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敗走中國,類本田們該如何在華存活?

2021-09-11 15:46:03 字數 3578 閱讀 7695

9月4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將以1元人民幣收購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40%和10%股權,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鈴木100%股權,此次股權交割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這標誌著鈴木汽車全面撤出中國市場。

此訊息一出,很多人為此感到惋惜,這個曾經在中國被稱為「小車之王」的鈴木,為何落得如此地步?同為中日合資的本田,命運又將如何?那些中外合資的汽車企業又將何去何從?

據悉,鈴木與本田都是在90年代那個時候,與中國企業合資辦廠,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兩家企業,在中國已有二十載有餘,然而「同生」不同命,時至今日,乙個已經黯然離去,乙個卻在「苟且」存活。

鈴木的敗退

鈴木退出中國市場這件事,許多人並沒有感到太大的意外,似乎這是必然所趨,主要是因為從種種跡象中早現端倪。

其一,從銷量上,鈴木呈直線下降,銷量低迷。鈴木在2023年之後銷量就大幅下滑,根據鈴木汽車資料,2023年其在華銷量為267762輛,2023年銷量為200458輛,同比下降21.6%;2023年銷量為167912輛,同比下降16.2%;2023年銷量僅114450輛,同比下降達31.8%。銷量的大幅下滑,使得鈴木在中國的市場逐漸被邊緣化。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而鈴木在中國的銷量卻不增反減,那麼鈴木在全球的銷量是否也是有所下降了呢?並非如此,反觀鈴木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卻是不減反增,據鈴木原廠公布,2023年全球年產量成績達330.2萬輛、較2023年成長12.1%,是品牌兩年來第一次在全球年產量有所成長,更創下品牌歷史新高。鈴木在母國日本工廠全年的產量成長更是強勁,銷量超過98萬輛,而印度市場銷量超過165萬輛。

因此,相比日本本土及其他海外市場,鈴木在中國僅11萬輛的銷量顯得無關緊要,可有可無。

其二,產品創新能力差是加速鈴木敗走中國的催化劑。據悉,鈴木是進入中國較早的車企之一,在進入中國沒多久後,因當時汽車市場可選擇性較少,憑藉像奧拓、羚羊等價效比極高的小車,快速打下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鈴木獲得了「小車之王」的號稱。然而,鈴木入華多年,並未花心思在產品創新方面,反應遲緩,對小車理念執著的鈴木幾乎從不對產品進行公升級。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選擇性的增多,大部分人購車**不再是唯一選擇,年輕一代的人們更注重汽車在外觀上的創新,像suv等較大車型的推出更受中國市場的歡迎,鈴木拿守舊當情懷的小車理念,人們已經不買賬。後知後覺的鈴木雖然後面想要做出改變,推出了維特拉、啟悅等產品,但依舊沒能改變消費者對鈴木品牌定位的改變,最終還是錯失了市場良機。此外,近些年來,新能源汽車運動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鈴木卻沒有一輛車是新能源的,智慧型汽車更不用說了。鈴木對中國市場的消極態度,注定了它在華最終要「涼涼」的結局。

其三,中國並非是鈴木第乙個退出的海外國家。在今年6月15日,鈴木就解除了與江西昌河汽車****長達23年的合作關係,鈴木將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昌河汽車。9月4日,長安汽車透露,長安汽車與日本鈴木4日正式達成協議,長安汽車收購鈴木所持有的全部長安鈴木股權。不到3個月時間,鈴木與昌河鈴木、長安鈴木相繼「分手」,鈴木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其實早在2023年11月5日時,鈴木公司就宣布退出了美國汽車銷售市場。

由此看來,不到6年時間,鈴木便退出了全球兩大汽車消費市場,令人唏噓。據悉,鈴木在印度也從不對產品進行公升級,但銷量目前來看依然很可觀,隨著印度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屆時若繼續拿守舊當情懷的鈴木不知還能否繼續收割印度這個大市場?

本田的「苟且」

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個訊息對於本田來說,恐怕是憂大於喜。看似是少了乙個競爭對手,但對於本田,更確切地說,是少了一位一起並肩作戰的盟友。

鈴木敗走中國的前車之鑑,讓本田開始積極謀變。據**報道,本田將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新能源汽車,雙方將為新電動汽車和相關技術開發電池,預計將於2020上半年在中國及其他地區推出電池。日本**指出,在電動汽車日益全球化的過程中,本田採用中國**商製造的重要零部件是一大趨勢。本田還計畫在電動汽車效能測試、生產技術和電池規格方面與寧德合作。

