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之禮樂

2021-08-22 17:44:28 字數 770 閱讀 4526

今天早晨,讀史記的二十三和二十四章,禮書和樂書。

因為看得比較明白,因此,我感到很欣慰。

禮樂刑政是司馬遷認為的執政的四個方面。

樂自心生,禮從外來,這樣的意思也表達了好多遍。

禮樹立起了規矩方圓;樂用於教化和感染民眾;刑用於懲罰使人不敢逾越;政各種方針策略而。

這幾個方面在現代來講也是適用的。

皇權的時代,帝王都自稱天子,本意也只不過是愚弄百姓而。

為什麼他可以為所欲為呢?為什麼他高高在上?天子一詞,簡單的給出了答案。

我們現在可以忽略天子的存在,假設有乙個機構來制定政策和管理國家,那麼所能採取的手段也不過是禮樂刑政,如此而已。

什麼是禮儀,無他,也是禁止慾望,規範行為,是大眾的欲念和期望,達到不侵犯人,不傷害人。知禮儀則不會犯法律。這是說什麼應該做。

刑律則進一步規範了什麼不能做。這是底線,違反了就嚴重傷害了別人,要付出代價。

樂則在精神上給人以影響,而統治者以此作為工具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足球賽要球迷都要唱歌以壯士氣,戰爭時都要擂鼓,士兵都大聲的呼喊,在聲音上壓制對手,在氣勢上形成優勢。

禮的最初形成可能是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制約。比如,要穿衣服,如此能禁止淫慾;行走坐臥要有講究以表示尊重,如此可減少鬥爭;而夫婦父子長幼之間的排序,則進一步明確了行為之間的合理和不合理。古人十分重視禮,而現代人則差了很多。即使是強調個性的時代,也好守基本的禮儀。不懂禮儀是無知和無德,無教養,這當然是很糟糕的。

禮儀這種行為規範不是強制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他基本是人的天性的體現,而形式化。

順著昌,逆者亡,事事如此。

歷史雜談 之《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中主要講了趙惠文王時期的三個故事 1 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 趙武靈王之子 時期從楚國得到了和氏璧。此事被秦昭襄王 秦始皇曾祖父,在位56年,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 知曉,便派人送信給趙王,表示願意拿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與諸大臣商議 交出和氏璧,怕秦王言而無信 不交和氏...

史記 用人篇

不用之人 不用之原因 1.頑兇,不用 嗣子丹朱開明 頑 冥頑不靈,固執己見,不懂得變通,不能接納新的意見,活人卻像死人一般或是像機器一樣死板僵硬 兇 兇暴,兇惡 不聰明,又不能接納新的意見,還很兇惡的人,是不能用來去處理難以解決的事情。因為對於完成一件難事,需要靜心思考,廣納意見。兇惡,不知吐故納新...

中國的禮樂文化(國學 傳統文化)(分享)

禮樂制度是周代建國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為鞏固等級制社會,其次也是吸取商代滅亡的教訓,採取 節樂 措施。禮樂制的實施鞏固了奴隸主階級的社會地位,促進了 的發展。但它又使樂成了禮的附庸,使 成為以禮為中心的模式 並逐漸趨於僵化。統治階級為了推行 統治 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煩瑣的禮儀和與之相配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