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動的機電計算時代

2021-09-30 00:23:33 字數 1088 閱讀 5416

- 1 -

機電時期是機械與電子之間一段狹小的過渡時期,時間雖短,卻取得了質躍式的顯著成就。

這一時期的機器不再侷限於單純的數**算,開始具備更豐富的功能。它們有著五花八門的構造,並在專用和通用之間來回遊走,卻都不約而同漸漸朝著現代計算機的模樣靠攏。

隨著穿孔時代的開啟,「新秀」二進位制開始挑戰十進位制的「權威」,我們在祖思機、貝爾機和哈佛機上一步步領略過它的魅力。二進位制在計算中的應用,既是布林代數計算理論的探索成果,也是穿孔技術和開關電路在硬體上的「倒逼」使然。

比起追逐可靠性的機械時期,恰逢現代化戰爭伊始的機電時期將計算速度視為更重要的指標,這一需求敦促著先驅者們不斷嘗試新的材料和技術,為電子時期的到來埋下了伏筆。

- 2 -

在上一章,作者有意識地使用「計算器」(calculator)統稱機械時期的計算裝置,而從本章開始則使用「計算機」(computer)。和計算器不同,計算機有著更高的自動化程度。

單詞computer最早出現於2023年英國作家理查德·布雷斯韋特(richard braithwait)的一本書中,指的不是機器,而是「負責計算的人」,即計算員。直到2023年,computer才有了「計算機器」的意思。在此之前,computer是一種地位不高的職業,往往由作為廉價勞動力的婦女或失業者從事,他們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程度,經過培訓,借助機械計算器或手動計算工具幫助科學家和工程師完成一系列最基本的數**算即可。他們和計算機一樣,經過程式設計,按部就班地執行既定步驟。

從computer的詞源來看,只有當一台機器除了運算,還能被指派運算的步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取代計算員的能力時,才有了被稱為「計算機」的資格。

發明計算器時,人類將運算的能力交給機器;發明計算機時,人類將組織運算的能力交給機器。計算機的發展史,就是人類一步步將智慧型交給機器的過程。

機電時期是人類社會從計算器時代步入計算機時代的關鍵拐點,本章的幾位人物都是名副其實的計算機先驅。在ieee計算機先驅獎的第一批獲獎者中,祖思、斯蒂比茨和艾肯悉數在列。

- 3 -

但至此,即使通用計算機已經從巴貝奇的稿紙照進現實,人們研製機器的目的依然只限於解決目所能及的計算問題。計算機仍然只是一種工具,而沒有進化為更系統的學科。但它的日益強大,終究促使一部分人開始思考:通用計算機的本質是什麼?它的能力邊界在**?

乙個蠢蠢的問題,上位機的概念

上位機和下位機,一般是指集中控制系統中的pc機和現場的工控機。上位機 pc機 主要用來發出操作指令和顯示結果資料,下位機 工控機 則主要用來監測和執行上位機的操作指令。舉個例子,蓄電池生產中,需要按工藝要求進行充電和放電。現場有許多任務位,各自配有智慧型的充放電裝置,它們就是 下位機 整個車間有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