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程式設計師糾結的事 我要不要轉回去做技術

2021-09-24 12:03:05 字數 4400 閱讀 6182

由於工作關係,我經常有機會和轉管理前後的準經理或新經理聊天,並經常會問他們這樣乙個問題:「經歷從工程師到團隊領導這個轉變,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下面這樣的。

諸如上面種種說法,如果我告訴你,我訪談過的上百位技術新經理中,大約三分之二的人都有類似的擔憂和反饋,你會作何感想?如果你恰好正在經歷這個階段,你對於這個角色轉變的最大感受又是什麼?你又如何看待技術和管理間的「衝突」呢?會不會也像上述說法或憂慮,或憤慨?最後只能無奈地說:「反正也想不明白,就多投入一些時間來兼顧技術和管理吧!」

然而,「兩者兼顧」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先來看看問題的真正根源在**,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回想一下上面列舉的那些煩惱,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呢?

大致可以歸類為以下三種情況。

轉管理之前沒有仔細了解過管理。技術人員常常會沉浸在**或某些技術細節當中,對於職業發展方向的思考整體偏被動。大多數的技術管理者是被領導「推到」管理崗位上去的,而在此之前對於怎麼做管理並沒有深入了解。不誇張地說,對很多技術新經理來說,管理幾乎是乙個全新事物。在全新事物面前,因為無法掌控而感到惶恐或焦慮就在所難免了。所以才會時不時冒出乙個念頭:萬一做不好怎麼辦?退路在**?

剛開始做管理,還無法靠管理「安身立命」。在技術新經理的心目中,管理能力並不能讓自己安心,更不能讓自己依靠,心的家園依然是過去這些年積累的技術能力。而管理就好像是還沒有馴服的野馬,雖然有時覺得挺新鮮挺刺激,但終究不確信能夠騎好,所以不可依賴。在乙個未掌控的新事物面前,想來這種心理也是人之常情。

認為技術才是自己的「大本營」。技術作為自己生存的資本,在過去的工作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證明,因此非常值得信賴。這就是所謂的「成功路徑依賴」,每個人都大抵如此。對於凡事講究精確與可靠的技術人來說,尤其如此。所以,一遇到令人不爽的問題,還是希望回到自己的「大本營」——回去做技術工作。

把上面這三點放到一起看,恰好生動地反映出新經理此時的心態:「患得」「患失」。當然,這裡沒有貶義和批評的意思,只是描述一種糾結的心情。

「患得患失」出自《論語》,原文是「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翻譯成白話就是「還沒有得到的時候,擔心得不到;而得到了之後,又擔心失去」。新經理的狀態,從對自己安身立命的安全感角度來看,可謂正處在一種「青黃不接」的狀態。

如此,「患得」的焦慮和「患失」的失落交織在一起,怎不令人煩惱呢!

好在,既然已經知道了「病根」,我們就有辦法祛除煩惱。這裡有三個藥方,每乙個都會緩解煩惱,三管齊下的話,應該會神清氣爽了吧!

第乙個藥方專門針對「患失」來開。

作為乙個做了十年技術管理,並創過業做過技術vp和cto的所謂「過來人」,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做技術管理,並不會放棄技術,而且也不能放棄技術,放棄了技術是做不好技術管理的。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編碼而已。

那麼,沒時間編碼,怎樣才能做到不放棄技術呢?我們會在下一節詳細討論技術管理者如何保持技術能力這個話題。現在先做乙個大概的**。

首先,把技術提到更高視角來看待。

做技術的時候,把技術做好就是最大的目標。而做了管理之後,需要把技術作為乙個手段來看待,看它究竟能為目標帶來什麼。顯然這不意味著你就不需要再關心技術,只是關心的層次不同了:從研究怎麼實現到研究怎麼應用了,而且,你開始需要借助每個人的技術能力去做更大的事情了。

