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使用者體驗的評估分析

2021-06-29 14:34:04 字數 1181 閱讀 2344

正如其名稱所示,使用者體驗是一種純主觀的心理感受,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和個體差異,想要精確地評估使用者體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

1. 缺乏關於使用者體驗的標準

1) 關於使用者體驗的定義,目前始終飄浮在理論層面,缺乏明確的評估標準。

2) 不同產品對使用者體驗構成因素的側重點也不同。

2.缺乏有效地評估方法

1) 實驗存在不確定因素,使用者存在個體差異。

2) 大樣本量的評估測試成本較高。

因此,為了能夠精確評估使用者體驗, 評估標準的建立應該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所有評估標準均可量化,能夠提供詳細的評估資料。

2) 評估標準是可以被實實在在測量和觀察的,並且可再現。

3) 評估標準可以按照週期進行複查,驗證特定期限內的改善情況。

4) 評估標準應當具備較好的結構效度。

目前對評估標準的研究可以劃分為兩大類:關注內容的評估標準和關注使用者的評估標準。

關注內容的指標體系

如nielsen提出的4個新的可用性引數,即導航、響應時間、可信度(credibility)和內容。此外,agarwal和venkatesh提出針對**可用性評價的微軟可用性準則(microsoft usability guidelines,mug),其指標體系中包含5個維度:易用性、針對中等使用者(made for the medium)、情感、內容和促動性(promotion)。

關注使用者的指標體系

就研究思想而言,這部分研究者更多從使用者行為分析的角度考察**可用性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問題,一些學者從理論層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如venkatesh等人將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引入可用性研究領域,認為任務的重要性和系統的使用者友好性決定了使用者接受技術的程度。此外,易用性、使用者友好性和客戶滿意度等指標也被證明對站點可用性具有決定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將可用性指標研究劃分為所謂關注內容和關注使用者的兩種取向,並不代表前者就不關注使用者,後者也不關注內容,而是就這兩類研究思想的出發點不同而言的。從具體指標的構成上看,兩類研究的區別實際上並不明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需要根據所評價的具體產品的特徵,概括出評價的指標體系,並通過評估指標體系中所包含的各項具體指標來達到評估系統整體的目的。

如何進行使用者運營分析?

在設計產品前期,乙個重要的工作是了解產品面向的物件是哪些群體,使用者群的需求有哪些,他們的痛點是什麼。在產品上線後,平台流量陸續上公升,使用者規模不斷擴大。問題隨之而來,原設計的產品是否真實的滿足了使用者需求,產品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優化 企業的最終目標 創造利潤。所以,以下問題很重要 使用者是否付費,...

如何進行使用者畫像

對於做營銷增長的產品,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使用者畫像的能力。使用者行為資料無法直接用於資料分析和模型訓練,只有將使用者行為標籤化之後,才能對使用者有乙個直觀的認識。使用者畫像的本質就是給使用者打標籤,標籤通常是人為規定的高度精煉的特徵標識,如年齡 性別 地域 興趣等。這些標籤集合就能抽象出乙個使用者的...

如何進行堆疊分析

1.平常會遇到程式卡的時間很久,不知道什麼原因,有可能是請求慢,或者是出錯了,或者是服務繁忙 一 windows環境下 1.必須有jdk,如果配置了環境變數則可以直接用cmd命令進入dos視窗,jps檢視現現行的程式,如 1680 emp 表示emp 執行的程序號,執行程式的時候,輸入jst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