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00多家創新企業都在建「物聯網生態系統」?

2021-09-23 13:41:36 字數 3395 閱讀 4179

「物聯網生態系統」為什麼在近期出現而不是更早或更晚?它與物聯網進入快速發展期之間有什麼必然關係?

近期在物聯網技術大會上,大家聽到最多的乙個詞恐怕要數「物聯網生態系統」了。據iot analytics 統計,全球目前有三百多家企業在積極建設物聯網生態系統,其中既包括ibm、ge、谷歌、微軟、亞馬遜、思科、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也包括像艾拉、sigfox 這樣的初創企業。單個企業計畫投入資金數以億計甚至十億或百億計,都對未來躊躇滿志,大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到底「生態系統」有什麼魔力讓這些物聯網企業紛紛挽起袖子掏出銀子賣力造起來?

很多人看到「物聯網生態系統」很自然會以為先有「物聯網」,才有「生態系統」,其實不然。

「生態系統」這個概念進入商業領域的時間比「物聯網」概念的誕生還略早一步,它產生於80 年代末的北歐地區,主要用來描述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持續商業戰略,1993 年隨著paul hawken 著的《商業生態學》一書在美國出版,才被系統化地介紹並作為革命性的可持續商業設計概念廣為傳播;而「物聯網」在90 年代初就開始被少數跨國企業實施,1995 年比爾·蓋茲《未來之路》中首次提到「物聯網」,但這個概念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1999 年mit的kevin ash-ton 教授賦予它定義後才開始傳播發展至今。可以說十幾年來「生態系統」和「物聯網」在各自商業和學術圈平行發展,相安無事,直到近幾年各個大國紛紛宣布計畫要大踏步進入智慧型化時代之後雙方才突然相遇並擦出耀眼的火花,「物聯網生態系統」一下子火起來,與此相關的各種智慧型技術創新數量也急劇擴張了,好比滾雪球越滾越快,而且帶動的雪花越多。

霍尼韋爾hbs 總裁john rajchert 在最近一次有關物聯網提公升建築體驗的主題演講中說到,他在這個行業服務了27 年,過去5年尤其是最近2年看到的技術變革數量比之前25年還要多!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分析「物聯網生態系統」為什麼在近期出現而不是更早或更晚?它與物聯網進入快速發展期之間有什麼必然關係?

首先,「物聯網生態系統」概念出現的大背景是過去10 年物聯網技術鏈上各個關聯技術已經突飛猛進到開始產生規模化生態效應的程度了。比如:

1.感測器等硬體過去10年平均單位**降低一半以上,讓更多企業買得起;

2.感測器體積變得更小同時效能更優越,其部件可縮小到公釐甚至奈米級,乙個只有指尖大小的低能耗並具有通訊功能的感測器隨處可見,其適用範圍更廣;

3.移動裝置、通訊技術實施成本在過去10 年裡大幅度降低,使它隨時為各行各業帶來增值成為可能;

4.大資料、邊緣計算、雲服務等支撐技術越發成熟並開始被大範圍採納。

5.這些技術的共同發展促使物聯網市場開始規模化。

與此同時,工業3.0 時代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累積到不得不換一種思維重塑商業的地步,工業正在從原來的「搖籃到墳墓」的生產消費模式到「搖籃到搖籃」的迴圈經濟模式慢慢轉變,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剛好橫空出世給出了效果可以量化的實施方案,並且把可持續商業變革中已經實施的包括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整合進來進行全生命週期的管理。

其次,物聯網正在產生大量有價值的資料,這些資料成了加快發展物聯網生態系統的原動力。來自不同物件不同地域的大資料傳上雲端並通過各種智慧型分析手段轉化為商業智慧型,為決策者提供依據,從而推動整個商業系統的進化和轉型。

案例

比如,瑞典一家壓縮機廠家原來是生產和銷售壓縮機的,和眾多傳統裝置製造商一樣其銷售額根據裝置出貨量計算。實施物聯網方案以後,他們將商業模式改為按使用者使用壓縮空氣體積多少計算,利用壓縮機使用過程中的實時資料分析,廠商與使用者的商業生命週期實現無縫對接,這種對接與生態系統裡的共生共存共贏相似,通過通訊和資料分析整體上大大降低雙方運營成本、節約能耗並大幅度提高銷量和市場准入的靈活度。

這種新商業模式恰恰就是一種低碳的『搖籃到搖籃』的生態商業模式,在這個模式裡,公司原來的主營產品「壓縮機」成了附屬品,而資料化了的空氣成了新的主營「產品」,或者更準備地說,傳統具象的「產品」概念在弱化,而抽象的「解決方案」概念在強化。這樣的案例正在不斷增加,未來企業賣的不是產品,而是基於資料的解決方案。

idc**物聯網大資料的數量在未來5 年將翻兩番,2020 年達到44zb,而實際上的資料量很可能更高,並隨著物聯網接入裝置的數量和種類增加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接下來我們來近距離地看看產生這麼大量資料的物聯網架構是怎麼運作的。這個架構包含四大要素:

