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和NOR flash的區別

2021-09-13 03:34:26 字數 1480 閱讀 1277

今天和廠商的交流中學習了一些nand和nor的內容,之後又從網上看了些資料完善了相關的內容。

1、flash的基本儲存單元是浮動柵極場效電晶體(floating gate fet)。浮柵fet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普通的fet中設定了乙個浮動柵極,通過對浮動柵極電荷的注入可以控制ds之間通道的導通。當浮柵中注入電荷後,ds之間導通,該儲存單元即為0,當移除電荷後,ds之間關斷,儲存單位為1.

2、一般flash的儲存技術有如下幾種劃分,分別是slc、mlc和tlc。其中slc(single-level cell),是指單個儲存單元可以儲存1 bit的資料。mlc(multi-level cell)可以儲存2 bits,tlc(trinary-level cell)可以儲存3 bits。其中資料量的多少主要通過浮動柵極中的電荷量來調整的。從slc到tlc,**由高到低,容量有小到大,擦寫次數由多到少。

3、nor中的n是指not,含義是當浮柵中有電荷的時候,輸出是0,沒有電荷時,輸出是1,這是一種「非"的邏輯;or是指該型別的儲存結構是陣列式的並行儲存,可以視為一種「或」的邏輯。同理的,nand中的n也是指not,and是指「與」邏輯,這和nand的結構是相關的。

4、浮柵場效電晶體的柵極中存有電荷的時候,會在襯底的表面感應出正電勢,從而提高了閾值電壓,但是該過程筆者還沒有完全理解。按照筆者的理解,在提高了閾值電壓之後,control gate的讀取電平還是不變,那麼閾值電壓提高了,sd之間就應該更難以導通才對,那麼從d中讀到的應該是「1」才對,但是資料裡都說明,當柵極有電荷的時候,sd之間導通,由於s端接地,從而在d端讀到的是0。這一點將來有機會再請教一下別人。 看到了一句話,對這個點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事實上對於0或1並非是按照電平的高低來定義的,而是根據電壓閾值在定義的,即如果電壓閾值小於設定的值那麼就是1,如果大於設定的值那麼就是0.可以用下面這個圖來很好的說明!並且,對於mlc和tlc也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其實就是設定了很多個電壓判定的閾值罷了。

5、nor flash的結構是一堆fet組成了乙個大的陣列,每一行的fet的控制柵極併聯組成wordx訊號,每一列的漏極併聯組成bity訊號,其中x,y是對應的行號和列號。這樣的結構,使能word訊號可以立刻讀出對應行每一列所儲存的資料,因此適用於有較高讀要求的應用,例如儲存bios的flash等。但是,由於陣列中需要走很多的訊號線,因此其難以做成大容量。nor flash使用的是熱電子注入的方式給浮柵注入電荷,因此其寫入時的速度很慢。

6、nand flash結構是每一行的fet柵極併聯,每一列的源極和漏極串聯。其中每一行的fet組成乙個page。nand資料的讀取都是按page讀取的,其擦除則是按照block擦除的。當要讀取某個page的時候,除了該page以外的所有page會使能control gate,從而通道導通。nand不能實現位讀取,因此不能用來執行程式。其特點是讀取和寫入的速度都很快,同時由於不需要布置太多的金屬線,nand的flash儲存密度可以做的很高。容量可以很大。除此之外,nand也存在bit之間干擾的風險。

NAND和NOR flash的區別

nor和nand是現在市場上兩種主要的非易失快閃儲存器技術。intel於1988年首先開發出nor flash技術,徹底改變了原先由eprom和eeprom一統天下的局面。緊接著,1989年,東芝公司發表了nand flash結構,強調降低每位元的成本,更高的效能,並且象磁碟一樣可以通過介面輕鬆公升...

NAND和NOR flash的區別

nor和nand是現在市場上兩種主要的非易失快閃儲存器技術。intel於1988年首先開發出nor flash技術,徹底改變了原先由eprom和eeprom一統天下的局面。緊接著,1989年,東芝公司發表了nand flash結構,強調降低每位元的成本,更高的效能,並且象磁碟一樣可以通過介面輕鬆公升...

NAND和NOR flash的區別

nor和nand是現在市場上兩種主要的非易失快閃儲存器技術。intel於1988年首先開發出nor flash技術,徹底改變了原先由eprom和eeprom一統天下的局面。緊接著,1989年,東芝公司發表了nand flash結構,強調降低每位元的成本,更高的效能,並且象磁碟一樣可以通過介面輕鬆公升...