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架構,多「微」才合適?

2021-09-11 05:39:24 字數 1459 閱讀 9182

以前的文章討論過《網際網路架構,究竟為啥要做服務化?》,隨著資料量、併發量、業務複雜度的增長,網際網路架構會出現以下問題:

「服務化」是乙個很好的解決上述痛點的方案。

那麼問題來了,微服務架構多「微」才合適?

行業內有這樣四類常見實踐。

這是最粗獷的玩法,所有基礎資料,都通過乙個統一的服務來進行訪問。

在業務不是特別複雜的時候,這不失為乙個快速分層的方案,一旦業務變得複雜,服務層會變得非常重,成為耦合焦點。

則只有乙個統一的服務層,使用者資訊,好友資訊,群組資訊,訊息資訊都通過這個服務層來訪問。

如果所有的資料訪問都通過乙個服務層來訪問,那麼一行**出故障,就將影響整個服務,所以更合理的做法是在服務層進行拆分。

服務層架構如何細分?

這樣的話,乙個服務出問題也不會影響其他服務,與此同時,資料層也按照業務垂直拆分開了。

服務粒度變細之後,出現乙個新的問題,業務與服務的連線關係變複雜了,有什麼好的優化方案麼?

資料訪問服務最初是從dao/orm的資料訪問需求過來的,所以有些公司也有乙個資料庫乙個服務的玩法。

乙個子業務對應乙個服務的玩法如下圖:

拆分成乙個資料庫乙個服務,則架構會變成下面的樣子:

群資訊庫,群成員庫,群訊息庫之間也解耦開,不會相互影響。

微服務架構中,更極端的,甚至乙個介面對應乙個微服務。

這樣的話,架構就從:

進化為:

多個服務操縱同乙個資料庫,任何介面服務出問題,都不會影響其他介面服務。使用這種方案的,一般與開發語言特性結合比較緊密,例如golang。

上文中談到的服務化與微服務,不同粒度的服務化各有什麼優劣呢?

總的來說,細粒度拆分的優點有:

細粒度拆分的不足也很明顯:

互聯公司,以「子業務」作為微服務粒度是最常用,訂單服務,使用者服務,支付服務等等。

微服務與微服務架構

微服務 微服務強調的是服務的大小,它關注的是某乙個點,是具體解決某乙個問題 提供落地對應服務的乙個服務應用,狹意的看,可以看作eclipse裡面的乙個個微服務工程 或者module。例如 訂單服務 支付服務 微服務架構 馬丁.福勒 martin fowler 微服務架構介紹 微服務架構是 種架構模式...

微服務架構

一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單體應用 就是乙個應用程式包含了所有模組功能,各模組同時部署。當然這種應用模式比較容易部署 測試,但隨著專案的加大,單體模式就會變得越來越臃腫,維護的成本逐漸變高。當乙個模組出錯,整個應用都會出現問題,擴充套件能力也會受到限制。二 什麼是微服務 是將整個應用程式分解為多個模組,各...

微服務架構

簡單來說,微服務架構風格想要開發一種由多個小服務組成的應用,每個服務執行於獨立的程序,並且採用輕量級互動,多數情況下乙個http的資源api,這些服務具備獨立業務能力並可以通過自動化部署方式獨立部署,這種風格使最小化集中管理,從而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程式語言喝資料儲存技術 james lewis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