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從問題出發

2021-07-12 03:40:31 字數 1508 閱讀 8176

「方法總比問題多」,相信大家對這句勵志名言都不陌生,還有一些大師以此為題寫成了著作。不過作為乙個理科生,我對這種的心靈雞湯是沒有太多興趣的。從理性的角度出發,現實生活中的「方法」和「問題」的數量都是無限,也就是存在無窮多個「方法」和無窮多個「問題」,所以並不存在誰比誰多的問題!

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從中發現乙個有趣的關係,即「問題」和「方法」的關係,我們

這裡指的方法是對應問題的方法,即問題的解決方法。從這個角度理解,「方法總比問題多」的含義就變成了乙個問題對應多種方法,這貌似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用多個方法去解決同乙個問題,這不是一件極好的事情嗎?我想答案並非總是肯定的。

無論是在

學習中還是在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小白」的經歷。無論是

當你第一次拿到物理課本

,還是當你

談第一次戀愛

,你在這個領域都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經驗可談。所以你會遇到很多問題,你只能去尋找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都慢慢掌握了牛頓力學三定律,學會了如何避免惹女朋友生氣(好吧,也許你還沒有學會,我們還是舉物理課的例子吧)。我相信,隨便問乙個高三理科學生,乙個小球從10公尺高的樓上掉到地下需要多少時間。他馬上就會利用牛頓力學定律去做受力分析,然後列出運動方程來計算這個時間。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這裡人其實並不是從問題出發的,而是從方法出發的,我們是在用方法去套問題!怎麼證明呢?很簡單,你去問乙個小學生(前提這個小學生沒有參加過奧林匹克物理班),如何確定這個玻璃球從十公尺高的樓房掉到地上用的時間,看看他會怎麼回答就明白了。(如果他沒有回答,那我可以給你乙個答案,那就是去找乙個小球和一把長尺子,再加一塊兒表,剩下的你就明白了吧。)

正如前面所說,這種方法在很多時候是有效的,如果所有問題都要從新來過,也就不存在學校不存在教育了。但是我們也應意識到它的侷限性:很多成績好的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很欠缺,他們往往陷入默守陳規的泥潭,他們迷行現有理論的威力,而不願去探索新的途徑,這個問題在中國式教育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還有就是某些領域內老人,他們往往對所在領域非常熟悉,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遇到問題閉著眼就就可以解決了。這些人往往不會是改革的先鋒隊,而是舊技術的守墓人。而所謂新技術無非就是針對當前問題找到的解決方法。

當然說了這麼多大道理,估計大家聽著也乏味了。那我們該怎麼做呢,如何在學習生活中避免陷入「方**」呢?其實,

方法有很多,關鍵看適不適合你。我的建議是遇到問題時,從問題而不是方法出發。多花時間去分析我們的問題,理清問題的現實背景和現實意義,然後自己嘗試著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去解決它,然後看效果如何,分析效果的內在成因,為什麼好又或者為什麼不好。而不是套上最複雜的模型,用上最流行的技術。就好像這幾年的大資料一樣,很多企業和和研究機構生怕自己落伍,這裡弄個大資料,那裡弄個大資料。根本不考慮大資料適不適合自己的情況。

我們的分析過程大都是兩頭湊的,一頭是把問題變形,另一頭是把方法變形,直到兩個頭接上,那問題就解決了。從問題出發並不意味著不去使用現有的方法,如果我們沒有錘子,那拿什麼來釘釘子?而是盡可能多的從問題一端入手,嘗試著為問題尋找新的方法,而不是拿現有的方法乙個乙個去套。至少我們應該確定我們面對的是不是乙個釘子,萬一它是乙個粘鉤呢?

最後,祝每乙個夢想都得以早日實現。

從角色出發

大致2005年左右寫的。由於訂正筆誤重發布,時間變了 在我們的設計過程裡,角色 這個術語是相對來說被提的很少的,業務 流程 則更多.我們拿到的需求或設計文件裡,序列圖,流程圖是主要組成部分.use case也是有的,主要是用於簡單描述事件流.也許是認為角色這個概念並不是很複雜,或者已經分析的夠透徹了...

重新出發,從「心」出發

首先真的很幸運有機會能讀到這麼多大牛的文章,感觸真的很多,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覺得還是需要一定是時間消化一下這些思想。有一段時間沒用了,甚至連之前的賬號資訊都不記得了,雖然找得回來,但想既然想重新開始,就乾脆用乙個新的賬戶了,希望這個賬戶的生命能陪伴我吧。接下來來回答一下一些問題當初高考完我一心想要...

SOA, 從復合應用出發

距離 gartner 提出soa 都十年有餘了,現在 soa剛剛逐步被企業接受和採納。soa的始作俑者 gartner soa的廣泛採用才剛剛開始。到 2008 年soa 會終結單一軟體架構 40年的統治地位 70 可能 成為流行的軟體工程實踐 原文參見 但要說服企業投資採用任何新技術的時候,都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