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沒那麼重要

2021-09-27 13:40:57 字數 1438 閱讀 6773

目錄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是通病

閱讀與讀書筆記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記住自己的目標

附:閱讀方法概覽(來自《如何閱讀一本書》)

【檢視閱讀】中要回答的問題

不同種類的筆記

如何詮釋一本書的內容

【主題閱讀】適用於論述性的文章寫作

讀書筆記不只是書摘,有的時候,做書摘只是逃避思考而已。沒有再加工的過程,沒有摧毀,新來的知識仍然只是碎片。像是貼在身上的一片鱗甲,你以為它可以保護你,以為可以收到別人的讚嘆,卻只是虛張聲勢,翹起了尾巴。

如果你們只是記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試圖把它們硬湊起來,那麼你們無法真正地理解任何東西。如果這些事物不在乙個理論框架中相互聯絡,你們就無法把它們派上用場。——窮查理寶典

不想再做乙個收集者的工作,資料上的成就感並沒有什麼用。之前,做過乙個讀書清單,將我所有讀過的書都一一列出,看著自己看過的書確實是有滿足感的,但是那是一種傲慢。以為看了自己的生活就能變好,以為懂了就能真正做到。反過來說,如果做不到,又何談懂得?讀了書就一定會改變嗎,過程中一定會有思考嗎。

不要欺騙自己,貼近自己的內心向內看一看。

不同的體裁應該有不同的閱讀方法,但不同的閱讀方法其實是為了目標而服務的。有人閱讀為了知識,有人閱讀為了樂趣,有人閱讀為了談資。體裁本身限制了目的,想獲得知識的人不會選擇去讀詩歌,想要獲得談資的人不會撿起大部頭。這樣慢慢地,不同的體裁對應了不同的閱讀方法。

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謂強調閱讀方法,是本末倒置而已。

如果明確自己的目標,不需非得把《如何閱讀一本書》當作聖經。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想要什麼,又想要怎麼去得到。何必一定要走別人走的快捷道路,更何況那個「快」只是對別人而言。

閱讀方法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速度,但是是在理解了對應材料的基礎上。如果真的喜愛閱讀,請不要那麼多套路,用心用腦子去與作者交流,就夠了。

(1)這是什麼樣的書?

(2)這本書在談的是什麼?

(3)作者是藉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結構筆記】可以簡化為摘要

【概念筆記】記錄作者的概念(觀點)-可能會涉及到其它書籍

【辯證筆記】針對一場討論情境的筆記

(1)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2)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3)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4)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 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有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1、觀察研究範圍-準備階段:

(1)針對主題設計乙份書目

(2)瀏覽書目上的所有書,確定哪些與你的,並進一步明確主題

(3)找出已認定的書中與主題相關的章節

(4)根據主題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詞彙,以便與作者達成共識

(5)建立乙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連串的問題

(6)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議題

(7)分析這些討論

移動辦公沒那麼簡單,也沒那麼難

一提起移動辦公,大家想到的就是用手機,用筆記本處理繁瑣的工作,這只是簡單的一方面,並不是移動辦公的全部,乙個正確的載體出現了,把工作的每乙個流程,每乙個細節整合起來放到乙個固定的系統上,在通過系統分解到每乙個專案流,每乙個成員上,按照工作流操作日常繁瑣的工作,最後形成閉環以資料的形式呈現給企業管理者...

其實沒那麼難

近半年來,都一直想研究下hadoop和mahout的原始碼。但是,猶豫來猶豫去的都遲遲沒有動靜。眨眼睛畢業半年了,現在因公司業務需求,需要調研下資料探勘相關的技術。在工作的壓力下,開始慢慢的掀開hadoop和mahout等這些分布式開源軟體的原始碼的研究之路。其實,真的沒自己想象的那麼難。與其不斷的...

也許事情本身的意義,沒你想的那麼重要。

最近看一部電影,情緒總是容易跟著導演的節奏,一會兒前仰後合的笑,一會兒被劇情打濕眼眶。總共也就1個半小時,自己的感情幾經起伏,也許是自己多愁善感,不過反思這個過程的時候,感覺生活中很多類似的情形,於是想拿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件來對比。本文想描述的一種狀態,即為當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時,就容易被事物本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