這很像在組裝計算機,我們現在diy一台計算機,已經不需要關心主機板、記憶體、cpu的內部執行邏輯了,但還是要很清楚它們的功能是什麼,介面什麼樣,以及從哪些維度、用哪些指標去衡量每個元件的優劣,也得清楚在整台計算機中,哪個元件可能會是效能瓶頸等等。所以,技術轉管理並不意味著不關心技術,只是從關心技術實現,到關心更大的目標和整體結果了。

其次,換一種學習方式來掌握技術。

親自寫**固然是很好的學習技術的方式,但是作為管理者,你需要快速掌握更多的技術,並快速判斷該如何搭配使用,所以你一定得有更高效的學習方式才行。這裡我們介紹三個行之有效的做法。

建立你的學習機制。你可以想想在團隊內建立什麼樣的學習機制,可以幫助你借助團隊的力量來提公升技術判斷力,並結合自己的情況來建立。

請教專家。在了解某乙個領域的情況時,借助你的平台,找你能找到的最厲害的專家高手進行請教。他們之所以能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都是有著深厚的積累,並且能夠用簡單精準的語言給出高屋建瓴的關鍵意見,幾句話就會令你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共創。對於知識型工作者來說,和大家共創所收穫的成功,往往比自己埋頭思考要高效得多。你可以看看在團隊中如何建立共創機制。

對於要快速提公升技術視野來說,以上三個方式,比看書或寫**都更加高效,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具體的做法和建議,我們在後面對應的章節中介紹。

最後,關於「患失」還有乙個做法:如果你是真心熱愛技術,擅長用技術的思路和方案解決問題,你可以考慮做「技術型」管理者,讓「技術範兒」成為你的管理風格。

做管理主要看結果和成效,對於手段並沒有一定之規,有的管理者擅長帶人,有的管理者則執行力特別強,有的管理者資源整合能力特別強等,不盡相同,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身邊是有這樣的成功案例的,有的技術管理者已經帶幾百人的團隊了,都做到技術vp了,還是一副「技術極客範兒」,這並不會成為他做好管理的障礙。總之,如果技術本身就是你的優勢,你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把它打造成自己的管理風格。

以上,就是我們開出的第乙個藥方:無論從哪個方面講,你都並沒有放棄技術,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去學習和運用技術。所以,你不會失去什麼,也不需要「患失」。

第二個藥方專門針對「患得」開出。

這裡的「患得」其實是「患不得」——唯恐得不到。那麼怎樣才能不再擔心做不好管理呢?

首先,做管理對個人成長和個人發展來說,不會失敗。

因為管理總體上是一項修煉,只要你持續不斷地實踐、練習,你的造詣就會越來越高,最後你一定可以勝任某個規模或某個職能的團隊。我們通常所謂的「不勝任」,只是說不匹配,而不是說你完全做不了管理。而且,管理是很個性化的工作,你完全可以使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達成管理目標。

其次,對於技術新經理來說,即便「做不好」也並非沒有「回頭路」。

剛剛從工程師崗位轉到管理者崗位時,離技術很近,如果嘗試下來,認為管理工作確實不是自己想要的,那麼,回過頭來繼續做工程師,幾乎是沒有門檻的。所以,如果當下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管理,不如全力以赴去嘗試一段時間,你其實還有充足的時間來慢慢做這個決定,不需要有後顧之憂。

最後,做管理所積累的能力完全可以遷移到做「技術帶頭人」這個角色上。

你不用擔心管理者的經歷會白費,或者擔心本來可以做技術的時間被耽誤了。因為,即便你再回頭去做工程師,也需要練習去做高階工程師或架構師,需要嘗試去負責乙個完整的技術方向,此時,你做管理時鍛鍊的全域性視野、規劃能力、結果導向意識、專案管理方法、溝通協調能力等,都會派上用場。

所以,我們開出的第二個藥方就是:你一定會有所得,會在做管理過程中有巨大的收穫。既然一定能「得到」,就不需要去「患得」。

第三個藥方有點猛,叫作「認清現實」。

如果你把「編碼時間減少」叫作放棄技術,那我不得不告訴你乙個殘酷的事實:無論你做不做管理,這事都不可避免——做技術管理,需要用更高的視角來看待技術;繼續做工程師,也需要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技術。因此,對於大部分技術人來說,編碼時間會越來越被其他工作所擠占,很難避免。

