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則小故事揭密效率思維

2021-07-30 10:25:46 字數 1294 閱讀 7010

效率思維,就是有意識地將效率作風貫穿在思維活動中,以期取得卓越成效。

從前,有一則笑話,說的是上海人的精明故事,背景是一家雜貨店。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那時沒有收銀機,交易時,由售貨員直接收款,將錢放入錢箱中。這天,來了一位顧客,售貨員正好在遠離櫃檯的錢箱旁。見到顧客,售貨員並沒上前招呼,這位老兄只是遠遠地問顧客:"你買什麼?"

"我要啤酒。"顧客答。

"幾瓶?"售貨員不動地方。

"兩瓶!多少錢?"顧客不悅。

」兩塊錢,你有兩塊零錢嗎?"售貨員乾巴巴地問。

"沒有!"顧客答得也乾脆。

"那你有多大票子?"售貨員還是巍然屹立。

"拾元的!"顧客有點不耐煩了。

一番問答之後。售貨員並不是先去取啤酒再收錢,而是先從錢箱中先取出八塊零錢,再去取啤酒,遞交顧客,收款找零,一氣呵成。交易完畢,顧客走人,那老兄才回到錢箱旁放錢入庫。

你知道其中奧妙嗎?原來,這樣一來,他一去一返,只需走兩趟,要知道,如果他像常人那樣先去收錢,交易啤酒,再回去找零,最後再將零錢交給顧客,那麼,他就得走三趟。這個故事,反映出一種效率思維。

下面這則故事是效率思維的典範。

土豆是德國人喜愛的食品。在德國農村,土豆是最主要的農作物,一到秋收季節,農民就進入最繁忙的狀態,他們不僅要把土豆從地里收回來,而且還要把它運送到附近的城裡去賣。原先,農民們有乙個習慣,就是把收穫的土豆,按個頭分為大,中,小三類,這樣再到城裡去賣就能賣個好價錢,比混在一起賣能賺很多錢。但是把堆成小山一樣的土豆分撿開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花費大量勞動力,也影響土豆及時上市。後來,人們發現一種奇怪的事:漢斯一家從來沒有人分撿土豆,他們總是把土豆直接裝進麻袋,運到城裡去賣,而且價錢賣得也不錯。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漢斯在向城裡送土豆時,沒讓汽車走平坦的路,而是選擇一條顛簸不平的路。這樣經過i0英里的顛簸,小的土豆就自然落到麻袋的最底部,大的留在了上面。賣時仍然大小分開,一樣賣好價錢。聰明的漢斯不僅節省了勞力,還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的土豆總能比別人早一些上市,自然他的錢越賺越多。

用一句簡單的語言來表達:效率思維就是一舉多得的意思。

再看一則小故事。

蘭姆布林是美國一家計算機公司的總裁,那是冬季的一天,他在會議室召開會議,突然供暖系統出了故障,室溫很低,大家都趕緊發言早點離開。結果在10分鐘內解決了問題。誰知,蘭姆布林卻把這個問題與另一問題一怎樣提高工作效率聯絡了起來,他以此為創造的原型,找到了一種提高自己職工效率的極好辦法。當部門負責人必須做出重要決定時,他會請他們到一間大小為63平方公尺的特殊冷氣室裡開會,那裡的氣溫在零度以下。這些負責人穿著普通衣服坐在冰室裡,可想而知,誰也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說廢話上,解決一些重要問題僅需10一15分鐘。從此,在經理樓層出現了冰冷的辦公室,而公司利潤增長了3倍。

小故事三則

故事一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乙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乙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大...

小故事三則

故事一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乙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乙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大...

啟發思維小故事

我積累了幾十上百個給人以重要啟發的小故事,其中排名第一的小故事是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還是類人猿,當時除了我們的人類祖先,還有其他的旁系的類人猿,其中有一種比較特殊。這種類人猿相比我們人類的祖先擁有更多的先天優勢 比如他們有很結實的牙齒,可以消化一些纖維很粗的球莖植物。所以他們可以不用像人類祖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