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2 0

2021-08-28 08:32:08 字數 786 閱讀 5794

1.5 作業系統的結構

1.傳統的os結構

1)無結構os

早期開發os,只追求實現和效率,缺乏貫穿的設計思想。是一組過程的集合。

)模組化os結構

基於「分解」和「模組化」原則來控制大型軟體的複雜度。

制定功能模組

規定各模組介面

劃分子模組

稱為模組——介面的設計方法,關鍵是模組的劃分和規定介面。

3)分層式os結構

改進設計方式,變無序為有序——分層的思想

在物理機器上逐漸新增具有一定功能的軟體層,每一層僅使用底層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功能流水線)

2.微核心os結構

micro kernel作業系統結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尤其在多處理機環境下,更適用微核心技術。

與客戶/伺服器技術,物件導向技術同時發展起來的。微核心os結構以os為核心,以c/s為基礎,採用了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方法。

1)client/server模式

三部分組成:客戶端、伺服器、網路系統

互動方式:客戶請求,伺服器接收訊息,回送訊息,客戶接收訊息,四步。

2)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技術

object-orientated programming

具有相同屬性、規則的事物抽象成物件,利用被封裝的資料結構對具體物件例項進行操作。

程序、執行緒、訊息、儲存器都可抽象成物件。

可修改、擴充,具有繼承性,容易保證正確和可靠性。

3)微核心

精心設計、實現乙個可在其上構建通用os的基礎核心,該核心程式執行在核心態,開機常駐記憶體。

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

作為使用者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 os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os作為擴充機器 1.人工操作方式 計算機工作特點 使用者獨佔全機,資源利用率極低 cpu等待使用者,計算前,手工裝入紙帶或卡片 計算完成後,手工卸取紙帶或卡片 cpu利用率低 主要矛盾 人機矛盾 人工操作嚴重降低了計算機資源的利...

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

前言 學這個的時候主要是偏向於考研,專業課是資料結構和作業系統。本科也是學過作業系統,但是僅僅停留在教科書前五章的內容。在考研的時候大概是以王道為主,沒有怎麼來看作業系統的書。現在剛好做的事情與作業系統和資料結構有些關聯,所以重新刷一遍書,看看有什麼是王道上面沒有的。再其次就是上大的作業系統壓軸題有...

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

方便性 提供使用者介面,使計算機系統更方便使用。有效性 通過有效管理和分配軟 硬體資源及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來改善資源利用率,提高系統吞吐量。可擴充性 適應計算機硬體和體系結構的迅猛發展及其所對應的更高功能和效能要求。開放性 適應不同廠家與不同型別的計算機及其裝置的網路化整合和協同工作,實現適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