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陣列和SAN網路的典型部署

2021-06-28 15:02:31 字數 2308 閱讀 2601

在企業內部做iaas,共享儲存資源池是必然要求,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講,其實並不需要太多新技術,傳統的san儲存網路在當下是絕對能夠非常良好的支撐iaas私有雲的,儲存陣列和san交換機就夠了,至於該買什麼牌子,同檔次裡找便宜的吧,不差錢的話,推薦emc的儲存解決方案。這篇將以emc vnx和博科交換機為例介紹下典型的共享儲存資源池。

1 儲存陣列部署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儲存廠商提供的中端儲存裝置(即雙控制器儲存陣列,比如emc的vnx)是可以滿足所有需求的,每個控制器上配置8個8g的光纖埠即可。磁碟的數量根據資料量確定即可,如果是做共享的儲存資源池,只要使用emc的預設fast vp的ssd、sas、nl sas的磁碟比例即可,raid也就使用fast vp的預設設定即可。也許有人會想按照業務和技術屬性(winodws/linux/aix,oracle/sqlserver/db2/mysql/sybase,vmware,nas)去分析io,然後確定raid方案,但是負責任的說,當做共享資源池時,那些分析都沒用,分析到最後,就會發現還是都raid5吧。這個部分事實上不需要太多的工作,儲存**商會把儲存本身的連線都處理好,需要規劃的僅是如何做raid和資源池,建議就告訴他們:要一對兒一模一樣的儲存陣列,每台上用fast vp,預設設定就行,兩台之間做mv,再加上一對兒一模一樣的光纖交換機(每台上的埠數按照預計的客戶主機數量+8)。

2 光纖網路連線

光纖網路的連線是需要確定的問題,典型的也是適用於大多數場景的連線拓撲如下:

兩台光纖交換機的0-7口保留給儲存陣列,0-3口給儲存1,4-7口給儲存2,每台儲存的控制器a和控制器b的埠保留前三個,最後乙個用於mirrorview直連。按照上圖舉例,如果一台客戶主機有兩塊光纖卡,分別連線到了交換機1的39口和交換機2的39口,則可交換機配置中配置(39,0),(39,1),(39,4),(39,5)兩個zone,最終這台客戶主機將連線儲存1的a3、b4、a4、b3四個埠和儲存2的a3、b4、a4、b3四個埠。當在儲存陣列上,配置好主機和storage group後,在客戶主機上可識別到每台儲存各4條鏈路,可使用powerpath或os自帶鏈路聚合軟體聚合成乙個裝置使用。

3 客戶主機配置

共享資源池管理員最常做的就是新增新的客戶主機了,對於主機的操作包括安裝hba卡驅動(linux不用)、主機相容性測試(其實做不做都行)、hostagent安裝(已保證陣列能識別主機資訊)、powerpath安裝(匯聚4條鏈路成一條偽鏈路)。這些操作都是些標準步驟,營養不大,這裡不湊篇幅,主要寫兩個注意事項:

在os進行磁碟初始化時,預設的偏移量是有檔案系統決定了,通常不會是整個block,這會導致io騎著block的邊界進行,會損失一點兒點兒效能(~2%~3%),所以可以指定下磁碟偏移量:

將其注釋掉,根據fdisk -l命令的輸出,新增另一行filter,只准許本地磁碟裝置和偽裝置,拒絕其他所有裝置,例如:

filter = ["a|/dev/cciss/c0d0|", "a|/dev/emcpowera|", "r/.*/"]

SAN網路上的儲存備份和恢復

san網路上的儲存備份和恢復 資料遷移可能會使得你的備份工作變得更加複雜。因此,你可能會要使用到一些你所不熟悉的備份策略。在本篇中,我會談及一些san環境中的備份目標和可以幫助你實現這些目標的san備份方式。備份目標 在規劃儲存區域網路的備份時有兩個重要的目標值得留意。首先是消除備份視窗。當前的資料...

SAN網路儲存的硬碟容易損壞嗎?

機械硬碟的保護,其實很簡單。但要想真正的保護硬碟,首先得先從硬碟的原理說起。硬碟的原理其實就是內部的磁頭在一片或數片圓形的磁碟上通過電磁流將資訊讀取或寫入。磁碟在硬碟通電後快速旋轉,磁頭在磁碟上滑動傳入主機板以達到訪問資料。其中硬碟最為精貴就是磁頭與磁碟。造成硬碟損壞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硬碟在工作時,...

傳統NAS和SAN相比 集群儲存的優勢何在

傳統的san與nas分別提供的是資料塊與檔案兩個不同級別的儲存服務,集群儲存也分為提供資料塊與檔案兩個不同級別儲存服務的集群儲存系統。集群儲存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提高並行或分割槽i o的整體效能,特別是工作流 讀密集型以及大型檔案的訪問,通過採用更低成本的伺服器來降低整體成本。san 系統具有很高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