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碌碌無為的感覺

2021-07-06 02:20:46 字數 3780 閱讀 4117

邵鵬博士的博文「頂尖大學裡,徹底的失敗者,  」一文提出了乙個很好地問題,那就是不管是什麼學校出身的,每個人都曾經有自己的夢想,都曾經有達到人類傑出地位之可能,可是時間流逝,大多數持有這種可能前景的人並沒有如其所願,於是很多人都有一種碌碌無為的煩惱。事實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也都受到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所困擾,這種心情並不美好,很多時候甚至還轉化為負面情緒和負能量,更甚者走向了精神崩潰。那麼什麼是碌碌無為?為什麼會有碌碌無為的感覺?如何才能走出碌碌無為的感覺?下面是個人淺見。

所謂碌碌無為按字面解釋是,表現平庸,沒有作為。實際上,由於社會資源所限,絕大多數人都必然是表現平庸,作為上也不能都是驚天動地,因此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沒有碌碌無為的感覺,社會總有幸運兒,因此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有碌碌無為的感覺。之所以產生碌碌無為的感覺,可能來自於如下幾種原因:

原因一、跟周圍相比,地位相對不高,成績相對不明顯。這是一種相對比較而得到的結論。事實上,只要人還不斷的勞動和生活,就不可能一點作為也沒有,說不作為是過分的,碌碌無為只是乙個相對的概念,相比於有些有較大作為的人,可能就顯得作為不充分。

原因二、跟自己的理想比,自己的作為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幾乎每個人都會在幼年時期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期待,有些人可能會將期待更明確為理想。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我辛勤勞作的效果逐漸水落石出,沒有自我預期那般好,就產生所謂的自我碌碌無為的感覺。

原因三、跟自己的能力比,自己的作為沒有體現能力。很多人曾經很聰明,曾經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曾經在很高的平台上,這些潛在的優質資源在很多情況下最終都會轉化為個人價值的社會體現。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的成績跟這些資源的潛在勢能相比顯得偏低,也會產生碌碌無為的感覺。

人一旦產生碌碌無為的感覺,就可能會陷入焦慮,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可能感覺很無助,這種心情對於生活是非常有害的。及時認清自我認知的準確度,走出碌碌無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要走出這種心態,個人以為,正確認識如下幾個問題很重要:

一、正確選擇自己的方向,走自己的路;

所有的人在這個世界理論上都有自己合適的位置,但是社會的價值取向壓迫大多數人服從集體的選擇而非個人的真正合適的路線。於是就出現了各種錯位的人生之路。不適合學某個專業的同學為了熱門而選擇了這個專業,不適合從事某項工作的人因為待遇和社會地位等原因選擇某項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潛質,這些潛質並不能在所有的領域內都能輕易得到發揮。如果非要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內拼命,那只能是平庸的結果。選對了道路就可能感覺到很輕鬆,甚至很愜意,選擇不正確,就處處覺得彆扭。這種彆扭感往往就是道路錯位的現象。

前段時間看到乙個紀錄片,乙個從事極限運動的人在別人看來非常危險,事實上他也在我看過他的紀錄片不久,因為一次穿著翼服飛行失敗而死去。這個人可以徒手爬上特別陡峭的懸崖,可以徒手光腳走懸掛在兩個懸崖間的鋼絲,可以穿著像翅膀的衣服從山上向下滑翔。每一項運動都讓人心驚肉跳。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在回答記者問他為什麼選擇極限運動時,他很坦率,他說他能感覺到自己內心的躁動,如果做普通的工作,他將控制不住自己,可能很快就淪為罪犯。只有從事極限運動,讓他找到了安靜。

從事科學研究,尤其是數學研究也是需要特殊天賦的。有天賦的人可以比較輕鬆,而天賦不足的人儘管很努力,但是效果不好。華羅庚說他讀書從來就沒有覺得不自然,而不自然恰恰是大多數學習數學的人共同感覺,這就是天賦的差別。

要避免碌碌無為,或者避免有碌碌無為的感覺,最好就是自我選擇自己的路,而且是一條跟他人比有差異的路線,避免擠獨木橋,避免扎堆,揚長避短。那個一輩子研究中途島上信天翁的科學家因此成為信天翁乃至動物界的大牛,那個常年待在叢林裡與猩猩一起生活的女科學家也找到了自己的感覺。這些都是自我選擇的,最終也可能成就了自己的夢想。而錯誤的路線(可行的路線可能很多,而錯誤的路線也可能很多)必將帶來大的阻力。

二、明確認識自我能力,適可而止;

人的能力先天是有差別的,不管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這是人的不公平一面,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機會。我們總強調有自知之明,其實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我們大多數時候缺少自我審視的能力,我們只能依賴外界對我們的評價來評價自己。這種評價在很多情況下並不科學,也並不正確。那些盲目攀比的行為導致的感覺並不真實,僅僅是虛榮心的投影。前不久,乙個大連女孩在畢業不久從乙個很好地工作崗位上自殺了,就是因為她一直活在她父母的壓力中,對自己的能力缺少認同,在壓抑了20年之後,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雖然她是被迫做了各種選擇,即便如此,也可能說明她並沒有自我認可。對自己能力過高或者過低的認知都可能導致悲劇。因此,學會自我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認知自我,並且恰當的評價自我,這還是個難題。