1.硬體:這是資料產生的地方,硬體裡頭包括內建的微處理器、感測器和通訊模組,某些應用場景可能還會涉及到3d 列印、機械人等新型硬體;

2.通訊:這是資料傳輸的方式,通過通訊運營商或開源通訊協議,確保各個物件連上網;

3.軟體:這是管理資料的地方,它為物聯網提供必要的資料整合方法和連線到其它系統的介面。這裡面基本上會涉及到很多「開源」工具;

4.應用:這是資料轉換為價值的地方,涉及到雲計算,某些場景可能會加入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技術,在這裡物聯網解決方案被呈現給使用者,為使用者解決某個普遍性的技術或商業難題。

這四部分的共同任務是確保資料安全,這點在架構搭建中至關重要,它包括資料編譯、使用者授權、裝置接入管理等等。在實際應用中,資料安全常常由於各種原因,比如客戶專案預算有限、為了便利或加快工作流程等,而妥協。目前物聯網生態系統的架構遠還未到形成標準的階段,不過它的進化速度很快。因此設定物聯網標準也就成了物聯網公司互相競爭和業務布局中不容忽視的領域,最後花落誰家還不可知,但物聯網產業規模遠遠高於網際網路,最後結果也有可能是遍地開花。

從以上架構分析來看,物聯網本質上就能夠整合不同硬體、軟體及通訊標準並讓它們之間產生協同合作,從而逐漸形成物聯網生態系統。要建成物聯網生態系統就必須先搭建乙個物聯網平台,由於物聯網天生的生態化屬性,市面上各種報告經常把「物聯網平台」和「物聯網平台生態系統」等同起來,雖然嚴格來說,生態系統包含的內容更豐富而且多樣化。

無論如何,「物聯網平台」這個概念的產生至今只有短短幾年,然而來勢凶猛並已快速成為物聯網市場規模化發展的支柱。iot analytics 今年年初**未來5 年物聯網平台市場年增長率33%,到2021 年達到16 億美元。然而,也正因為它出現晚發展快,也導致裡面出現一些難以分辨的迷惑或有意無意的誤導。

比如,並非每個自稱物聯網平台的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平台。對於新手來說很難區分物聯網平台到底是什麼鬼?是指乙個成熟的物聯網雲平台,或者是某個平台的乙個衍生要素,還是其它什麼完全不搭嘎的東西?iot analytics 指出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平台是指那些能夠引發各種物聯網應用的平台,簡單些的可能只是乙個軟體平台、應用開發平台、行業管理平台或資料分析平台。而如果要描述乙個相對成熟的複雜的物聯網平台生態系統,該系統則由8 個重要組成部分構成,它們彼此聯絡並形成乙個真正端到端的可擴充套件的有機整體,而貫穿這8 個元件的就是「資料」(如下圖所示)!

當然,正如前面提到的,物聯網各種標準的形成落後於物聯網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速度,這8 個元件代表了這家專業德國調研機構到目前為止對物聯網平台的理解和歸納。它對未來新興物聯網企業的意義在於,您可以或者參考這8 個功能塊搭建自己的物聯網平台,或者尋找具備全部或部分這些功能的物聯網平台建設適合自己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您在開發設計和摸索過程中,還可以對這張圖的內容進修改,增減,使之進化或者分化。

總之,不管你願不願意看到,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和以迴圈經濟為導向的第六波創新長波的深化,「物聯網生態系統」就在那裡!

為什麼現在企業辦公都需要企業雲盤

在企業內丟失資料的方式大致可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例如伺服器停機 硬碟損壞 中毒等 自然災害 而離職刪除 未存檔誤刪等人為災難。企業雲盤中文件許可權細分 公司文件的共享許可權可分為 可讀 可寫 不可見 全許可權 受限制 只能看到自己上傳的檔案 在yotta企業雲盤中,通過對企業成員進行靈活的許可權...

為什麼不創新

常見人抒情說,中國為什麼沒有kik呢?為什麼沒有instagram呢?語極哀怨。善,來看看 創新 需要什麼樣的土壤培植。首先人是網際網路上的第一生產力,一支能創新的團隊,必然具備以下的五個特徵。1 有創新的能力 不客氣地講,有創新能力的人不足10 的比例,即便在平均素質較高的網際網路行業,也不會超過...

哲理小品 「1」為什麼大於「300」

哲理小品 1 為什麼大於 300 黃 如果給甲1個機會,給乙300個機會,那麼,誰更有可能把握機會呢?如果要你回答,你會選誰呢?我想,你一定會選乙,因為乙擁有比甲多得多的機會,當然乙也就更有可能把握機會了。在判斷你的答案是否正確之前,我們先來讀讀以下兩個故事吧。從前,乙個年輕人愛上了乙個財主家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