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譚鐵牛 人工智慧發展需要理性務實

2021-08-28 20:33:43 字數 862 閱讀 9703

人工智慧經歷62年發展,風雨兼程,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專用人工智慧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得到廣泛應用。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譚鐵牛在參加人工智慧創新論壇時指出,人工智慧將對生產力和產業結構產生革命性影響,並推動人類進入普惠型智慧型社會。

不過任何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直處於高位,也會有低谷,這是客觀規律。儘管當前,智慧型機械人、認知專家顧問、機器學習、自動駕駛等人工智慧熱門技術與領域正處於期望膨脹期,但在譚鐵牛看來,通用人工智慧及人工智慧的整體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人工智慧還有很多「不能」。

譚鐵牛提醒,人工智慧現在缺的不是熱情,而是「理性務實」。「要理性分析我們的現實需求,理性設定發展目標,理性選擇發展路徑,務實推進各種計畫、規劃的實施。」

譚鐵牛還分享了關於人工智慧後續發展的幾點思考。

他認為,誠然人工智慧的春天剛剛開始,但其發展不應只被當下熱點一葉障目,例如目前頗受追捧的深度學習,未必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唯一甚至必由路徑。故而,加強基礎紮實的原創研究是要務。

以此為準則,我國應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對此,譚鐵牛提出構建人工智慧的「新核高基」:「新」指新型開放創新生態,如軍民融合、產學研融合等;「核」指核心關鍵技術與器件,如先進機器學習技術、魯棒模式識別技術、低功耗智慧型計算晶元等;「高」指高階綜合應用系統與平台,如機器學習軟硬體平台、大型資料平台等;「基」指具有重大原創意義和技術帶動性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如腦機介面、類腦智慧型等。

要想實實在在收穫人工智慧帶來的紅利,首先應保證其安全、可控、可靠發展。「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倫理問題研究及風險管控方面相對滯後。」譚鐵牛強調,「這種滯後局面與我國現階段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階段不相適應,並可能成為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一大掣肘。」

記者獲悉,由譚鐵牛任專案負責人的中科院學部諮詢專案《人工智慧倫理研究》日前已正式啟動,並已於前期形成調研初步結果。

中科院副院長譚鐵牛 通用模式識別仍存三大瓶頸

8月26至27日,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發起主辦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與csdn共同承辦的2016中國人工智慧大會 ccai 2016 官網 將在北京召開。中國人工智慧大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慧領域規格最高 影響力最大 集學術和產業於一體的年度盛會,匯聚國內外頂級專家和產業界人士,圍繞最新學術熱點和發展...

中科院實習(6)

顯然,我不笨!magic文件十分之不豐富,很多東西都考自己摸索。上午,靈感迸發,連續總結 領悟出兩個要點,糾正了前兩天的錯誤猜測,更新了ppt文件。興奮之餘,打了兩個響指 哇咔咔 既然不笨,下午就開始看magic的原理性acm文件了,裡面講得比較詳細,一面向下看,一面印證著我以前的一些猜測,行雲流水...

中科院實習(8)

轉移到人大的朋友這邊來了,又是乙個新環境,早上自然又醒的很早了。這裡沒有農大涼快,不過比起武漢的溫度,我已經很感恩了!昨天跟hey,tm,逛過一下午動物園之後雙腳是完全不行了,到了 都只有乙個念頭 坐一下吧 但她們兩位卻彷彿沒有什麼事兒一樣 昨天晚上吹了一晚上的電扇,這貌似也是在北京第一次吹電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