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發與薄積厚發

2021-08-29 08:30:17 字數 1322 閱讀 6532

記得上學時老師常對我們說這樣的話: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以此來形容老師的博學與教學的艱難本無可厚非,可這種教學理念卻與當今時代的發展相悖。試想:一桶水傳成一杯水,一杯水再傳成一滴水,如此下去,豈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我斗膽將這句話改為:老師有一杯水,但能教會學生怎樣去獲得一桶水。我覺得唯有如此,方能滿足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做到一代更比一代強。

以上兩種杯水桶水之論可用兩個成語概括:厚積薄發與薄積厚發。積者,知識在頭腦種的積累;發者,利用所積知識去創造價值。沒有積便沒有發,積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發。只積不發,書呆子乙個;只想發而不願積,不切實際的空想家。厚積薄發是一種資源的浪費,而薄積厚發恰是我們應提倡的一種思維理念。記得外國科學家曾把人才分為三類:三角形人才、菱形人才和倒三角人才。三角形人才(即下平上尖)是那種基礎雄厚、頭腦敏捷的傑出人才,如牛頓、愛因斯坦等;菱形人才(即下尖上尖)是指基礎相對薄弱但頭腦敏捷的人才,大部分科學家屬於此種型別;倒三角人才(即下尖上平)則是基礎薄弱頭腦遲鈍的庸才。我們誰都不願成為庸才,但也不能奢望自己成為牛頓和愛因斯坦,因此應努力爭取做乙個菱形人才。菱形人才的特點即是將有限的知識積累最大限度的發揮,爭取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現在我們正處在知識**的年代,各種新知識、新觀念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若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去獲取無限的知識顯然是徒勞的。這就需要我們有選擇的去積,然後最大程度的去發,學以致用方是我們邁向成功的捷徑。

薄積厚髮其實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乙個是充分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創造價值。乙個人無論他學識多麼淵博,他的最終價值體現在他的成就上。歷史上姜子牙、諸葛亮可謂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但若不是出山輔佐君王成就一代偉業,而是終老林間,他們也只不過是渭水河邊一漁夫、臥龍崗中一隱士罷了,其知名度未必超過許由、嚴子陵,也不會贏得那麼多後人的景仰。歷史上學問不深,但同樣功勳卓著的也大有人在。北宋丞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謂薄積厚髮的典範。任何人都會有自己的優勢,認清自己的優勢並把他們淋漓盡致的發揮,你就是成功的人。埋沒自己的優勢不思進取,你就是庸才。

薄積厚髮另乙個層面的意思是有選擇的去獲取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力爭用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產出。目前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浩如煙海,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部掌握它們根本不可能實現。這就需要我們在幹中學、在學中用。比如我現在需要搞乙個計算程式,那麼我就學習相關的vb語言;我想設計乙個**,我便刻苦鑽研網路知識。有針對性的去學,往往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書到用時方恨少」,少,不要緊,發現**少我馬上就補**,直到不少為止。只有「用」才會發現**少,不「用」則永遠不會發現**少。「用」既能創造價值,又能發現知識的空白點。不怕書少,就怕不用。

當然我無意否定知識積累的重要性,更不想為不學無術者提供藉口。我只是想強調為社會創造價值是第一位的,業績才是硬道理。沒有創造業績,無論你有多高的學歷和職稱,你都是庸才。願我們每乙個人都能用有限的知識去為社會創造出無盡的財富。

厚積薄發和薄積厚發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 厚積薄發和薄積厚發。它也許不能用於純學術上的指導,卻是對人生的指導。全文如下 記得上學時老師常對我們說這樣的話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以此來形容老師的博學與教學的艱難本無可厚非,可這種教學理念卻與當今時代的發展相悖。試想 一桶水傳成一杯水,一杯水再傳成一滴水,如此...

把書看薄,再看厚

一直以來有許多讀者問我 你的書都那麼厚一本,看起來真費勁,那麼多內容,好像都是重點,看完後卻記不住多少,該怎麼辦?怎樣的看書方法效果會更好?這的確是事實,在我的 網管員必讀 包括第一版和第 2版 和 網路工程師必讀 兩大系列中每本都是厚厚的一大本,少則 500來頁,多則 700來頁。第一版 網管員必...

把書看薄,再看厚

一直以來有許多讀者問我 你的書都那麼厚一本,看起來真費勁,那麼多內容,好像都是重點,看完後卻記不住多少,該怎麼辦?怎樣的看書方法效果會更好?這的確是事實,在我的 網管員必讀 包括第一版和第 2版 和 網路工程師必讀 兩大系列中每本都是厚厚的一大本,少則 500來頁,多則 700來頁。第一版 網管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