據悉,寧德時代僅用了7年的時間便成為了中國的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如今更是全球電池行業的「當紅小生」,成為許多汽車公司的主要選擇,為大眾、戴姆勒、日產、新能源、吉利、長安、東風等提供了電池。本田與寧德時代的「聯姻」,主要是想通過此舉改變本田在華市場不容樂觀的局面。

一是,本田在華汽車銷量同樣持續下滑。本田公司公布了2023年6月中國終端汽車銷售的資料總量。根據資訊顯示,本田旗下的品牌在國內6月份總銷量為107985輛汽車,資料報括廣汽本田、東風本田以及廣汽本田旗下的謳歌品牌。同比去年6月份,銷量降低了6%。連續第5個月出現下滑。今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6.4%,至609100輛。

這與鈴木的情況有些相似,都出現了銷量連續下降的趨勢,雖說沒有鈴木下滑的幅度大,但足夠引起本田的警覺。

二是,中國自主汽車品牌以及其他外企的不斷崛起,使本田競爭力有所下降。隨著像吉利、比亞迪、北汽、蔚來等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崛起,以及像大眾、奧迪等德系品牌的入華,讓中國的消費者在汽車品牌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甲中,從2023年到2023年,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由43.82%上公升為43.94%;德系品牌從14.14%上公升為19.60%;而日系品牌由21.20%下降到16.99%,被德系品牌趕超。作為日系品牌之一的本田,隨著日系品牌市場份額的不斷減少,也會有所影響。

而且隨著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呈現出了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據了解,從2023年到2023年,上汽大眾已經多次蟬聯國內乘用車市場年度銷量冠軍,同時也成為國內首家年銷量突破2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此外,上汽通用、一汽大眾分別穩居

二、三名,而本田並未出現在前十內。說明本田與這些頭部玩家在競爭力上還存有很大的差距。

總的來看,從鈴木的退出,到本田在中國汽車市場中面臨的不利局勢,說明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這些類本田們,最終是去還是留?或許能給它們答案的,只有它們自己。

市場競爭激烈,類本田們該如何謀變?

如今,中國已經趕超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廣闊的汽車發展前景,自然會有眾多玩家進入這片藍海,意味著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百舸爭流,不進則退,類本田們想要繼續在中國汽車市場中生存發展,就得積極謀變。

一方面,要與時俱進,重新審視品牌定位。目前,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已經進入了90後為主要購買主體的時代,相關資料顯示,在購車人群當中,90後佔比達到42%,是汽車消費的主體。此外,90後在汽車消費上,表現出追求高顏值、個性化、高科技等特點。鈴木在中國市場的失敗是因為沒有緊跟中國市場需求,導致銷量每況日下,最終宣告退出中國市場。所以,類本田們想要在華獲得發展,就要與時俱進,重視和積極應對90後這群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把握市場動態並重新審視品牌定位,使之契合市場新主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加大企業創新的力度,提高核心競爭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付於武在首屆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大會中表示,創新是汽車產業的靈魂,創新能夠帶來企業的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足見創新對汽車企業的發展異常重要。在2023年度中國汽車企業創新排名中,在乘用車領域,吉利汽車以獲得82分的安亭指數排名榜首,長城汽車與上汽通用五菱位居

二、三位。

這些汽車企業對創新的不斷追求,使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得以提公升,據了解,在2023年中國汽車廠商銷量排行中,吉利、長城、上汽通用五菱都進入了前十。因此,類本田們只有不斷提高創新力,核心競爭力才會有所上公升,才能繼續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總之,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類本田們想要繼續在中國市場中生存發展,就必須要學會審時度勢,以創新作為**,向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進攻,如此,才能守住屬於它們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

日系手機敗走中國實錄

不久前日系手機的最後王牌京瓷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代表了日系手機從中國手機市場的全線撤退,從2005年初東芝首先退出中國市場,期間經歷了松下 nec 三菱的退出,至2008年3月,日系手機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常理分析收購了三洋手機業務的京瓷有足夠的實力開拓中國市場,畢竟收購完成京瓷手機已經成為日本最大 全...

陸純初 敗走中國 news

link 有關陸純初將於近期離開甲骨文的訊息此前數週就已經在小範圍傳播,不幸的事實終於在9月10日兌現了。這位曾經為甲骨文大動 管理規範化,深度本土化 手術的大中華區區域董事總經理,如今終被甲骨文總部下了 逐客令 陸純初離職後,將不再兼任甲骨文包括中國地區在內的其他職務,而是將徹底離開甲骨文公司,而...

48億賣給蘇寧!又一全球巨頭 敗走 中國

在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又下一城。6月23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 股份。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中國80 股權 6月23日下午,蘇寧易購公告稱,蘇寧易購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集團達成協議,擬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 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