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故事點與時間

2021-07-28 10:32:05 字數 1457 閱讀 1695

在scrum培訓中,經常有人問:故事點和時間怎麼對應?忘記了那本書上曾經有個大牛舉了個例子,把系統中最簡單的乙個功能時間作為故事基準點,比如乙個**登入功能,從開始到發布大概需要8小時也就是1個人天作為故事點。於是,在很多公司中預設以此為基準點。在之後的敏捷計畫會議上直接用時間進行估算,甚至乾脆把敏捷撲克中的乙個點作為乙個小時,反正自己知道這是個1:8的關係。

mike大叔,曾經就此專門撰文指出:故事點和小時之間不存在等價關係;

或許我們可說,點數是工作量、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函式,sp=f(e,r,u)。重要的是,點數是關於工作量的估算。風險、不確定性、複雜度、未知因素以及其他相關的事,僅當他們會影響工作量時才應被包含進去。如果某些事確實很複雜,但卻不會影響實現特性所花費的時間,那麼複雜性就不應該對估算產生影響-這才是故事點。原文參見鏈結(

在scrum中故事的作用有如下幾點:

1 引起團隊和po之間的討論,對於一些商業開發來說故事可以最為技術人員和客戶溝通的橋梁,自始至終他們可以使用互相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2 故事是敏捷角色和儀式之間的唯一串聯

3 故事能夠充分的展示價值

4 相對估算,由於大部分的po或者網際網路中的產品經理並非技術出生,因此很難根據故事來估計絕對規模,事實上即使是開發人員也很難估計準確,但在相對規模上卻可以估算的比較精確,至少可以估計。

例如以登入功能為1個故事點,那麼搜尋功能呢?po可能會計算頁面複雜度是登入的3倍工作量,搜尋演算法也比登入複雜可能是3倍工作量,那麼搜尋就是6個故事點,不管如何起碼po能有乙個基準。

在這一步中完全沒有使用的時間。

接下來如何使用故事點來替換時間做到專案的監控和計畫的調整呢?

在乙個sprint計畫會議上,絕大多數的團隊會把故事拆解為任務,而任務的估算使用的是時間,假如我們選定了20個故事點進行開發,之後把他們拆分為任務並且估計每個任務的時間,再然後sprint正常進行,每天燃盡圖會根據任務進行的情況來更新,偽敏捷的典型方式是燃燒事件或者人天,我甚至在某知名軟體裡面看到過燃燒小時的機制。時間和人天的燃燒並不能給專案提供任何幫助,在固定迭代人天和工時是固定的,這個迭代差3個人天和5個小時反映不出任何有用資訊,敏捷開發是以經驗為模型的,我們期望的是上個迭代能給下給迭代提供參考資訊,相反我們在上個迭代完成多少故事點(縱座標為故事點數)卻是可以作為參考的。乙個長期穩定的團隊的故事點一定是如下圖所示的,也就是說每個迭代能完成多少故事是可以推算的,基於這種方式我們能看到專案的終點大概在什麼地方。

到目前位置時間也沒有顯示想象中的巨大作用。

最後乙個問題,如果我沒有基準,那麼怎麼填滿第乙個迭代呢?不是還得依靠時間嗎?應對第乙個迭代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分解任務直到填滿第乙個迭代,這個時候確實會和時間產生關係,但下乙個迭代就會以該迭代的完成故事點進行任務規劃,從此與時間無關;第二種方式是選取較多的故事點,第二個迭代以第乙個迭代完成的故事點作為依據選擇故事,有人以歷史專案資料為基準進行選擇其實也是一樣的原理。

其實在整個的敏捷開發過程中,時間真的是無關緊要,所以請忘記時間,使用故事點吧,不僅計畫會更精確,而且更具有追溯性。

敏捷中的溝通與故事點

當我讀到 scrum敏捷軟體開發 關於專案經理的討論時,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使我不得不放下書來閒扯兩句,一方面抒發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種反思吧。我平時一般要同時帶3 5個專案。作為專案經理,我都要花上大部分時間去分析需求,然後將其拆分成小任務。拆分任務時,我會將任務錄入到我自己設計的專案管...

敏捷讀書之使用者故事 《使用者故事與敏捷方法》解讀

本期分享mike cohn 使用者故事與敏捷方法 精益思想五步 價值,價值流,流動,拉動,盡善盡美。使用者故事是精益思想五步的核心載體。首先,使用者故事是價值載體,是承載使用者價值的基本單元。使用者故事要承載價值,而價值也要承載在使用者故事這種歸一化的載體中。其次,使用者故事是節拍器。故事有節奏的流...

《使用者故事與敏捷方法》 Scrum

scrum是乙個迭代和遞增的過程。一輪迭代的過程是一種持續改進的過程 乙個遞增的過程是指按照功能點開發和發布軟體。每乙個功能點 功能增量 代表乙個完整的功能子集。每乙個功能增量都能被完整地實現以及測試通過。scrum和極限程式設計都是基於遞增和迭代方式的過程。這兩種過程都在一輪新的迭代開始之前為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