯坦福幾乎所有的課程都通過有線電視向校園和矽谷實時轉播。

矽谷多層次的教育體系提供了產業需要的各類人才。矽谷地區有著全美國最好的社群學院,其山麓學院(foothill college)的半導體技術培訓課程在全世界享有盛譽,而以迪安薩學院(de anza college)為代表的社群學院更以向矽谷輸送了數目可觀的實用型人才而受到廣泛讚譽。

矽谷的大學還通過諮詢教授制度使得大學和產業緊密聯絡。諮詢教授制度肇始於麻省理工學院,是在「學校教授該不該為私營企業提供諮詢服務」的爭論中,以肯定的方式將教授的兼職諮詢服務以制度方式固化下來。後來諮詢教授的**擴充套件到校外人士進校兼職或階段性專職。在矽谷的大學裡,諮詢教授作為終身教職的有益補充,使得教師可以把在實踐前沿發現的研究性課題帶進學校,由於他們的知識貼近現實世界,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因此極受學生歡迎。同時,也推進一些交叉學科和最新科技的前沿進展在校內第一時間傳播。史丹福大學一半老師是諮詢教授,他們有著嚴格的推薦和考核制度,從而保證了教職的質量和嚴肅性。最重要的特點是這些教授來自社會,他們帶來的知識創造力打破了知識創造的校內迴圈模式,使大學的知識創造始終保持著新鮮、持續的動力。

注:《矽谷中關村人脈網路》已於2023年4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更多相關矽谷大學創新創業制度、氛圍的內容,請見《矽谷中關村人脈網路》第二章第四節第五目。

趙慕蘭張浩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282747出版日期:2012 年4月

頁碼:254

版次:1-1

互動網當當網

豆瓣網

讀書 《矽谷之謎》 難複製矽谷成功的根本原因

最近讀完了 矽谷之謎 吳軍以翔實細緻而不囉嗦的文字,深入的分析矽谷偉大的奧秘。讀完後,自己對矽谷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矽谷感興趣的人,強烈建議買一本,慢慢翻閱,細細體會,一定有很多收穫。成就偉大的事業,不是一兩個人能辦到的,需要很多人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因此在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不能再是那種簡...

矽谷來信《西瓜與芝麻》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了吳軍老師的矽谷來信中的第21封信 西瓜與芝麻 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對境界 眼光 思維 格局有了乙個更為深入的了解。我反思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一直都在做一些撿芝麻丟西瓜的事。簡單的西瓜與芝麻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80 的人都在孜孜不倦的撿著芝麻錯過西瓜。一 成為乙個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有...

史丹福大學與矽谷

1951年,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 特曼 frederick terman 決定創辦在校園創辦工業園區,將校園的土地租給當時的高科技公司使用,就被認為是這樣乙個瞬間。這一決定不僅奠定了矽谷的基礎,也徹底改變了史丹福大學的格局,他本人也因此被尊稱為 矽谷之父 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沈志勳教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