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平台型產品設計分析缺了什麼

2021-08-08 22:02:21 字數 1720 閱讀 8311

最近在策劃推進乙個平台型產品核心操作鏈路的整體設計優化,因為之前覺得pd(產品經理)提乙個需求、我補乙個場景的工作模式太過碎片化,很容易失去全域性視野、並有讓鏈路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難以擴充套件的危險。和pd不約而同地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基於使用者調研反饋共同做了一次體驗地圖,發現存在大量的體驗問題與可優化點,為了更好地進行整體梳理、提煉目標和排列優先順序,我用了近一周的時間寫了乙份產品設計分析報告初稿,和prd並行開展。在進行產品設計分析前,我蒐集和參考了公司內一些設計專家分享的經驗,依照他們的思路搭建了分析框架,再逐步往裡填充內容。但實際開始分析之後,我發現「填內容」遠沒有自己想象的簡單,也被主管和師姐指出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問題。我的初期分析看起來做得很多很專業,卻並不深入和細緻,只是模仿別人的套路、把pd給的資料搬運整合了一下,缺乏自己從更高角度的重新思考洞察,在邏輯承接與目標收斂上也不夠清晰。本文就總結下這一階段我踩的幾個坑(目前分析工作還未完成,也許還會踩進更多坑,待後續更新)。

對pd成果「拿來主義」,重構意識不強

產品設計分析準確的說並不是純粹屬於pd或屬於ux的職責,而是需要雙方(有時還要加上業務、運營)協同完成,其中的一些環節比如背景問題分析、使用者痛點、流程圖、資料驗證指標等在pd之前的專案報告、prd中已經有了,於是一開始我就簡單看了下pd的分析,然後直接「拿來主義」放進自己的設計分析文件。

但這其實是有問題的,師姐說「你能看懂不代表能畫出來」,某種意義上這種「拿來主義」就是偷懶省略了對應環節的思考過程,理解浮於表面而未真正深入,能從中提煉出來的思考結論也就更受限。而且pd和ux看問題和思考的角度不一樣,pd需要考慮更多的商業與技術上的東西,涉及到大量的業務邏輯等,這些內容一併搬到設計分析報告裡反而喧賓奪主,有些問題也不是ux能解決的,還會在ux尋求組裡其他人建議時造成理解傳達阻礙。就像上課聽懂了老師講不代表自己就會做題,還是要經過實際練習加深印象一樣,如果經過了自己的思考、提煉、補充再重構表達出來,對問題的理解感知會更深入,分析會更精煉集中直奔主題,將其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節點關係表達不清

因為在一期設計中時間緊張,對鏈路這塊的業務理解還不夠深入時就匆匆出了方案,後來修修補補的時候也沒有從全域性視角考慮,所以基於體驗地圖等梳理出來的問題、優化點非常之多(現在就是在苦逼地為前期還債,淚目t_t)。而我在初期的分析中,做的只是比較簡單的羅列,分類維度也很粗糙,分析之間的邏輯承接關係沒有很清晰地表達出來,收斂的幾個所謂目標洞見之間的關係也很模糊,所以主管問我:「你分析了很多,但是你的目標究竟是什麼?」邏輯思維能力是互動設計師的必備基礎素養之一,這一點在設計分析、方案、表達、溝通中都很重要。這本是我的長處,但因為生搬硬套前人給出的思路框架,一味填充內容卻忽視上下文之間的對應銜接,也沒有從乙個更高、更統一的角度來梳理表達,導致別人並不能一目了然地快速理解我的分析。所以我優化了分析報告表達上的細節,比如讓單個的使用者故事、痛點、解決方案等之間的對應關係更清晰明顯而不是割裂的幾大段文字,比如將使用者目標聚焦成乙個產品從被認知到使用到傳播的迴圈上的節點表達其聯絡,至少相比初版是有了一些改進了。

追求專業化的表達,反而干擾受眾理解

我曾被好幾個人封為「學術範兒」的設計師,也喜歡研(zhuang)究(bi)應(mai)用(nong)一些使用者體驗理論和設計方**,將其體現在自己的設計分析中。

但我忽略了乙個事實,這個設計分析固然主要是幫自己洞察問題理清思路,但也是要拿給別人看的,要用來說服pd和業務的。過於追求專業化的表達,也許組裡的人能理解,但專案合作方就未必了,反而是人為製造溝通障礙,我沒有考慮到分析報告受眾的使用者體驗。真正的高手應該是能把高深的思考研究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給別人,而不是反過來。

競品分析視野不夠,真的「無競品」嗎

分析需求場景對產品設計的意義

需求場景是一種更接地氣的分析和描述使用者需求的方法 我個人偏愛 需求場景 這個詞 它應該擁有這樣的結構 在某某時間 when 某某地點 where 周圍出現了某些事物時 with what 特定型別的使用者 who 萌發了某種慾望 desire 會想到通過某種手段 method 來滿足慾望。1 需求...

產品設計體會(4015)我與本書的侷限性

又來有關書的事情了,先匯報一下進度 初稿完成7章中的前四章,字數分別為 22k 43k 46k 49k,總計16萬字,從字數看應該有全書的60 出頭,還真是蠻能寫的 漸漸的感到初稿完成後,每個章節的修改工作也是浩大的工程,未必比初稿省事。前段時間提到了同行前輩們給樣章的意見和建議,我仔細的進行了思考...

產品設計體會(6028)我是怎麼寫樣章的

剛把樣章的初稿給編輯同學了,4萬字出頭,5號字連圖表一共40多頁,從篇幅角度應該有全書的1 5了,應景聊聊這個話題。今年早些時候,我曾經問過幾位作家是怎麼寫書的,比如 流血的仕途 作者曹公升 科幻作家劉慈欣,發現他們寫書的方式,居然和我想的不一樣。據他們說,基本上是順序寫下來的,甚至寫的過程中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