三、審時度勢,判斷路途的終點;

有很多時候,我們有碌碌無為的心態更多的是對當前進展的不滿意,並不是路線的錯誤,也不是毫無建樹,僅僅是速度不夠快。在中國的今天,持有這種心態的人比例很大,因為社會變化很快,發展速度高,每個人似乎都不能落後於社會的發展速度。於是很多人就有發展速度焦慮。實際上,不是每個領域或者每個課題都會在特定歷史時期都和其他領域或者課題有相同的發展速度,社會的發展遵循一定的先後發展次序,有重點,有先後。當我們處於某個相對滯後的領域,我們可能需要更耐心的積累。

有時候還可能是我們距離最後的成功還有點點些許的距離,好比馬拉松還有最後一公里,但是由於缺少上帝作為裁判給出衝刺的哨聲,我們因此對未來距離的長短無法做出判斷,就可能產生一種恐懼,生怕自己走不到自己想要的終點。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重要的是判斷自己的路是否真的值得走下去。華羅庚強調做科研,要懂得進攻,也要懂得退卻。但是無論是進攻,還是退卻,都需要做個相對準確的判斷。好比長征中的四渡赤水,就是需要靈活的判斷。這種人生的藝術並不容易把握。但是缺少這樣的判斷,進退都可能失據,都可能喪失機會。

四、調整自己的心態;

在更多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很努力了,只是因為諸多條件的限制,我們只能選擇走當下的路。只是我們走在不得不走的路上,還不斷假設走在其他的路上。我們不能說,今天已經從事某項工作了,還假設當年如果考另外乙個專業會如何。這種不斷地沉浸在不合理的假設中的做法最大的傷害就是自己。我的乙個曾經的學生,因為科研遇到點困難,就陷入了焦慮。其實他已經焦慮多年。上大學的不如意(其實大學已經很好),課題的不順利,畢業工作的短暫障礙,都讓他不斷回頭想起一直很順利人生的第乙個不順利的原因。並且將所有現在的不順利都歸結為那個不順利。這樣就揹著越來越重的包袱,終於有段時間,他陷入了失眠,甚至更嚴重。迄今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已經走出了這種心理迴圈。實際上,當我們走上了一條路,只要是合理的,就應該開心的走下去,既來之,則安之。此時,我們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認識到生活的當下是一生的某乙個靜態的片段,未來還有很多美好的時光。我們只要能夠讓自己安靜,就能夠讓自己幸福。很多時候,我們不幸福,並不是因為什麼不好,只是自己不想幸福。

五、有張有弛,把生活當走路。

現在要問在中國的大多數年輕人的感受,那就是累。緊張是一種常態,疲勞也是家常便飯。這是一種集體的焦慮。我們還沒有學會休息,沒有學會讓自己慢下來,似乎多做乙個小時就是多點成績,似乎多忙碌一點就會多點安慰。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那些最消耗時間的人獲得了最好的效果,而是那些張弛有度的人更能夠得到更好地結局。最近看一行的《佛陀傳》和泰戈爾的《人生的親證》,都在提倡一種清靜的生活方式。當然,清靜的生活方式不是無為自私的方式,而是以自我身體達到最佳狀態的方式進行自我的展示。看起來慢,實際上擁有更好的效率。那些急急忙忙,行事匆匆的人未必有好的效果。

保爾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種境界,但是這種境界並不能輕易達到,我們還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型,在生活的步伐中不斷地體驗生活,不斷的自我提高。只要我們是始終真誠的,只要我們始終追求非自私的目標,我想不管未來達到什麼位置和層次,我們都不會悔恨和羞恥。選好自己的方向,認清自己的實力,判斷當下的階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建立有張有弛的生活方式,似乎就可以讓我們避免進入碌碌無為的感覺,即便偶爾有這種感覺,也如傅雷所說,「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空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壓倒罷了;所以你在戰勝你外在的敵人之前,必先勇於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和墮落,只消你不斷的自拔和更新。」 

ps.最近也在自我反思中,謹以此文自勉。

如何不碌碌無為的活著?

一 告訴自己,我並非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乙個。人生就像一場大型摸彩,只有中大獎的人才會被看到。你說的碌碌無為的人,大概就是這場大型摸彩裡,站在底下看別人中大獎的人,其實也就是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人。你想成為另外百分之一的有作為的人 首先得有乙個信念 我不是這世上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乙個。如果你沒膽量說這...

碌碌無為的一年研究生生活

來香港一年多了,入學也已經一年零幾天的時間了。可惜回想下這一年的時光,除了對這種生活的厭倦,決定放棄academic的生活,沒有別的收穫了。還有一年的時間,要弄出兩篇conference 搞出dissertation,順利的拿到碩士畢業證。即使現在做的跟工作無關,也無所謂了,頂多再花一段時間學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