俗話說:「人窮則反本」,當人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想回到老路上去,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技術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乙個現實是,即便回頭去繼續做技術,也不再是原來那個做法了——你不再是那個聽指揮聽安排就可以,做好執行就萬事大吉的一線工程師了,工作「公升維」已不可避免。一方面,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成長的訴求;另外一方面,公司和團隊也需要你承擔更複雜、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你不能縮在一線工程師自己的小天地了。

所以,無論是做技術管理,還是做技術架構師,開啟一條「技術公升維」之路,都在所難免。即便不做技術管理者,要做好一位技術帶頭人或架構師,工作視角也要做如下的公升級。

綜上你可以看到,即使是放棄管理回去做技術,也需要從工程師高階到架構師,也一樣有很多的視角需要轉換,有很多的能力需要鍛鍊。

所以,第三個藥方就是:既然避無可避,不如奮力向前。掌握一項新事物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前進過程中更是充滿了挑戰,但是我們並沒有「退回去」這個選項。你要做的並不是想一些辦法去免除「後顧之憂」,而是需要意識到,你已經沒有機會「後顧」了。

總之,技術轉管理的糾結,歸根結底是「對管理的患得和對技術的患失」。既然你已經看到,做管理不會讓你「患得」,也不會讓你「患失」,那麼你是不是可以安心了呢?

作為一本**技術人如何做管理的書,本書適合所有的技術人閱讀,因為技術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管理者打交道,而且很多技術人或早或晚會成為管理者;本書也適合所有的管理者閱讀,因為各種場景的管理邏輯都有共通之處。事實上,本書內容已經得到很多非技術背景的創業者、產品經理、銷售經理、hr、管理顧問和培訓師的好評。當然,如果你兼具「技術」和「管理」這兩個屬性,而且恰好處於以下某個狀態,本書**的內容會更讓你感同身受:

★你是一位想做管理的「有志」工程師,卻不清楚如何去努力;

★你是一位被要求帶團隊的架構師,卻一時不知道該從**下手;

★你是一位新上任的管理者,希望快速掌握管理要領;

★你做了多年管理,希望提煉和梳理系統的管理方**;

★你希望助力技術管理者的成長和發展。

總之,無論你是想做管理的技術人,還是技術團隊的管理者,本書都將為你開啟一扇新的視窗。

大多數女生為什麼不適合當程式設計師?

最重要的一點 邏輯思維能力。女程式設計師最大的問題不是壓力大而是思維方式切換的挑戰,從抽象到具象。平常需要將問題抽象出來,運用抽象思維解決工作上的困難,生活中間又要很具象,很感性地和人交往,這是非常難以達到的一件事,加上工作壓力一大,就容易崩潰。尤其是別人對她報以重望的時候。被圈子禁錮以致落後 本科...

糾結的程式設計師人生

大家也都知道外包不好,前些天還報道說軟通動力外包程式設計師猝死了,看著她女兒戴著白色頭巾的 真是勾起了我一些傷心的回憶,it行業真是不容易的工作,估計等以後我被這個行業淘汰了,我也就認了,最差也不過就去外包,混一口飯吃,外包找不下就去送快遞了.我也知道it是個競爭很激烈的行業,新技術層出不窮,每年大...

高手注重程式效能,然而大多數程式的死亡不是效能問題

我們寫程式的時候總是考慮要佔多少記憶體,怎樣提高程式執行效率,這個應該是老程式設計師的通病,尤其是70和80年代的程式設計師,在當時的計算機環境下注重這些確實沒錯。然後現如今,效能已經不是問題,又有各種成熟的程式框架,只要設計的時候稍加注意,就不至於因為效能問題造成專案失敗。造成專案失敗的大多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