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python元組的一些學習心得

2021-08-15 17:38:33 字數 1697 閱讀 1058

初識元組是覺得它其實與列表沒多大區別,功能還少了,感覺沒啥卵用……orz

可當我越深入的去了解這個傢伙,就越為之感到驚嘆,也被它獨特的魅力折服。

好,話不多說,先貼**:

# 定義乙個元組:和列表類似,只不過將換成() ps:元組裡的元素可以是不同型別

# 元組的特點是:元組裡的元素時不能修改,只有查閱功能

# 列表有增刪改查功能,元組只有查的功能

# 定義乙個空元組:empty_tuple = ()

# 定義只含有乙個元素的元組時,在第乙個元素後要加『,』

# 否則解釋其在檢查語法時發現元素前是(,後是),會按元素型別分配

# 例如 single_tuple = (2),其型別為int

# 如果要讓其型別為元組,只需變成single_tuple = (2,)

my_tuple = ("zhangsan"

, 19

, 1.75

, 19)

for information_tuple in my_tuple:

print(information_tuple)

# 元組的取值與取索引

print(my_tuple[2])

# .index()已知元組中的元素,定位他在元組中的位置

# 如果.index()中的元素是重複出現的元素

# 則預設取到第一次出現的序號(反正我的就這樣,快溜~)

print(my_tuple.index(19))

# .count計算元組中特定元素出現次數,如果沒有那就為0唄,23333

print(my_tuple.count(19))

# 關於元組中的for 迴圈遍歷在多說幾句:

# 元組中的資料型別通常是不同的,因此運用遍歷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

# 例如要想將元組中的資料拼接,運用for迴圈遍歷針對上面列舉的元組就不大合適

# 因為迴圈遍歷通常是針對相同型別資料進行操作

這是初識元組時的一些筆記,誒,雖然不是特別多,但讓我對於之前列表中一些沒有思考到的點有進一步的思索;當然,如果只有這些,元組頂多也是對列表的拓展而已,說不上獨特,接下來的才是元組給我帶來震撼的地方,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 格式化字串後面的『()』本質就是乙個元組,orz

info_tuple = ("小馬"

, 21

, 180)

# ps: info_tuple = "小馬", 21, 180 的資料型別也為tuple

# 這兩玩意兒上輸出居然是一樣的,當時我的心靈得到巨大震撼 orz

print("%s 年齡是 %d 身高是 %.2f" % info_tuple)

# 我還特意除錯去看了info_str的資料型別,是『str』

# 而且是 info_str = '小馬 年齡是 21 身高是 180.00'

info_str = "%s 年齡是 %d 身高是 %.2f" % info_tuple

print(info_str)

也是進過黑馬老師的指點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很早之前,我就已經接觸過元組這個東西,只是一直沒有發現,認為只是一些固定死的格式要求;當知道真相的那一刻,與我來說真有一種撥雲見日的釋然,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這也是頭一回讓我對於一門程式語言有了深究它本質的一種慾望2333

好,以上只是一些我個人的小的感悟,引吉多大大的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人生苦短,我用python」;嘻嘻,繼續努力!

關於python的一些特性

首先,我其實得說說為什麼我們會選擇python。在我加入企業快盤團隊之前,整個專案包括更早的金山快盤都是採用python進行開發的。至於為什麼這麼選擇,當時的架構師蔥頭告訴我,主要是因為python上手簡單,開發迅速。對於團隊裡面大部分完全沒服務端開發經驗的同學來說,python真的是乙個很好的選擇...

關於日誌的一些學習

為什麼要打日誌 在日常開發中 日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專案上線後不允許你除錯,你只能通過log來分析問題。專案出問題時,你要能拿出log證明自己負責的部分沒有問題,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從log裡快速找出錯誤原因 關於log級別 曾經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到過的問題 直到忙到今天才有時間對這個問題進行詳...

關於HTTP的一些學習

第一次進入乙個 時,本地無快取,response成功返回200 伺服器在response header裡,設定了etag和last modify,如下圖 etag欄位將資源唯一性的標識,如果資源有更新,etag值也將變化 last modify表明了在伺服器端最後發生改變的時間 瀏覽器儲存這個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